文言文区别使动和动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21

1. 古文中怎样区别意动,使动和实意动词

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上一个动词或者形容词,产生了使宾语发生某个动作的意思,宾语成了动作的主题,这个动词或者形容词便有了使动意义,活用为使动动词了。如:

(1)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捕蛇》)

(2)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陈涉》)

(3)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崤之战》)

(4)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quot;(《崤之战》)

"生之"是"使我生"," 忿恚尉"是"使尉忿恚"," 勤民"是"使民劳累"," 闲敝邑"是"使敝邑闲",都是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表示心理活动,意思是"认为宾语怎么样"。如:

(1)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荆轲》)

(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沁园春·长沙》)

(3)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

"迟之"是"认为这件事办得太迟"," 粪土当年万户侯"是"把当年万户侯当作粪土" ," 异之"是"对这件事感到奇怪",都是描写心理活动。

2. 古文中怎样区别意动,使动和实意动词求大神帮助

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上一个动词或者形容词,产生了使宾语发生某个动作的意思,宾语成了动作的主题,这个动词或者形容词便有了使动意义,活用为使动动词了。

如: (1)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捕蛇》) (2)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陈涉》) (3)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崤之战》) (4)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quot;(《崤之战》) "生之"是"使我生"," 忿恚尉"是"使尉忿恚"," 勤民"是"使民劳累"," 闲敝邑"是"使敝邑闲",都是使动用法。

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表示心理活动,意思是"认为宾语怎么样"。如: (1)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荆轲》) (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沁园春·长沙》) (3)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 "迟之"是"认为这件事办得太迟"," 粪土当年万户侯"是"把当年万户侯当作粪土" ," 异之"是"对这件事感到奇怪",都是描写心理活动。

3. 文言文中的动词何时为使动用法

动词的使动用法讲解:

古代文献中,动词的使动用法多见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本来是不能带宾语的,但是附加上“致使”义后,就可以带宾语了。除上文“惊”之外,再举几例:

客肯为寡人少来静郭君乎?《吕氏春秋·知士》来:使……来。

项伯杀人,臣活之。《史记·项羽本纪》活:使……活。

关于动词的使动用法,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我们研究动词的语法功能要以义项为单位。因为常用动词往往是多义词,义项不同,语法功能就有可能不同,需要辨别。如动词“生”:

生庄公及公叔段。《左传·隐公元年》生1:生育。

今有人于此,能生一死人,则天下必争事之也。《吕氏春秋·怀宠》生2:使……活。

从形式上看,上述2例都是动词“生”带宾语,但只有“生2”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又如动词“亡”:

甘茂亡秦,且之齐。《战国策·秦策》亡1:逃亡。

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僖公30》陪:增加(土地)。亡2:使……灭亡。

“亡1”,动词一般用法;“亡2”,动词使动用法。

②少量及物动词也有使动用法,从而造成本用与活用同形。例如:

惧:使者目动而言肆,惧我也。《左传·文12》惧我:害怕我。

一与一,谁能惧我?《左传·襄25》惧我:使我害怕。

朝:孟子将朝王。《孟子·公孙丑下》朝王:朝见王。

武丁朝诸侯。《孟子·公孙丑上》朝诸侯:使诸侯来朝见。

食: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孟子·梁惠王上》食人:吃人。

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孟子·滕文公上》食sì人:使人吃,即供养别人。食sì破读,用以区别于本用。

这就需要我们依据语言环境仔细加以辨别。如《左传·文12》下文就是“将遁矣”;再借助杜预注“目动心不安,言肆声放失常节”;显然,“惧我”是害怕我的意思。《左传·襄25》例,上文是说齐庄公被大臣崔杼所杀,庄公的两个近臣闾丘婴与申鲜虞逃难,走到狭道之中,准备住下来。闾丘婴说:“崔杼恐怕在追我们。”鲜虞说:“一与一,谁能惧我?”下文就是“遂舍,枕辔而寝”。结合上下文,鲜虞话的意思显然是:(在狭道之中)一个对一个,谁能让我们害怕?(换句话说,就是我们怕谁?)这样理解,下文的“遂舍”(于是就住了下来)就顺理成章了。再如“朝”,“武丁朝诸侯。”例,下文是“有天下”,上文有“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由上下文我们可以得知“武丁”是殷代的君王,这样,“武丁朝诸侯”就不会误解了。

③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总要和宾语共现,因此,不及物动词带宾语,往往是使动用法的标志。需要注意的是,动词用如使动时,宾语偶尔也有不出现的情况。例如:

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论语》来:使来。上文有“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众可惧也,而不可怒也。《左传·昭26》

这也需要我们在阅读古书时依据语言环境仔细加以辨别。

一些成语保存了古代汉语动词的使动用法,如:

惊天动地、打草惊蛇、劳民伤财、沉鱼落雁、众口铄金、破釜沉舟、走马看花、倾国倾城、兴风作浪,等。

4. 文言文:请教下作动词和使动(意动)的区别

使动就是“使……发生某种动作”,比如诗经里的“窈窕淑女,钟鼓乐之”,这个“乐”就是“使……高兴”的意思,或者意译成取悦。这就是一个使动用法。

意动直译成“以……为……”,表示主观认识。比如你这句“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小”的意思是“认为天下都是小的”,表示孔子主观的认识,并不是说孔子“使”天下变小。

因此,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在于,前者是主语让宾语发生动作,而后者是主语自己发生动作(即主观的认识)而宾语并没有发生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