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给我国行政管理 带来了哪些机遇与挑战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4-12-20
政府上网给政府管理带来的机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促进依法行政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民在文化素质不断提高的同时,民主意识也在逐渐增强,他们有意愿和能力参与国家管理和社会活动,表现为由被动参与转为主动参与,由少数参与转为多数参与,由参与部分转为参与全部。而政府上网恰恰迎合了民主政治发展的这一需求,为公民行使民主权利和参政议政开辟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公众可以把网络作为表达意见,与政府领导对话,甚至参与政策制订的“通天”渠道,政府也可借此直接采纳群众的合理化建议,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与上网俱来的管理透明和政务公开,对扩大群众对政府管理的知情范围和程度,实施对政府管理的有效监督,同样起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可以规范政府行为,确保政府依法行政。上网将有助于政府公务员端正工作作风,摆正自身的公仆位置,也有助于政府及时地修正管理失误,承担失职责任。
(二)有利于加强政府的管理服务职能,消除官僚主义
政府上网就是政府职能上网,但并不是所有的职能都能上网,除去法律规定的特殊情形外,还要考虑政府的能力,弄清政府上网到底能做些什么。这无疑为政府认清自己的职能和能力提供了一面“明镜”,能使政府痛下决心,建立有限政府,即建立一个权力、职能、规模和行为都受到宪法和法律明确限制,并公开接受社会监督与制约的政府。可见,政府上网对其转变职能起着参照物和催化剂的作用。当然,网上职能的电子化和计算机程序的依序执行,也会进一步限制职能扩展和制约其规范行使。由于目前我国政府部门职能正由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政府正可利用上网契机完善自身的管理服务职能,改进行政管理组织、方式和行为,使政务由神秘、封闭转为透明、公开,使管理由间接转向直接,使公务员由“高高在上”的官僚变为优质服务的公仆。当然,网上政府最重要的管理服务职能,就是为社会提供平等公平的信息资源。从我国现阶段的情况看,信息资源最大的拥有者是政府。政府上网后,将克服各种物流、信息流障碍和组织障碍,杜绝传统管理组织形态和物质构成中强调分工所造成的部门分割和官僚主义,克服信息不对称现象,使信息的分配和流动渐趋合理,并使信息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从而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高国民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由此,政府通过网络宣传了政策,扩大了服务职能,提高了办事效率,遏制进而消除官僚主义,从而使政府更好地完成投资于基本的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的任务,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三)有利于建设高素质的国家公务员队伍,选拔和任用优秀人才
“电子政府”的管理职能、管理方式和管理行为与以往政府大有不同,对国家公务员的综合素质,尤其是现时比较欠缺而又亟需的管理和科技素质的复合性需求也会不断增高。因此,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公务员就必须注重自身的继续教育和综合能力培养,激励自己尽快增长理论知识和实践才干,尽快适应网上新的行政环境,胜任“电子政府”中的工作。由此,政府上网为国家公务员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
二、政府上网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一)网上过分自由的信息传输有可能引发民主政治危机
在当今社会生活中,传播媒体随时都在扮演着举足轻重的政治角色,深刻地影响着政府的活动及其政策制定的取向。“第四媒体”信息网络,作为人们未来获得信息和实现社会多种功能的主要载体,更会对未来的民主政治运作发挥空前的作用。我们知道,现代电信业是没有边界的,超越时空限制,公民在网上可以充分享受其信息自由权,这种自由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控制和规范,极有可能导致“自由过度”,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同时,公众也会遭遇信息欺骗、电脑病毒、电脑犯罪、隐私权受到侵犯、知识产权争执等引发的一系列烦扰,而技术专家们在信息自由和信息保护的技术创新方面始终在推波助澜,追求“自由”的努力似乎永无止境,“无政府主义”倾向日益显露出来。况且由于信息的流动既可以凝聚民族也可以分化国家的巨大作用的体现,网络将对国家原有的内部传播秩序和个人信息接受秩序产生重大影响,并使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及传统文化面临严重挑战。网上难以控制的跨国信息流动正成为西方社会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渗透以及敌对分子政治颠覆的新工具,政府上网将面临网络无处不在的文化性或政治性的颠覆行为
,涉及到国家安全。如果任由网上“自由”“民主”泛滥,社会将处于无序状态,不仅造成政府宏观调控失控,信息资源浪费,影响经济发展效率,甚至会导致政府失灵,引发社会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