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了上千册绘本,我写下这6000字,值得每个宝妈阅读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3

本文曾经投稿给丹妈,为我赚的人生第一笔稿费,首发在【丹妈读童书】公众号。图片很多建议大图观看。

优秀的绘本能在孩子心里播下一粒种子,它带给孩子的不仅仅是知识,而是力量。

一、 流淌在血液中的温柔

有一些经典绘本读起来真得非常温暖,也许是画面,也许是文字,也许是情境。我总记得有那么几本绘本,和儿子阅读的时候,每每读完,我们会默契地相视一笑。在昏黄的灯光映照下,那种无声的温暖很妥帖就熨烫在心头,流入血液。

所有孩子的内心都是温柔的,他们喜欢动物,爱护动物,像天使一样对待所有的事物。

跟梳子说晚安...

所有经典的绘本都知道如何挑动孩子内心的柔软 ,让他们温柔的对待这个世界。

但是他们即 温柔却又敏感 ,像《亲爱的小鱼》绘本里的小男孩,对待那条小鱼一样,舍不得又放不下,爱又忐忑。没有一个孩子不爱妈妈,如果妈妈这边没有给予适当的反馈,就会让他们感到无所适从和焦虑。

这一点上很多经典的绘本都做的非常好。比如 《奥莉薇》、《大卫不可以》 ,不管孩子多调皮捣蛋,最后妈妈总要说一句:

不管爸爸,妈妈怎么样,最后都要说一句:“我也爱你”。

我一直认为, 爱能给予孩子最原始的力量 。但是,爱一定要表达出来。

对此,有一些妈妈可能觉得无所适从,因为在日常环境中,你不知道如何表达,那么《绘本》将会帮助你很多。

《抱抱》、《魔法亲亲》、《逃家小兔》、《晚安,月亮》、《猜猜我有多爱你》 等都是非常温柔,表达爱的绘本,它可以建立一种非常可靠温暖的亲子关系,这类绘本是亲子阅读书单上不可或缺的部分。

温暖的绘本还有很多,《阿莫的生病日》可谓这里面抠妈比较喜欢的一本。它是凯迪克大奖之中难得的温柔之作,讲诉的是阿莫(老爷爷)每天都要去动物园去看望他的老朋友,和大象下棋,和乌龟赛跑,陪企鹅坐坐,给猫头鹰讲故事。有一天,阿莫生病了,动物园的这些老朋友很想他,于是来到他家,大象和他下棋,乌龟陪他坐坐,企鹅为他准备水,猫头鹰给他讲故事,最后大家一起相拥而眠的故事。

这是一个 付出与回报 的故事,这也是一个 温暖有爱 的故事。绘本中的这个老爷爷叫阿莫,名字听起来就让人感觉非常亲切,它没有宣扬长者为尊的观点,而是选取了其他的角度,即侧面反映了老人孤单需要关爱的观点,又诠释了 爱与反馈 的含义。另外,这是一本角色互换的绘本,通过适当阅读引导,能有效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我一直认为,只有 最懂孩子心理的作家和翻译家 才能成就一本经典的作品。《阿莫的生病日》可谓这里面的翘楚。

二、 植根于心底里的审美

审美是什么?很抽象。

其实,我自己是没什么审美基础的。在绘本的这条道路上,边学习边摸索,孩子在成长,我也在成长。其中,孩子的成长很难感知,但自我的提升却实实在在。尤其是在审美这方面,从最开始很排斥一些类型的作品到现在能够包容、接受和喜欢很多各异的作品,这是一个巨大的提升。

我最开始喜欢买水彩画风的绘本,觉得画得很美,很清新,很小众。这可能受网上一些网红插画的影响,现在回想起来挺惨不忍赌的。 妈妈的眼界决定孩子的眼界 ,如果我看到的只是一片天空,你觉得孩子能跳出这个领域吗?很难。要怎么办呢?

学会包容,看到一本绘本时,尤其是大奖的绘本,先不要试着去否定它,仔细去阅读它的信息,评论,乃至别人的推荐。你学习得越多,你就会懂得越多。

下面一起欣赏一下大师级的画作。

这里面的每一位都是世界级的大师。可以看出,每一位大师都有自己的画风和风格,对于孩子来说,并没有好坏之风。 好的插画是绘本的灵魂 ,它能有效提升一本绘本的品质。在价位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抠妈极力推荐大家选购 大师级的绘本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种经历,很多畅销的作品,当你去平台上搜索的时候,会出来很多版本。讲一个例子,《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这也是我购买失误的一个典型案例。我在很早的时候入了一套《尼尔斯骑鹅旅行记》。当时购买我有两个失误:一是当时买的时机不对,有点超龄,这套故事适合5+以上儿童阅读,乃至后面小学生自主阅读都可以。二是版本买错。现在来看,这套绘本的画风实在太“惨不忍赌”。

这是我最近找的一个版本,大家可以比较一下这两者的区别。后者从比例、色彩、线条等方面都比前者好太多了。这就好比动画片与动画电影的区别。

优秀的作品它浸润人心的作用是无声无息的 ,你可能现在看不出来,但经过时间的沉淀,它是会显现出来的。我为什么特别想做绘本推荐。就是因为我一直觉得,受时间和精力影响,宝妈们常常错过很多优秀的绘本。

优秀的作品能带给你美的感受和启迪 。绘本没有好坏之分,但 审美有层次之差 ;就像圈子一样,如果你不跳出去,你的孩子也跳不出去。前一段时间有一篇文章特别火--《审美力将是未来孩子的核心竞争力》。这一点上,我很坚信。至少审美是一个基础工程。建筑、服装、影视、导演、摄影、动画、 游戏 乃至界面设计的工程师都需要审美,美学几乎涵盖所有的领域。 从小给孩子看“大作”有百利而无一害

