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27

1. 文言文 赤壁记 译文

找来找去只有原文。

黄州少西山麓,斗入江中,石室如丹。《传》云“曹公败所”所谓赤壁者。或曰:非也。时曹公败归华容路,路多泥泞,使老弱先行,践之而过,曰:“刘备智过人而见事迟,华容夹道皆葭苇,使纵火,则吾无遗类矣。”今赤壁少西对岸,即华容镇,庶几是也。然岳州复有华容县,竟不知孰是?今日李委秀才来相别,因以小舟载酒饮赤壁下。李善吹笛,酒酣作数弄,风起水涌,大鱼皆出。山上有栖鹘,亦惊起。坐念孟德、公瑾,如昨日耳。适会范子丰兄弟来求书字,遂书以与之。李字公达云。元丰六年八月五日。

2. 古文《赤壁之战》全文,要完整的.

【原文】 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权即遣肃行。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群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

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

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篱口。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

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曹操之众远来疲散,闻追豫州,轻骑一百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

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 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著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

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

长史张昭等曰:“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他,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

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鲁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

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

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

瑜至,谓权曰:“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

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今又盛寒,马无稿草。

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

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因拔刀斫前秦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

是夜,瑜复见权曰:“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

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权抚其背曰:“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

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

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以鲁肃为赞军校。

3. 赤壁之战文言文

《赤壁之战》原文如下: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

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权即遣肃行。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

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

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群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

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

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篱口。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

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

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

4. 文言文《赤壁之战》及其翻译

原文: 初,鲁肃闻刘表卒,言于孙权曰:“荆州与国邻接,江山险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军中诸将,各有彼此.刘备天下枭雄,与操有隙,寄寓于表,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肃请得奉命吊表二子,并慰劳其军中用事者,及说备使抚表众,同心一意,共治曹操,备必喜而从命.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权即遣肃行.到夏口,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比至南郡,而琮已降,备南走,肃径迎之,与备会于当阳长坂.肃宣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且问备曰:“豫州今欲何至?”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肃曰:“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自结于东,以共济世业.而欲投吴巨,巨是凡人,偏在远群郡,行将为人所并,岂足托乎!”备甚悦.肃又谓诸葛亮曰:“我,子瑜友也.”即共定交.子瑜者,亮兄瑾也,避乱江东,为孙权长史.备用肃计,进住鄂县之樊篱口. 曹操自江陵将顺江东下,诸葛亮谓刘备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俱诣孙权.亮见权于柴桑,说权曰:“海内大乱,将军起兵江东,刘豫州收众汉南,与曹操共争天下.今操芟夷大难,略已平矣,遂破荆州,威震四海.英雄无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若不能,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今将军外托服从之名而内怀犹豫之计,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权曰:“苟如君言,刘豫州何不遂事之乎?”亮曰:“田横,齐之壮士耳,犹守义不辱;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安能复为之下乎!”权勃然曰:“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吾计决矣!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亮曰:“豫州军虽败于长坂,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曹操之众远来疲散,闻追豫州,轻骑一百一夜行三百余里,此所谓‘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故兵法忌之,曰‘必蹶上将军’.且北方之人,不习水战;又,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非心服也.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成败之机,在于今日!”权大悦,与其群下谋之. 是时曹操遗权书曰:“近著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权以示群下,莫不响震失色.长史张昭等曰:“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今日拒之,事更不顺.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今操得荆州,奄有其他,刘表治水军,蒙冲斗舰乃以千数,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陆俱下,此为长江之险已与我共之矣.而势力众寡又不可论.愚谓大计不如迎之.”鲁肃独不言.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权知其意,执肃手曰:“卿欲何言?”肃曰:“向察众人之议,专欲误将军,不足与图大事.今肃可迎操耳,如将军不可也.何以言之?今肃迎操,操当以肃还付乡党,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乘犊车,从吏卒,交游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权叹息曰:“诸人持议,甚失孤望.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 时周瑜受使至番阳,肃劝权召瑜还.瑜至,谓权曰:“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北土未平,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而操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今又盛寒,马无稿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数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权曰:“老贼欲废汉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吕布、刘表与孤耳;今数雄已灭,惟孤尚存.孤与老贼势不两立,君言当击,甚与孤合,此天以君授孤也.”因拔刀斫前秦案,曰:“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乃罢会. 是夜,瑜复见权曰:“诸人徒见操书言水步八十万而各恐慑,不复料其虚实,便开此议,甚无谓也.今以实校之,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尚怀狐疑.夫以疲病之卒御狐疑之众,众数虽多,甚未足畏.瑜得精兵五万,自足制之,愿将军勿虑!”权抚其背曰:“公瑾,卿言至此,甚合孤心.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挟持私虑,深失所望;独卿与子敬与孤同耳,此天以卿二人赞孤也!五万兵难卒合,已选三万人,船、粮、战具俱办.卿与子敬、程公便在前发,孤当续发人众,多载资粮,为卿后援.卿能办之者诚决,邂逅不如意,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遂以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以鲁肃为赞军校尉,助画方略. …… 进,与操遇于赤壁.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

