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江的水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27

合水水库,位于梅州市兴宁市兴城北部13公里的宁江主流黄陂河与罗岗河汇合处,集雨面积600 平方公里,占宁江流域面积1364.75平方公里的43.96%,最大库容1.1亿立方米,有效库容3586万立方米,灌溉面积5213.33公顷,属大型水库。1987年,按新标准500年一遇设计,相应水位139.49米,库容9047万立方米;2000年一遇校核,相应水位141.25米,库容11469万立方米;前汛期防限水位132.16米,相应库容2408万立方米;后汛期防限水位133.2米,相应库容3043万立方米;正常水位134.00米,相应库容3586万立方米。首期工程于1987年12月动工,1991年6月完工。第二期工程于1991年11月动工,1993年冬完工。建成坝后电站1座,将原9孔溢洪涵中的3孔改建为发电输水涵,设计水头10.5米、单机流量10.5立方米/秒,装机3台,总容量3000千瓦,1992年4月投产。
石壁水库,是以防洪灌溉为主、结合发电的中型水库。位于兴城东北部17公里的梅河上游,集水面积102平方公里,总库容1072万立方米,有效库容500万立方米,灌溉面积685公顷。坝后电站装机3台,总容量520千瓦。1993年7月,动工兴建坝后电站,装机1台,容量320千瓦,1994年3月28日试机发电。
梅西水库,原名上官塘水库,1965年改为梅西水库。位于梅州市梅县区大坪镇与梅州市梅县区梅西镇交界的上官塘,离梅州市区的梅城32公里,属程江水系,集雨面积350平方公里。1958年冬动工, 1959年春被洪水冲垮。1964年10月复建,1967年整体工程建成。总库容5100万立方米,有效库容3550万立方米,是梅州市梅县区最大的蓄水工程。水库大坝为均匀土质坝,坝顶高程170.8米,坝高26.6米,坝顶宽7米,坝长150米。坝后装机3台共3160千瓦。起着发电、灌溉、防洪和调节作用。坝后电站年平均发电量为800万千瓦时;水库可灌溉下游地区的梅州市梅县区南口镇、梅州市梅县区扶大镇、梅州市梅县区程江镇、梅州市梅江区城北镇、西郊等乡镇的农田3万亩。 黄石仑水电站,位于梅州市梅县区南口镇赤径乡黄石村,故名。属程江下游,集雨面积380平方公里,离梅州市区的梅城约20公里。电站陂首在梅州市梅县区大坪镇杨梅峰,坝高4.5米(现为三门峡阪闸淹没),为引水式电站。水头24.7米,设计流量每秒2.4立方米,渠道长4750米有隧洞1条长57米。工程于1957年10月动工,1959年1月建成投产。总装机3台,容量2336千瓦,年发电量为1102万千瓦。
鸡卵滩水电站,位于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鸡卵滩,故名。1978年3月动工,1982年4月建成。属松源河水系,集雨面积572平方公里,为引水式电站。设计流量每秒24立方米,水头10.8米,装机3台共2400千瓦。主要建筑物有:流线型滚水坝1座,最大坝高9.52米;进水闸1座3孔,每孔宽2,2米,高2.8米;渠道长1260米,底宽8米,圳堤高3.3米;压力前池为4a} 40米,高4米,有钢筋混凝土压力管3条,每条长26米,内径2米,总工程费3411万元,其中国家投资110万元,贷款84万元每千瓦造价1240元。
诰上水电站,位于梅州市梅县区桃尧镇诰上村,故名。电站于1981年9月动工,1985年5月建成,属松源水系,集雨面积461平方公里,为引水式电站。设计流量每秒17立方米,水头24米,装机2台共3200千瓦,拦河坝位于桃尧长潭,坝长60米,坝高5米(其中闸坝4孔,每孔宽11米固定溢流坝1孔,宽8米、高11.2米)。 兴宁县段
