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时间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4

1. 表示时间文言文词语

来日 未来的日子。

“前途似海,来日方长。”(《少年中国说》) 累日 连日。

“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答韦中立论师道书》) 旦旦 天天。

“岂若吾乡邻旦旦有是哉”(《捕蛇者说》) 昔日 从前。“试用于昔日。”

(《出师表》) 朔 农历每月初一。“朝菌不知晦朔”(《逍遥游》) 望 农历每月十五。

“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五人墓碑记》) 望日 农历十五日那天。

“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与妻书》) 既望 农历每月十六日。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观潮》) 。

晦 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旦 早晨。

“旦辞爷娘去。”(《木兰诗》) 夙 早晨。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出师表》) 晓 天亮。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卖炭翁》) 曙 破晓,天亮。

“鸣鸡外欲曙。”(《孔雀东南飞》) 质明 天刚亮的时候。

“质明,避哨竹林中。”(《〈指南录〉后序》) 平明 天亮的时候。

“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史记?留侯世家》) 侵晨 快天亮的时候。

“侵晨探采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采桑女》) 东曦既驾 日神已经乘车出来,指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清晨。

“东曦既驾,僵卧长愁。”(《促织》) 日中 中午。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两小儿辩日》) 晌午 中午。

“一日晌午,谍报敌骑至。”(《冯婉贞》) 亭午 中午。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暮 傍晚;日落的时候。

“暮宿黄河边。”(《木兰诗》) 日暮 傍晚。

“日暮,所击杀者无虑百十人。”(《冯婉贞》) 薄暮 傍晚。

“每薄暮下管键。”(《狱中杂记》) 日将暮 天快黑了。

“日将暮,取儿蒿葬。”(《促织》) 暝 夜晚。

“晻晻日欲暝。”(《孔雀东南飞》) 昏 天刚黑的时候。

“自昏达曙,目不交睫。”(《促织》) 莫夜 晚上,莫通暮。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石钟山记》) 夕 晚上。

“日夕策马,候权者之门。”(明?宗臣:《报刘一丈书》) 即夕 当天晚上。

“即夕行步如平常。”(《狱中杂记》) 宵 晚上。

“今酒宵醒何处?”(柳永《雨霖铃》) 夜阑 夜深。“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中夜 半夜。“中夜闻鸡鸣。”

(《祖逖》) 夜分 半夜。“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三峡》) 晨夜 日夜。“闻操已向荆州,晨夜兼道。”

(《赤壁之战》) 旦暮 时间很短暂。“吾攻赵,且暮且下。”

(《信陵君窃符救赵》) 昔 从前。“昔欲救皇上既无可救,今欲救先生亦无可救,”(《谭嗣同》) 往昔 从前。

“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孔雀东南飞》) 畴昔 从前。

“立乎今日以指畴昔。”(《少年中国说》) 畴日 昔日。

“见故国之旗鼓,感生平于畴日。”(《与陈伯之书》) 曩 从前。

“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捕蛇者说》) 曩者 从前,先前。

“曩者坝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周亚夫军细柳》) 向 先前。

“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鱼我所欲也》) 向时 先前。

“向时云里诸峰,渐渐透出。”(《游黄山记》) 今 现在。

“积于今六十岁矣。”(《捕蛇者说》) 今者 现在。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鸿门宴》) 今兹 现在。

“实荆今兹所见。”(《察变》) 方今 现在。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庖丁解牛》) 而今 现在。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姜夔《扬州慢》) 当世 当代。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 当下 立刻。

“当下茶果已撤。”(《林黛玉进贾府》) 登即 立即。

“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孔雀东南飞》) 即便 立即。

“即便包了两锭,叫胡屠户进来,递与他。”(《范进中举》) 旋 立刻,马上。

“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活板》) 旋即 立刻,马上。

遽 立刻,马上。“遽刻其舟。”

(《刻舟求剑》) 当是时 在这个时候。“当是时,魏将相宗室满堂。”

(《信陵君窃符救赵》) 当其时 在那时。“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

(《西门豹治邺》) 至其时 到那时。“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

(《西门豹治邺》) 方是时 在这时。“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

(《游褒禅山记》) 尔来 从那时以来。“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出师表》) 尔时 那个时候。“尔时预复莽索,未得其女。”

(《李寄》) 甫 刚刚,才。“惊魂甫定。”

适 刚才。“适得府君书,叨日来迎汝。”

(《孔雀东南飞》) 始 开始。“燕赵之君,始有远略。”

(《六国论》) 始而 开始。“始而惭焉,久而安焉。”

(《原君》) 始尔 开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

(《孔雀东南飞》) 初 起初,刚开始。“初一交战。”

(《赤壁之战》) 行将 即将,将要。“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赤壁之战》) 久 很长一段时间。“天下苦秦久矣。”

(《陈涉世家》) 久之 很久。“之”为语助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良久 很久。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琵琶行》) 俄 不久。

“俄有。

2. 一段文言文,要翻译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不能作出判断。这个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境的。

故事可分三部分理解:

先写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斗,点明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两小儿对于太阳在不同时间距离地球远近这一问题摆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接着写两小儿凭借人们日常生活中可以体会的直觉(视觉、触觉)阐明所持观点,以反驳对方观点。最后写孔子面对两小儿的争辩,无法裁决而引起两小儿的“笑”。全文仅一百来字,却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物、展开故事情节是其语言表达上的特点,从中表现了两小儿的天真可爱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选编本文的主要意图,是使学生初步感悟古文的语言特点,同时认识到知识无穷,学无止境。

字、词古今含义不同是学习本文的难点。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去”为“距离”之意,与现代常用义不同。另外,“孰”“汝”等在现代汉语中很少出现,诸如此类的字词要让学生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