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功山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2

心由境造,境由心生,有什么样的心情,就能看到什么样的风景。

武功山人 | 舒仁庆

武功山,江南名山之一,海拔1918米,高山草甸,奇松怪石,有“云中草原、户外天堂”之誉。其美誉度就是来自于:春夏绿油油、秋季金灿灿、冬季白皑皑,以及不同季节、不同时段所呈现出的云海奇观、雄秀山景、独特天象及变幻多样的自然形态。

武功山的神奇,在于它的变幻,让人去了还想去!

我在萍乡工作期间,从2003年算起到现在,登武功山恐怕不下于10次。每一次的感受和体验都各不相同,埋怨、苦痛、失望、愉悦、惊喜、意外等各种情绪都感受过。

2003年,我第一次登武功山是在一个下午,那时还没有上山索道,在完全没有开发的古山道和山脊上一级一级、一步一步往上登,直上直下近四千级台阶,快到金顶时太阳都快落下,精疲力尽的我们想抄近道,结果走到“绝望坡”,45度的斜坡,若不是成片的一米多高的蔓草成为“救命稻草”,前挪一步都很难,不小心摔倒滚下去那是谁也救不了。同行的原单位的老张,累得瘫倒在地,完全走不动了,最后靠四人把他扛上山去。第二天,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昨天我一条命都快没了!唉,武功山上废了‘武功’,这辈子我再也不上武功山。”那狼狈不堪的样子,至今想起还有些让人哭笑不得。

2004年,高考结束,儿子到萍乡玩,我推荐他去爬爬武功山。不知是他高考成绩不赖心情好,还是年轻体力好不觉得累,在乡里一个年轻人的陪伴下,沿老路上山直奔金顶,拍了一张雾蒙蒙的、扶着纪念碑石的照片后,吃完中饭下还到山下的麻田中学操场上,与年龄相仿的年轻人打了一场篮球。我问他:“武功山怎么样?”他说:“灰蒙蒙的,啥也没有看见!”

2008年暑假,再次带儿子去领略武功山。那铺天盖地的云海,奔涌而来,夕阳缓缓下沉,暖暖的夕阳和观山的我们彼此都有些依依不舍。那五彩斑斓的、迷人的晚霞会让你觉得,那是大自然对人类、对热爱自然的人的一种眷顾。

2010年底的一场大雪,把我们吸引上去。迎着鹅毛般飞舞的大雪,我们手打电筒,摸黑登山,熬过了深一脚浅一脚的艰辛和零下10 、两床厚被子也无法让人身暖的夜晚,终于,给大家的回报是,云开日出和七彩霞光的黎明。

2016年,我离开萍乡五年后,到山下“月池”授课,忍不住想到山上看看云海。同行的人疑惑地说:“这天上去行吗?”。我说:“上去看看运气吧!”没想到,山下是小雨绵绵,山中间的中庵却是云海茫茫,还出了太阳。你说怪不怪!

武功山的魅力,还体现在武功山人的执着与坚守,以及其身上表露出来的对武功山的那份挚爱。

今年6月去武功山,纯属缘份。本来是受邀采访萍乡经济开发区的,看着还有时间,既然来了萍乡,就得去武功山看看。我分别给摄友孙建平和至今还在武功山管委会工作的陈光良去了个电话,他俩二话没说就应承一同前往。

建平跟我讲:自从他端起照相机并爱上了摄影,就把武功山作为拍摄主题,无数次上下武功山,无论是天晴还是下雨,也无论是春夏还是秋冬,都钟情于拍摄武功山,有时为了武功山那点翠绿和云海,从春末到初夏会一次又一次上山,哪怕一头雾水或落汤鸡似的一无所获也心甘情愿,他喜欢用这句话宽慰大家和自己:“就是上山呼吸一点新鲜空气也好!”有时间他就上山去守。他说:“心诚老天会开眼的”。正是有了这股子“韧劲”,面对神奇、魔幻、多变的武功山,他才拍下了那么多触动灵魂和再现武功山魂魄的精美照片。

