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读后感(二爱)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1
自律是心智成熟最重要的工具和手段,但是自律需要突破舒适区,对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有阻力的,是违反自然规律(水往低处走)和人格模式之习性的,就像是逆流而上要承受巨大的阻力。九型图上有一些箭头,这些箭头代表着,逆着箭头走是练内功,逆着箭头才是心灵成长的方向;顺着箭头走,是无觉知的自然状态,处在压力下不修炼内在,都自然而然的走向顺着箭头的方向。

为什么要如此辛苦的去进行心灵的成长和心智的成熟?通常是在生活中遭遇到挫折和痛苦,身心的健康都堪忧,走投无路时选择的,最初难免想要摆脱痛苦或者追求快乐,对真正的心灵成长和心智成熟不是很感兴趣,这个不正确的动机并不妨碍走上成长之旅。当慢慢静下来连接到自己的心以后,你从自己内在看见排斥的部分只是真实,你能够忠于事实了,那种踏实并非最初你要追求的快乐,但是它带给你的是另一种满足。你开始自愿的受苦,视一切外在的发生都是内在磨炼成长的机会。那么为什么人会自愿受苦呢?作者说一定是有一股力量在推动,人类整体与个体都有神圣的目的,最终我们实现人类的进化,他认为这股力量就是“爱”。

“爱”确实是个好东西,推动人类的进步,能够给人带来主动成长和成熟的愿望和力量,可是现在科学对于“爱”这个东西的本质研究完全摸不到头脑,作者也说这部分非常有价值,但自己的论述肯定无法涵盖爱的真谛。我本人修行的深度也无法洞悉爱的本质,可阅读这部分内容还是非常有收获的,因为从行为现象上看来,有很多“假的爱”,可以看看自己是否误解了爱。这部分有很好的警醒作用,为何爱会伤人?一定是假的爱,不懂没关系,知道自己不懂就无害,但是误会了爱的本质,以爱之名伤人伤己,那就不太好了。

首先看一下作者给爱的定义:“ 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 有了这个定义,各种行为和动机就可以拿来对照对照了。

坠入情网是不是爱?

先给恋爱脑泼盆冷水,坠入情网不是真正的爱。坠入情网实际上是“自我界限”的某一部分突然崩溃,突然冲出自我界限的牢笼,情感像决堤的洪流声势浩大的涌向所爱的人,寂寞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难以言喻的狂喜之感:我们跟爱人结合在了一起!这是婴儿未认识到自我界限之前,与母亲及世界无分别的感觉,可见坠入情网时心灵退化到多么小了。就像小孩从柴草堆上跳下来摔断胳臂发现自己不会飞一样,残酷的现实仍会重演,现实的事务会让小情侣合一的错觉幻灭,爱情之梦破碎了。

在激情慢慢消失后,“王子跟公主永远幸福地生活在一起”,这个童话般的梦破碎了,我们跟伴侣有了摩擦和冲突,那么有些人觉得肯定是当初的选择出了问题--我们可能违背上天的旨意做出了错误的选择。这时候或者选择分道扬镳,或者终生生活在悔不当初的痛苦中。如果我们能够认识到肯定哪里出了问题,开始探索自己,以及关系的本质,那么就会使婚姻和家庭迈向成熟。

坠入情网与真正的爱有什么关系呢? 首先,坠入情网不是真正的爱。 它不符合真爱的定义,它不是有意识的选择,我们无法凭空创造出激情,它很像是突然间的自我界限崩溃;其次它不是真正的自我界限的扩展,当激情消退,我们的心灵并没有真正的成熟和成长;心理学家认为坠入情网是人类繁衍需求推动的。 其次,坠入情网与真正的爱极为相似,所以容易使大部分人神魂颠倒。 真正的爱是拓展自我的体验,从内在无限延展到奔向对方,希望对方被滋养,希望对方能够成长。而坠入情网是被自我外部的人吸引,使冲动的想要把激情乃至生命献给对方,心理学上成为“精神灌注”。 最后,坠入情网是爱的神秘架构中最重要的一环。 坠入情网的体验可以使我们对对方做出承诺,而在履行承诺的过程中,真正的爱可能产生。由于我们提前品尝到了自我界限消失后的滋味-即幻想中神秘的爱的感觉,所以在激情过后,我们仍醉心于那种美好感觉,这种感觉便会成为一个诱因,引发我们去追求真正的爱。

依赖是不是爱?

