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8
张若虚因写诗的数量特别少,因此在唐宋时期并不著名,各家诗评很少关注此《春江花月夜》一诗,自然也无人承认它是旷世杰作了.自明代以后的唐诗开始收录这首诗,明代钟惺在《唐诗归》中评价道:“浅浅说去,节节相生,使人伤感,未免有情,自不能读,读不能厌,将春江花月夜五字,炼成一片奇光,分合不得,真化工手.”清代王夫之《唐诗评选卷一》中说此诗“句句翻新,千条一缕,以动古今人心脾,灵愚共感,其自然独绝处,则在顺手积去,宛然成章.”王凯运《论唐诗诸家源流-----陈完夫问》云:“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可多得的艺术篇横绝,竞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陆时雍《唐诗镜》:“微情渺思,多以悬感见奇.”王尧衢《古唐诗合解》:“情文相生,各各呈艳,光怪陆离,不可端倪,真奇制也!”现代诗人、学者闻一多在《唐诗杂论》中认为该诗一脱宫廷空洞艳体之诗风,“清除了盛唐的路”;为雄奇壮美的一代盛唐诗风的到来,起到了重要的传承作用,并在传承中有所创新.因而“张若虚的功绩是无从估计的.”他在《宫体诗的自赎》一文这样评价《春江花月夜》的:“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我认为《春江花月夜》一诗可以肯定的是属于宫体诗,但南北朝以来的宫体诗多以抒写闺阁情怀、以女人为咏物、写实、消遣娱乐为特点,那些诗一般格调不高,而唯独此诗吸收了宫体诗的优点,抛弃其缺陷,抒发了建功立业、以天下为己任的远大志向,这种宏豁之气已成为盛唐之音的前奏曲,其调高远,名垂千古.该诗之所以成为人们传诵不衰的名篇,被誉为“孤篇盖全唐”,除上述诸多评论家高度赞誉外,还跟中国古代十大名曲之——《夕阳箫鼓》的演奏和传唱有很大的关系,根据网上一些资料介绍:《夕阳箫鼓》是一首琵琶文曲,又名《夕阳箫歌》,最初有人认为《夕阳箫鼓》的立意,来自于白居易的《琵琶行》,事实上《夕阳箫鼓》的意境与《琵琶行》有很大的差异.史上更多人认为《夕阳箫鼓》的音乐内容和其展示的意境,来自于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一诗.到了上世纪二十年代,出现了改编《夕阳箫鼓》为管弦乐曲,更直接取名为《春江花月夜》.因为把它作为名曲演奏要比阅读鉴赏的速度快得多,范围宽广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