如若不是这股子劲,如若不是这点对武功山的爱,也许不会有那本饱含真情的《武功山风光摄影作品集》的呈现。据说,他还好多次带着他的武功山的专题摄影展,到学校里业余宣传武功山,几乎成了一位远近闻名、名副其实的武功山业余宣传员,说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武功山人”,恐怕他自己也没意见。

开始在山下还是多云的天气,乘索道上到中庵,便是雾茫茫一片。陈光良带着我们在迷雾中沿栈道步行,一路蒙蒙细雾,能见度不到100米。我一个台阶一个台阶数着往前走,问:“光良,这一段有多少个台阶?”他说:“大概近两千个台阶吧,高差有200米左右,你们要低头、缓步、匀速前行,这样不会显得很累。”他熟稔而不厌其烦地提示着。

开始徒步登“好汉坡”了。

当地有句俗语“好汉坡,好汉坡,不是好汉难过坡。”这是徒步登山最艰难、最吃力和最考验耐力的一段。六十岁的人,加上又下起蒙蒙细雨,无论是对体力还是耐力都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咬咬牙、硬撑着一步一步挪到了“吊马桩”。我大口大口喘气,真有点上气不接下气感觉。毕竟岁月不饶人啊!

回头望着陈光良似乎很轻松。我看除了他年轻外,每周几次登山练就的登山技巧和出色的耐力,恐怕也是他自如轻松的本钱。

陈光良,身材中等,质朴、热诚、干练,是认识他这些年给我的突出印象。他自1999年到这偏僻的山乡工作,几十年如一日,一干就是20年。我问:“你多少次登武功山了?” 他说“平均每年30次左右吧!有时每天还会有两次上下。没办法,我的岗位在这!”是呀,作为武功山风景名胜区党委副书记,岗位在哪里?毫无疑问应该在景区。也的的确确,这次,他在与我们一路上山时我发现,一会碰到一个挑夫、一会撞见一个轿夫、一会遇上一些项目施工员,他们都能熟悉地叫出他的名字,并热情地打招呼或倾心地交流几句。这是我亲眼所见的:人与山,管理者、建设者与山民之间的一种融合关系。

我问光良:“作为一位在武功山工作20年的武功山人,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他说:“最大的感受就是参与并见证近几年武功山发生的巨变,由一个偏僻山乡即将建设成为国家5A级景区,成为全国户外运动爱好者的最佳目的地,特别是武功山人的收入大幅度提高,有的年收入差不多几十万,还住上了别墅……,这是我们这些人默默坚守和付出最感欣慰的。”

到达海拔1600米的观音宕时已是傍晚,这里是“武功山草甸星空户外营地”。指望拍晚霞的我, 被屋外浓密的大雾给彻底打消了念想。

晚饭期间与营地负责人上官聊了起来。上官皮肤坳黑,个子不高,剃个平头,挺实在、能干的感觉。“星空户外营地这个项目是2013年3月由武功山管委会招商引资进来的。为了这个项目我在这儿一呆就是五年。目前完成了第一期,这里有1000余顶帐篷的架空式景观帐篷木平台——可看日出日落,观云海奇观。不过,这几年,在武功山上搞项目可以说是身心疲惫!”他诚恳而无奈地说。

我问:“为什么?”

上官说:“这倒不是别的,主要是施工难度大,据我的体会,恐怕有‘三难’。一是材料运输难;武功山海拔高,不能破坏植被开路运输,只能依靠肩扛背驼,工钱高不去说它,因耗时长,真正愿干这力气活的工人不多。二是施工难;山上施工一般都是在悬崖峭壁上,风险很高,又要保护脆弱的生态和珍贵的树种,施工场地窄小极为不便,其难度是你难以想象的。三是工期难掌控;山上气候变幻莫测,有时大风大雾,有时暴雨如注,一年真正可以施工的时间只有4至5个月,从入春到初夏,湿气重,雾天多,有时候一个月下来21天在下雨,余下9天阴天勉强施工;而到了秋冬季,10月份山上温度就只有10 左右,且还不时伴有大风,有时还会刮起莫名其妙的“怪风”,忽急忽缓,施工难度很大,工期难于保证。因此,几年下来,我几乎很少回南昌,全部身心都倾注在这个项目上了;可以不夸张地说,这辈子我做项目的所有辛苦都在这里尝遍了。”