洋头河(南琴江)航道,县境内干流长41公里,河宽20-80米,水深0.4-0.8米,河道多为盘石或沙卵石结构,河道弯曲、水流急。建国前,10吨以下木船可通至洋头柘口,洪水季节5吨以下小船可上溯至龙窝。建国后,常年水位,10吨以下木船可由鲜水河通至洋头,航程10公里。1974年,因五华县的睦贤兴建水库,境内河段船筏断航。
此外、还有中坝河(北琴江),本县境内干流长31公里,敬梓至洋高6公里有竹木排筏放运。
梅江梅江流经本县的水口、下堡两个区,县境河段长12公里。建国前后,均有船舶经水口至梅州市梅县区,航行至潮洲、汕头等地
梅江河道流经县境水口、下堡两镇,过境河道长14.7公里、宽150~200米,至1992年境内梅江河道已基本断航。在梅江上游的县境水口镇设码头1座,长58米,有35吨级泊船位2个、316平方米的仓库1个、388平方米的堆货场1个,年吞吐能力为3万吨。
本县唯一的港口水口港,位于宁江与梅江交合处的水口镇。港区水陆交通便利,陆路与双水公路(水口——水寨)、官汕路连接,西达五华县城水寨镇,东往梅州,南通潮州、汕头,北至兴宁县城;水路上行可达五华水寨,下行通梅州、汕头。1985年有码头1座、舶船位2个(25吨级)、仓库1座(316平方米)、堆场1座。
大浦县段
梅江 旧称程江,属韩江一级支流,一般河面宽70米。为梅州地区通往潮汕的主航道。据《潮州志》载,三河至梅州水程82公里,中间有滩险20余处,以晒禾滩及西阳滩为最险,航行视为畏途。有关方面曾组织人力炸礁疏浚。建国后经多次整治,可通行30吨以下船舶。丙村至三河52公里,埔境22公里,枯水期水深保持0.9米,50吨船舶可通行。
梅县区段
梅江。全区境内长90公里,平均河宽200-250米,枯水期梅畲航段水深0.45米,丙村航段为1米,可供35吨至54吨船常年通行。丰水期可通航机轮拖驳,枯水期大部分里程不能通机轮。梅县区水路以梅江为主干的水上运输,是韩江航道的中枢,上通兴宁、五华龙村,下达大埔、潮州、汕头,流经全区境内16个乡镇。
建国前,梅江河道缺乏整治,全程有“十滩九险”,航行困难,加上上游五华等地水土流失较严重,河床逐年淤机可通行的吨位大大减少。建国后,对全区辖区水道进行一系列的整治,初期采取人工下水扒沙、用竹木材料堵水,遏制不良水流和裁弯取直,减少恶性水流。随后,置双边石坝遏控散水归门,并凿石炸礁,疏通河道,保持低限水深尺度,并设置航标,改善安全和通航条件。经整治后,机轮、木船均可日夜航行。枯水期梅畲线可通行25吨航船,梅丙线可通行35吨航船,丙松线可通行40-50吨载重船.
石窟河。源起福建武平,经蕉岭新铺自北进入区境内的梅州市梅县区白渡镇,向东南经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至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东洲坝汇人梅江。全区境内长34.1公里,河宽为100-200米。丰水期自梅州市梅县区白渡镇于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可通行机轮,枯水期可通行小木船,是梅州市梅县区白渡镇至梅州市梅县区丙村镇、梅州市梅县区松口镇水运交通要道。
梅江航道陆续有过小规模的治理。明嘉靖元年(1522年)岭东道施卿组织民开凿蓬辣滩;民国期间,韩江治河处先后在丈八门滩、张河缺滩、教师缺滩、青草步滩、鳗宫滩等处炸礁;1959年广东省航道部门兴建雁洋船闸及松口船闸,以增加水位,便于通航,施工一年后停建,梅州市梅县区雁洋镇仍存闸墩;1972年冬,广东省水电、航运部门在晒禾滩兴建船闸,结合发电,终因泥沙淤积及上游雍水问题未能解决,中途停建。建国后,航运部门在沿河设置航标发光标志127座。1985年开始,省人民政府大力整治韩江,在梅江上游梅州地区的五华县、兴宁市、梅县区进行绿化造林,营造一批水土保持工程。至1987年,梅县区完成整治面积220.5平方公里,占水土流失面积306平方公里的72%。梅江河床开始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