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6
1.脾胃升降:中焦。脾胃肝胆。

太阳病

(32)里气不和,脾气不升而自下利。此自下利,非邪气入里致病,也非误下。

(33)胃气不降而上逆,用半夏和胃降逆止呕。

(67)心脾两虚,水气上冲。

(131)脾胃升降失调,气机痞塞,心下痞。

(158)胃气虚弱,升降失常,气机滞塞,上热下寒,邪气上逆,甘草泻心汤证。

(159)中焦升降紊乱,气机壅塞,心下痞硬。赤石脂禹余粮汤证。

(161)胃气上逆,噫气不止;土虚木乘,肝气上逆。旋覆代赭汤证。

阳明病

(195)气机升降失常,清阳不升,头目失养、眩晕;浊阴不降,水湿不去,腹满小便难。

少阳病

(263)胆气上逆,口苦、头晕目眩。

太阴病

(273)脾胃虚寒,升降紊乱,浊气上逆则吐,清气下陷则利。阴寒之邪上逆,胸下痞满结硬。

少阴病

(309)中焦升降逆乱,吐利交作。

厥阴病

(358)上热则胃气不降,呕吐;下寒则脾气不升,下利。用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芩连苦寒清热,胃气得降;干姜辛温祛下寒,脾气得升,寒格可解。

2.肾肺心升降:下焦、上焦。肾肺心。

太阳病

(43)表邪内陷,肺气上逆而为微喘。

(63)肺气上逆而喘,用杏仁苦降。

(65)下焦水寒之气欲上冲。

(67)心脾两虚,水气上冲。

(74)水蓄下焦,津不上承而渴欲饮水。下窍不利,水邪上逆,胃失和降,水入则吐。

(76)升降紊乱,吐泻不止,用栀子豉汤调理气机升降。

(127)水停中焦不降,心下悸;水停下焦不降,少腹里急。

(150)清气下陷,下利不止。

(160)下焦浊阴之气上逆,心下痞硬,有气上冲咽感,清阳之气不升,头目失养,眩冒。

阳明病

(242)肺气不降,气喘息促;清阳不升,头晕目眩,既喘且冒,大承气汤证。

少阴病

(303)阴虚而肾水不能上济于心,心火无水以制则上亢,心中烦,不得卧。

每日一文,陪伴中医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