也是,武功山上无论是凌空出世的索道,还是绝壁悬崖上的人工栈道,还有许许多多通讯项目,都凝聚着无数施工人员的汗水和付出。

翌日,清晨五点多钟起来,在帐篷外等待,大家都巴望着武功山会给个惊喜。走出帐篷,天仍然是阴沉沉的,山还是被云雾笼罩着。东方虽露出鱼肚白,但厚厚的云层把它给遮住了。我开始不抱希望,走进帐篷刷牙梳洗。一会儿,同行的人在帐篷外叫道:“快出来,有变化!”我走出帐篷一看:太阳升起的东方云层开始变薄,一股向上升腾的力量将遮盖在山体上的雾气缓缓推开,翠绿的山体和黛色的松林依稀可见。云雾翻滚、乱云飞渡的万千景象,顿时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我们赶紧拿起相机,选择最佳位置频频按起快门,生怕这气势磅礴的云雾和仙境般的美景消失掉。我从这个山头到另一个山头,选择高低不同的机位,用拍照和视频两种模式将这精彩的画面给记录下来。只可惜,老天只给了我们半个小时的时间,就像当下常提到的一个词“窗口期”一样。一阵风儿刮过,慢慢又恢复了原先雾蒙蒙的模样。

武功山的迷人,还在于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心境,就会有不一样的风景。

顺着“窗口期”这个话题,几个人开始议论起来。我问:“山,同样是这座山,草甸,同样是这块草甸,天空,同样是这片天空,有的人上去可看见日出日落而喜出望外,有的人上去却只能看见雾茫茫一片遗憾而归;有的人上去仿佛伸手摘到头顶上的云朵而兴奋异常,喊着‘下次还想来’!有的人上去后就因离太阳太近被紫外线晒黑或脱皮而怨天尤人,发誓‘再也不来了’!有的人刚上去时还阴雨绵绵,一会儿阵风刮过云雾翻滚、乱云飞渡,奇观呈现;有的人一住几天云遮雾罩、不见老天开眼,怅然若失。为什么不同的人上来会遇上不同的风景,会有不一样的体验和感受?”

光良接话:“依我看,这除了看季节、时段,还得看人,奇幻的风景不是人人可见的,得看‘窗口期’(运气)。”“这话怎么讲?”我问。他说:“因为,不一样的人会有不一样的运气,不一样的运气会遇上不一样的云,不一样的云又会带来不一样的风景呀。”

建平补充道:“我认为,还得看每个人的修养和志趣。”“这又怎么解释呢?”我不解地问。他讲:“不同季节、不同时段、不同心境,登山的体验和感受也是不一样的。比如:武功山尚未开发前,你会觉得这里偏僻和落后,没啥意思,对用山泉水酿制的米酒和山里人的淳厚与质朴熟视无睹,而今天你会觉得那是一种美,会特意来到这住上几天,回归乡间田园,来找寻过往的乡愁;当年,从万龙山脚下沿当年采药人走过的几千级游步道徒步登上金顶,你会感到腰酸腿疼、精疲力竭的苦痛,而不会有像今天驴友背着沉重的行囊专捡老游步道行走带来的那种痛快和刺激,反过来还觉得搭乘索道虽然安逸但却平淡乏味多了。所以, 心由境造,境由心生,有什么样的心情,就能看到什么样的风景 。 不同修养的人,不一样的心境,感受和体验是不一样的。”

依着这个思路,我似乎开始明白: 机缘不会无缘无故降临每一个人,而是给坚定、执着、珍视生命、热爱自然——人品好的人准备的。 正是这些人,在每一次的惊喜、每一次遗憾、每一次期盼、每一次的坚守中,找到再一次登山和前行的动力。

有句话讲: 人品好的人运气不会太差。 在理!


2018.7 南昌

作者简介:舒仁庆



舒仁庆,安徽黟县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教授。1984年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文学爱好者。出版散文集《时间印记》,有多篇散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文化报》《江西日报》《百花洲》等报刊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