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听不见”你说话?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7
我们发现有时候和孩子沟通是一件很难的事,你明明很大声地跟他说话,他却不回应你,或者你强调过很多次的事,他总是像“没听到”一样,屡教不改。

首先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应该及时做出回应,如果我们听之任之,孩子就会认为这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我们应该第一时间明确告诉他们,我们期待回应,明确告诉孩子交流的一项基本原则——听到人他人对你说话,一定要做出回应。

《打开孩子世界的100个问题》中提到,孩子“听不见”你说的话,主要有3点原因:

我们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也一定要做到,因为孩子会更倾向于模仿大人的行为。

你要求孩子专心听你讲话,当孩子对你讲话的时候,你也一定要放下手边所有的事,不去看手机,全神贯注地倾听。

当我面对年龄较小的孩子时,可以蹲下来,靠近他,看着他的眼睛对他讲话。

另外,我们也可以多给孩子示范如何专注的对话:迎合对方的目光,仔细倾听,身体倾向于对方,富有同理心、描述你听到的信息,时不时的点头认可,及时反馈我们理解的内容。

一次说太多,孩子没有办法完全吸收所有的信息,就会导致孩子没反应,不知所措。

比如回家后你对孩子说:“把你的书本摆好,你每次都乱七八糟的,黄色球衣扔进洗衣机里,洗完手就赶紧过来吃饭,再别磨蹭了!”

太多参照物会把孩子的心搞乱,还会把孩子的注意力搞乱。

对孩子说话,尽量不要说废话,一次只说一件事,避免太多抱怨指责,语言要简洁、信息要少,直指对象。

如果总是罗嗦唠叨,说太多废话,说了又没有做到,说了也白说,孩子自然也不愿意听了。

看过一位老师对五六岁弹琴的孩子说:“你弹得太被动了!”

对孩子来说,什么是被动呢?她知道被动的反义词是什么吗?她知道具体应该怎么做吗?

不仅是对孩子,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沟通时,想让对方满足我们的需求,尽量少用抽象的词汇,少评价,少贴标签,而是提出自己的请求,给出具体的行动方案。

比如你看到孩子乱扔脏袜子,说一句:“你太邋遢了,这么懒,以后怎么办?”

这句话就是评价。

孩子听到的只有指责和批评,即使行为上有所改变,也是不情愿的,下次依然会犯同样的错误。

试着把句子中的“你”换成“我”,再提出请求,效果也许会好很多。

比如这么说:“你扔在地上的袜子,我看到有些生气,我想要一个舒适点的环境,请你帮忙把它放进脏衣篓里好吗?”

愿我们都能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能“听到”孩子,也能“被听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