另一种“假的爱”就是错把依赖当成爱,无法承受失去的痛苦,觉得只有对方才能让自己活下去。没有了那个人,人生就不完整,就没有办法正常生活。有很多流行歌曲唱着“没有你,我怎么办?”,没有对方,他活不下去。

真正相爱的人不一定非要生活在一起,只是选择在一起罢了。正常的依赖,虽然内心渴望依赖他人,但不会让这种渴望控制自己的一切感受和需要。而病态的依赖总是想着如何获得别人的爱却没有精力去爱别人,就如饥肠辘辘的人向别人讨要食物而自己却拿不出任何食物贡献他人。他们孤独寂寞,永远也没有满足感。他们对自己没有认知,只是觉得无法忍受寂寞。

我身边真的遇到过这种人,他非常自我,要求妻子忠诚的对待他甚至妻子不能与亲姐妹聚会,生活上7*24小时360度照顾他,而妻子的各种需要他都不重视,包括健康问题他一点也不关心,只关心自己有没有被陪伴和照顾。妻子突然去世了,他与身边一切有联系的人诉苦,自己是多么痛苦!无法忍受一天的寂寞,真的像一个饥肠辘辘的人找食物一样,赶紧找到一个新的伴侣,他又恢复了正常的生活,瞬间恢复到妻子去世前的“正常状态”。他不在乎依赖的是谁,只要有一个人在那里他就找到了自己的某种身份,就会舒适。最恐怖的是他把这个不合理的依赖当成是“爱”。

正常的婚姻关系中夫妻双方有适当的分工,偶尔也可以替对方承担工作,不仅增添情趣,给对方以支持,更可以减少对对方的依赖,不至于丈夫出差以后,水管漏水使得妻子哇哇大哭。也有的人故意强化对方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没有对方自己就寸步难行,比如一方不会做饭,对方出差就只能吃外卖或者饿肚子,还打电话说我已经两天没有吃饭,你再不回来我就饿死了。

“消极性依赖失调”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主要是童年没有得到父母的爱和关心,在他们眼里世界混乱而无情,自己不值得爱,所以一旦抓住一个人,就像抓住一颗救命稻草,不顾一切地寻求他人的爱和关注,自己的心智始终停留在不成熟状态,也限制和束缚他人的心灵。

可以看出父母的成长和成熟有多么重要,如果父母没有爱的能力,孩子就会在冷漠和孤独中长大,就会产生过度的依赖心理。

付出和牺牲是不是爱?

看了以上常见的两种对爱的误解,我们发现“非爱”是完全不关心“心智成熟”和“心灵的进化”的,以低级的肤浅的目标代替自我拓展和自我完善。非爱带来的快感,都是能够即刻满足的,不需要面对痛苦,不需要升级心灵后获得。非爱的目标都是从中获得滋养或者实在的物质,而不是心灵的升级。

人类对宠物,子女,伴侣等付出金钱,时间,倾注心血无微不至的照顾,失去时会痛苦万分,甚至为他们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真正的爱吗?仍然需要考虑,是否真的为了自己和对方的心智成熟努力?是否有利于对方心灵成长,精神独立,拓展和升级自己?单从付出和牺牲的行为无法做出判断,只有对照动机和行为带来的结果便知道是否属于真正的爱了。

很多时候,我们声称是为别人着想,可能只是为了逃避责任,要满足自己的愿望;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出自个人的意愿,核心动机是满足自我的需求;不管为别人做什么,真正的原因都是为了自己。

只要行为的目的不是促进心智成熟,就不是真正的爱。

虽然目的和动机是最重要的,却不是说说即可,还要看是否有实际的行动。爱的价值不是一种感觉,不是空想,而是行动。没有付诸行动的内心的感觉,可不是真正的爱。

真正的爱 -- 关注的艺术

这些都不是爱,那爱是什么呢?我们前面反复说爱的目的,是拓展自我的界限和实现自我完善。 拓展自我界限,就如同走路一样,每多走一步或多走一里,都可以逐步对抗与生俱来的惰性,抵御因恐惧而产生的排斥心理。 拓展自我界限,意味着摆脱惰性,直面内心的恐惧。而爱可以给我们勇气去拓展心理界限,爱也是需要付出努力的。但并不是所有的努力和勇气都是爱。

在关系中爱的体现形式是什么呢? 爱,最重要的体现形式就是 “ 关注 ” 。 关注需要放下所有成见,看见真实的人。而不是带着有色眼镜,或者自己的投射,过去的经验等等去看一个人。这其实又是一个人的状态的呈现,一个充满恐惧和焦虑的人,是没有能力去给到他人关注的。即便强迫自己摆出关注的姿态,也只能接收到扭曲的关于这个人的信息;而一个心智成熟的人自然会对眼前这个人给到关注,让对方感受到被看见和深深的理解,得到滋养,提升勇气,从而愿意为自己做出最好的选择并为之努力行动。

