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干部下农村怎么吃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1-12

年轻干部上山下乡是党中央的一项政策,所以,对于年轻干部来说,这也是一项政治任务。他们从城市里还算不错的生活,过度到普遍贫困的农村生活,这中间肯定经历了不少心理煎熬。按照政策,村里一般都会给他们安排集体宿舍,在吃的方面一般是大锅菜。

集体宿舍一般是村里的集体用房,平时只有过来出差的干部住,本村的人是不住在集体用房里边的。上山下乡的年轻人便分成男女两队,分别住一间大的集体宿舍。

有的农村情况比较困难,没有集体用房,上山下乡的干部来到这里之后,便会被分配到农户家里居住。当时大家的思想都高度统一,对党中央的决策都很支持,所以大家都会欣然同意上山下乡的干部住到自己家里。

在吃的方面,一般随着上山下乡的干部一起过来的还有粮食关系,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说的编制。有了这个粮食关系,上级会按照人头拨发粮食给村里。有的困难的政府可能会让村里自己解决干部的吃饭问题,这对于村里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负担,所以很多干部都吃不饱。

第2个回答  2018-01-11

之前看的一本小说叫《蚁生》还是《蚁》什么来的,大概是这样的。具体记不太清了。

以前都有那些农村公社,还有那个生产小队,生产队什么的。然后生产队的人会先给你安排个地方,然后基本东西给你弄好,像灶台呀什么的。里面有集体宿舍。一般是按照兵团那样分团,然后住在集体宿舍。然后集体干活,集体做饭,干活还有记工分的,年底分钱。这都是比较好待遇的。可是电视上面演的都是住村民家,好像是没有这手操作的吧。百度了也没有。听家里老人说也没有这样的。

然后我爷爷的妈妈(别怀疑,真的是我爷爷的妈妈,我家都结婚早!不信也别喷,我还能分得清那是我爷爷妈妈还是我爸爸妈妈)跟我说,那时候也有人来插队,是要自己建基地的。就一个屋子,还要自己盖宿舍(因为有瓦的屋要给粮食住。)

第3个回答  2018-01-13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干部来到农村,就叫做工作组来了,而且当地的老百姓对工作组的人,通常情况下都是特别尊敬的。

那时候在农村,一律实行的是公有制,所以叫做人民公社。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吃大锅饭。全村的人一起劳动,一起记工分,然后到年终的时候,根据工分的情况,分配粮食和其他的一些物品。

     

这种劳作方式,是极其不公平的。首先是调动不起群众的工作积极性,所以老百姓的工作效率并不是很高,但是最主要的是,这种大锅饭的方式存在着一定的隐蔽性。

因为记工分的这些人的妻子和家里人也都在劳作,所以就可能出现偏心的状况。有些人能干的累死,有些人却轻松的就能够完成一天的任务。

工作组来到农村之后,主要就是查一些问题。这些工作组一般情况下都是由下乡的知青组成的。他们就会轮流在每家每户住,和当地的老百姓同吃同住同生活,这才是给下乡知识青年的最好锻炼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