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传播的现状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1-06
信息传播在小群体成员之间进行,是一种双向性的直接传播。

2.群体传播在群体意识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群体意识越强,群体的凝聚力就越强,越有利于群体目标的实现医学教|育网。

3.在群体交流中形成的一致性意见会产生一种群体倾向,这种群体压力能够改变群体中个别人的不同意见,从而产生从众行为。

4.群体中的"舆论领袖"对人们的认知和行为改变具有引导作用,往往是开展健康传播的切入点。
群体传播不仅与群体的形成密切相关,它还对群体意识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群体意识包括群体归属、群体感情、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等方面的内容,群体意识的形成对群体来说非常重要,它形成以后,会对群体成员的个人态度和行为产生制约作用,是相对于个人意识的一种外在的、约束性的思维、感情和行为方式。

而这种群体意识的形成就是群体传播作用下的结果,可以说,离开了群体传播,群体意识就不可能存在。任何一个群体都具有自己的传播结构,这个结构可以从信息的流量与流向两个方面来理解。一般来说,信息的流量大,意味着信息覆盖面广,群体成员间互动和交流频度高,群体意识中的合意基础好。另一方面,信息的流向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传播者是特定的少数人还是一般成员都拥有传播的机会等等,对群体意识的形成也是至关重要的。双向性强意味着群体传播中民主讨论成分多,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更统一、群体感情和群体归属意识更稳固。一句话,群体的凝聚力更强。
第2个回答  2020-11-06
原文标题:群体传播时代的传播风险及其成因分析

  原文作者:田维钢,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电视学院教授;张仕成,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新闻学院硕士生。

  原文出处:《当代传播》2017年第5期

  群体传播,是指非组织群体内成员之间自发的、非制度化的传播活动。不同于传统互联网单向、直线式的传播模式,全民叙事背景下的群体传播具有平等性、交互性、自发性等特征。参与传播的主体成员具有多元化身份,借助日益发展的传播技术,群体成员间的互动也愈加频繁,关系愈加紧密。

  但不容忽视的是,非制度化、信源不确定、盲目性等特征使得群体传播缺少社会约束,加之匿名传播也助推群体成员产生非理性冲动,使其成为最具风险的传播形态。

  一、群体传播时代的传播风险

  (一)虚假信息泛滥影响舆论

  首先,在互联网群体传播中,依赖意见领袖进行信息选择的机制容易造成虚假信息的快速传播。

  其次,由于多渠道和多主体转发,信息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强。

  (二)传播信息无序易生谣言

  碎片化是互联网群体传播的主要特征之一,它包括媒体传播内容的碎片化和传播方式的碎片化。新闻要素在碎片化的传播方式中,呈现出点状分散的模式,这也决定了当下媒体环境中同质化、无用信息的泛滥,导致谣言滋生。

  (三)水军炒作助长流言散播

  作为网络时代发展出来的新职业,水军受雇于网络公关公司,主要工作包括在各大论坛发布帖子,执行客户制定的传播计划;引导话题走向,并对话题进行控制;制造或利用热点事件包装炒作进行商业营销;消除相关负面消息等。

  网络水军不只是影响政府的公信力,当传统媒体跟进热点事件报道,无意中传播虚假信息时,其权威性也受到了损害。

  (四)网络暴力扰乱虚实秩序

  网络暴力是指在网络虚拟社区中用话语暴力诽谤他人、侵犯他人隐私、伤害他人尊严、编造谣言侮辱他人等行为。

  网络暴力不仅给当事人带来恐惧、不安和自卑感,而且由于持续时间长、伤害效果久,很多受害者承受巨大的精神压力,在现实生活中受到身心双重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