体现关注最常见,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倾听”。倾听包括听见他说的话,及他没有说出来的话,他此刻内心的感受等等。当我们全身心的倾听他,而不企图改变任何一点,对他所说所感都充满好奇就体现出了“爱”。在倾听过程中,倾听者处于什么位置?这又是由我们心智成熟度决定的。如果我们能处于全然开放的状态,那么就是在第4位置,即临在的位置,既能感同身受,又不被对方的情绪带走,而是人在,心在,临在的陪伴和支持对方,既是爱的展现,是实质的看见了。

爱的四个风险

第一个风险是失去所爱的人或者事物。 如果因为害怕面对失去,为了避免面对失去的恐惧和痛苦,就只能脱离现实,隔绝所有的情感,过没有任何意义的生活。这样也就放弃了心灵的成长,因害怕打击而逃避,只会造成心理疾病,整个人都孤绝起来。或者你选择接收世事无常,生病的本质就是不断的变化,摆脱恐惧的心理,勇敢的热烈的活着。

第二个风险是脱离所谓 “ 正常 ” 的轨道。 尊重自己内心的声音,为自己做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负起责任。不再依赖别人的选择,也就不再希望他人为自己负责任。这是独立者要面临的风险,也是不独立的人无法理解的突破边界后的鲜活人生。

第三个风险是改变自己。 全身心的投入关系,需要做出承诺,而在兑现承诺的过程中,现实的情况必然要求我们改变,因为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情境。比如我要义无反顾的爱家人,那么在与家人的关系中,面对不断变化的人(孩子的成长,爱人的成长变化,以及自己认知的变化),就要拓展我自己的界限,改变自己的观念,扩宽自己的视角,使人格和心灵得到完善。

第四个风险是冲突。 假的爱会以爱之名指责对方,实际是证明“你是错的,我是对的”。真正的爱需要承认,对方与自己是不同的人,他是完全独立的个体,他在被理解和支持时,能够为自己做出最好的选择。当必须要提出建议时,要判断自己提出这个建议的出发点是什么,确认自己观点的价值。也有一些人,过分压抑自己对所爱的人提出建议,忽视对方的问题,没有原则,缺乏理性,只为维护自己谦虚的人设。真正的爱要学会恰当的使用控制的权力。

爱与自律

自律的原动力来自于爱,而爱的本质是一种意愿。自律是将爱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具体方法。所有的爱都离不开自律;真正懂得爱的人,必然懂得自我约束,从而促进双方的心智成熟。

自律包括掌握和控制自己的情感,避免毫无节制的态度,使生活混乱不堪。真正懂得自律的人,不仅不会缺少激情和活力,反而能使情感更加深刻和成熟。

爱与独立

付出真爱的人,永远要把对方视为独立的个体。很多人却做不到,他们无法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他们所爱之人有自己的想法与情感。所爱之人必须与自己的想法一致,或者受到自己思想的支配。

很喜欢那个比喻:婚姻和家庭就像登山运动中的大本营,登山者要取得成功必须维护大本营的设施,保证大本营的供应和井然有序。一流的运动员维护大本营的时间甚至比登山付出的时间都要多。婚姻中的问题通常是,男人只顾着登山,以为大本营一切的运转不需要维护,这种态度让大本营一片废墟。女人的问题通常是将大本营当成了顶峰。她们婚后觉得已经到达顶峰,丈夫一切与大本营无关的登山活动都让她气愤,认为他应该改邪归正,把精力放在家庭上。丈夫会强烈的感觉到被束缚,只想逃之夭夭。理想婚姻的基本目标,是让双方同时得到滋养,推动两颗心灵的共同成长。双方都有责任照顾后方营地,都要追求个人的进步,都要攀登实现个人价值的人生巅峰。

爱与助人

人际交往是彼此学习和教育的机会,也是给予治疗和接收治疗的机会。错过这样的机会,我们既不能学到什么,也不能交给别人什么。缺少这样的助人的目标,就不会开发出自己心灵成长的全部潜力。畏惧困难,恐惧助人,成长的旅程就不会走完全程,就难以接近上帝。

这一篇关于‘“爱”,总体感觉,每一段写的都很好,可是回到这个章节的主题上来,又都不是很透彻的感觉。我选择仔细的阅读作者表述的观点,对照自己的心路历程,来看是否能够验证。能够理解和验证的部分,就是一份交流和滋养。至于其它的神秘的爱,哲学和宗教,神秘家,开悟大师对爱的体验,是不是更加高级?这让我充满好奇,想要了解那种体验,只有在心灵成长过程中不断地“迎战“,勇于面对自己的内心。但我依然不含期待地在现实生活里体验我能体验到的东西,来拓展我的内心,完成心智模式的成熟,建立有实质爱的关系。

这种从真实行为和现象出发的描述,对我来说更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