5. 文言文翻译白话文《赤壁记》

黄州(地名 黄州赤壁就是现今的湖北黄冈赤鼻矶) 少西(方位) 山麓(山坡和周围平地相接的部分为山麓)斗(或指星) 入江中(倒影在大江之上) 石室如丹(指石壁通红) 丹(丹砂 红色的矿石) 作答的老兄答案中有错误: 《传》云(指的是某本书中记载,一般《传》通指《春秋左氏传》,但是由于东汉是春秋之后,所以这里可能另有所指,无从考证)。我们继续往下翻译:

曹操战败之处是赤壁。有人说:“不是这里”。当时,曹操战败兵退华容道,道路多是泥泞难行。曹操让老弱伤病者先走,步行走过这里。(指未骑马,这句翻译自古有分歧)曹操说:“刘备聪明过人但谋事不足,华容道两旁都是芦苇,如果让人在此放火,那么我们将没有活下来的人了。”现在赤壁西侧对岸,就是华容镇,大概就是这里了。但是岳州也有华容县,最终不知哪个才是真华容道。

今日李委秀才前来向我辞别,因此用小船装载美酒欢饮在赤壁之下,李委擅长吹笛,喝酒喝得开心吹奏了数曲,大风四起,浮云涌动,大鱼跳出了水面,栖息在山上的水鸟也受到惊吓飞了起来,因此想起火烧赤壁的故事(这里孟德,周郎代指赤壁之战)就像昨天发生的一样。

正逢范子丰兄弟二人来向我求取书字,于是把此事写下来给他们。

看看,翻译的怎么样?我是学中文的,这可是我一字一句翻译来的 全是心血啊 !别忘了追分给我~

6. 关于描写赤壁的名人名言 文言文 名人事迹.

前赤壁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宋)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

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

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

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

一樽还酹江月。

赤壁 -杜牧 (唐)

折戟沉沙铁未消,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满江红 赤壁怀古

-——戴复古(宋)

赤壁矶头,一番过、一番怀古。想当时、周郎年少,气吞区宇。万骑临江貔虎噪,千艘列炬鱼龙怒。卷长波、一鼓困曹瞒,今如许。江上渡,江边路。形胜地,兴亡处。览遗踪,胜读史书言语。几度东风吹世换,千年往事随潮去。问道傍、杨柳为谁春,摇金缕。

赤壁歌送别

——李白

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

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

咏赤壁——王周(唐)

帐前斫案决大计,赤壁火船烧战旗。

若使曹瞒忠汉室,周郎焉敢破王师。

悠悠赤壁

——杜 甫(唐)

悠悠回赤壁,浩浩略苍梧。

帝子留遗憾,曹分屈壮图。

过赤壁偶成佳句

明 ·王奉

(一)

赤壁横岸瞰大江,周瑜于此破曹公。

天公已定三分势,可叹奸雄不自量。

(二)

孟德雄心瞰啖吴,皇天未肯遂共图。

水军八十万东下,赤壁山前一火无。

古战场赤壁感怀

明 ·方逢时

危矶绝峭倚清江,人道曹刘旧战场。

往事已随寒浪灭,遗踪惟有暮山长。

云霞尚带当年赤,芦荻空余落日黄。

欲吊英雄千古憾,渔歌声里又斜阳。

赤壁山

——明 ·龙仁夫

踣吕摧袁虎视耽,阿瞒气势展江南。

矶头一霎东风转,天下江山自此三。

赤壁石刻 =

元 ·朱桢

赤壁之山上摩空,

三江之波浩无穷。

峭壁穷峙江流东,

当年麈战乘东风。

百万北走无曹公,

鼎立已成烟焰中。

大书石上莓苔封,

千年不泯周朗功,

我今送客放舟去,

江山如日还英雄.

登赤壁山

——明·魏 裳

江南江北昼阴阴,指点前朝感慨深。

夹岸寒涛喧赤壁,空原野烧隔乌林。

山种已没三分迹,天地仍含百战心。

击楫中流回首处,荒烟满树夕阳沉。

拜风台

—— 明·任乔年

先生羽扇独从容,百万魔消一剑风。

欲识英雄真手段,杯中白水望溶溶。

赤壁怀古

——清·曹雪芹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姓名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