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姜培土都有哪些技术要求?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0-10-21

生姜是姜科姜属中中能形成地下肉质茎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为无性繁殖的蔬菜,所生产的果实即是产品器官又是将来繁殖用的种子,很少开花,主要的器官就是根,茎,叶等。



大姜的茎包括地上茎和地下茎两部分,地下茎是根状茎,常称为根茎,也就是所说的大姜产品,俗称姜块。是由多个地上茎秆的基部膨大而成的,主要包括种姜和次生姜。这些姜都得躲藏在黑暗潮湿的土壤中生长,一但露出地面,它们就不再分子姜,孙姜,孙孙姜等。

那大姜为什么要进行培土呢?下面就来说一下。

一,大姜培土的作用

1,防倒伏

大姜尽管生长在地下,但并不是根而是地下茎。大姜的根只有纤维根和肉质根两种,纤维根非常的细短,具有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作用,是主要的吸收器官。肉质根短而粗,不分叉,基本上没有根毛,所以吸收能力很差,主要起到支撑固定和储存养分的作用。大姜的根系很浅,绝大部分都在土壤上层30厘米的耕作层中,而一株大姜有多达十几个分枝,且有重达几斤至十多斤的重量的姜块,那这了了无几细,短,弱的根系根本支撑不了这些重量,所以必须要屡次培土,把它们埋在土中,起到固定不至倒伏的作用,以利其生长。

实践证明,大姜经多次培土后,根系扩展范围会更大,根量更多更长,支撑力加强,且更有利于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2,增通透

大姜因在土中生长,所以要求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而肥沃,通气性良好。但大姜对水分的需求太多,所以必须多次浇水,而每一次的浇水都会对土壤沉实一次,最终会导致土壤板结,透气性差。

而大姜的子姜,孙姜,孙孙姜等,会逐渐向地表延伸,为了创造大姜透气疏松的土壤环境,就必须多次进行培土,从而让子姜孙姜们生活的安逸。

3,埋肥料

大姜的根系少而短,在土壤中的分布浅,但大姜的产量又太高,所以对肥料的需求是非常多的,大姜极其耐肥,而在不同的生育期对肥料的需求又不一样,所以得进行多次的追肥。

大姜在追肥的时候,会在沟中开沟追肥,那就需要将垄上的土钩入肥沟内填埋,多次追肥,多次培土,从而使得姜垄变成了沟,姜沟边成了垄。

4,保湿防旱

大姜太爱水,太怕旱,所以要多次浇水,而覆盖在大姜表面的土层太薄,储水能力不够,而经过培土后的大姜,其上土层深厚,储水能力提高,减少了浇水的次数,提高了抗旱的能力。

既然培土对大姜如此重要,那如何做好培土工作呢?


二,大姜的培土

大姜的根茎生长膨大需要黑暗而又疏松湿润的环境,为了防止根茎膨大外露,造成姜指变短,颜色变深,纤维素增多,因此需要进行分次培土。

在我们这里,大姜一般要经过2–3次培土。开沟栽培的大姜,撬窝栽培的大姜和挖窝栽培的大姜,因栽培方式不同,因此培土的方法也不同。

开沟栽培的大姜要把垄背上的土培在植株的基部,以后结合肥水的管理,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培土,逐步将沟变垄,始终将根茎埋在土下,为根茎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培土的工作多结合除草施肥进行,一般从夏至开始培土,共培2–3次。

南方地区很多都是采用撬窝栽培大姜,这得要根据撬窝的深浅而定,如果撬窝浅,培土的方法同开沟栽培的大姜培土方法差不多,也是逐步填土入窝,最后将垄上的土全部培到植株行间,最后成垄,而垄则变成了沟。

如果撬窝较深,而根茎的长度不会长出洞穴,那就根据植株的生长情况,逐步将穴周围的土壤填在穴内即可,不用将垄变沟,不另行开沟培土。

在我们这里,一般是要进行2次培土,分别称为小培和大培。小培土一般是在麦收后进行,只是将垄上的一部分土培在植株基部,大约培3–6厘米厚。大培土是在立秋前后结合大追肥进行最后一次培土,此次培土就将垄上的土全部培到植株的基部,使原来的垄变成了沟。此次培土厚度大约10–15厘米左右。不管怎样吧,反正最后应该培土厚度达到20厘米左右。


但如果你想收获嫩姜,培土应该高一些,起到软化的作用。如果收干姜,则要培的浅一点,使根茎粗壮。

在这里特别强调一点,大姜的培土高度一定要适宜,过高姜指头长,显得松散,过浅,姜指头短,粗壮,但产量低。多年的经验证实,大姜培土在20厘米左右,是最合适的厚度。

不管你采用什么方法,在什么时候,采用什么器械对大姜进行培土,都需注意尽量不要造成大姜根系和茎叶的受损伤。

如果你的大姜生长发育不良,最后一次培土时可稍晚一些,让分枝再多一点,多增加一些叶面积,有利于大姜的增产。大姜培土以后,会出现叶片发黄的现象,这是因为培土时不管怎样小心,也会伤及到大姜的根系,影响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所以会出现叶片发黄的现象,也不可避免地对叶片造成伤害,所以在培土后要及时喷施一次杀菌剂和叶面肥,以起到预防的作用。

总之,大姜的培土是在其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项管理措施,一定要注意培土的高度和培土后的管理工作。在大姜培土前,最好浇一次水,让土壤湿润,利于粉碎土壤,细碎的土壤可有利于提高培土的质量,土壤空隙少,有利于大姜块的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