三、 深埋于思维中的哲学

小的时侯,中央六套佳片有约看过的一部电影 《苏菲的世界》 。这是哲学启发的。说真的,我已经忘记这部电影的内容了,但是我仍记得这部电影对我的启发,好像有一股力深深地牵引着我…让我凡事学会思考。

思考即哲学。

思考人生、思考快乐、思考成长、思考痛苦。

要不要给小孩子做哲学启蒙呢?我建议是必须的。这里的启蒙不是晦涩的理论与沉闷的说教,而是思考的意义。在绘本界有这么一位大师,他的作品我认为充满了浓浓的禅味。这位大师就是 李欧.李奥利

我觉得有必要介绍一下这位大师的经历。

李欧·李奥尼,四届凯迪克大奖获得者。1910 年5月5日出生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父亲是比利时犹太商人,母亲是女高音歌唱家。因家在美术馆附近,舅舅们又是建筑师、画家和艺术品收藏家,所以他从小就得以浸润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之中。李奥尼是一个才华横溢、不受拘束的艺术天才,绘画、雕刻、平面设计、印刷、陶艺、摄影......样样精通,曾任美国《财富》杂志设计主管长达 10 年。1955 年获美国平面造型艺术协会最佳广告制作美术指导奖,1956 年获建筑联盟金牌奖。

李奥尼的前半生与儿童绘本没有什么关系,他真正开始创作绘本是在1959年,他49岁的时候。那时他已经是爷爷了,带了2个孙女在火车上,孙女无聊胡闹的时候在杂志上撕了两个色块就开始讲故事,这就是著名的 《小蓝和小黄》 。一个年过半百的人拿起画笔想要画下的故事是什么呢?感兴趣的可以一读。

《田鼠阿佛》 ,讲述的一群田鼠在准备过冬的食物,有一只田鼠特别地与众不同,别的田鼠就问他,你在干什么?它说:“我在收集阳光”,接着是“我在收集颜色”,最后是“收集声音”。当大地一片白茫茫,所有的食物都吃光的时候,大家问阿佛,“你的阳光呢?”“你的颜色呢?”“你的声音呢?”发生了什么事?宝妈们不凡去绘本中一探究竟。最后大家都说 “阿佛是个诗人” 。这个故事很淡,你很难讲清楚它想表达啥,但是它却实实在在触动你,这就是李欧的作品。

暑期的时候,大宝回老家,有一次和大宝视频聊天,我问他在干什么?他说他在看天空啊,好美,然后还把手机对着天空给我看。不知道为什么,那一刻,我觉得有些触动。

李奥尼的作品是翻译大师阿甲先生极力推荐的绘本。但是由于它的禅味可能更适合大一点的宝宝。但是每一本都值得一读。另外一本印象很深的就是《鱼就是鱼》。在鱼的世界里,人类是什么样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周星驰的《美人鱼》,影片最让人爆笑的警察局报警片段,也许可以发现关于这本绘本的蛛丝马迹。

读的绘本多了,我发现 很多电影都有在儿童绘本中找寻灵感的习惯 。《千与千寻》这部影片里,最让人费解的是,为什么爸爸妈妈会变成一头猪,也许看过《朱家故事》这本绘本的孩子就可以回答你。也正因为此,抠妈才越想做绘本推广这件事,所有你读过的绘本都将成为你未来职业灵感的源泉,这一直是我坚持亲子阅读的一个信念。

四、 融化在骨子里的自我

所有的孩子都需要被认可。不管是调皮的、安静的、天真的、娇气的孩子,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气质, 你必须认可它的行为和气质,他才会收起自己的獠牙和利器

关于自我认可的绘本非常多,《奥莉薇》算是这里头我比较喜欢的一本。酷酷的小猪奥莉薇不仅是我的最爱,也是我大宝的最爱。奥莉薇这本书我和大宝看了一遍,第二次他就可以看着图说出来了。而且,他还经常学它。

与《奥莉薇》齐肩的还有一本《玛德琳》。

乐天的玛德琳也是我的心头好。看到这些优秀的绘本我总是在想,作者真得是太厉害了,简单的三言两语就可以把形象塑造的这么立体。玛德琳和奥莉薇是完全不同的一个小女孩。玛德琳属于乐天派,无忧无虑,没心没肺,却又善良勇敢,聪明机智。作者贝梅尔曼斯非常有才华,玛德琳系列共创作了6本,其中2本获得凯迪克大奖。这在凯迪克 历史 上是非常少见的,同一个系列一般不会再给第二个凯迪克,很显然,评委们给了《玛德琳》特例。

此外,还有很多类似关于自我认可的绘本。比如《大脚丫跳芭蕾》系列、《顽皮公主》系列、《羊群里的依依》、《长颈鹿不会跳舞》、《小红鸟》、《身上长条纹了》等等。通过这些绘本,我想告诉孩子,做你自己最好,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长颈鹿可以跳舞,小红鸟可以当歌唱家,没有绝对的事情。不要妄自菲薄,不管是什么事,只要你喜欢,都可以去尝试。

五、封存在潜意识的想象

小孩子是最会想象的。

为什么凯迪克特别推崇超现实主义呢?

凯迪克获奖者 大卫.威斯纳、艾伦.贝克尔、莫里斯桑达克、安东尼.布朗 等都是想象力这方面的高手。他们的作品往往天马行空,随意潇洒。从一个画面过渡到另一个画面的处理完全只能用惊叹两字。

《野兽国》里躺在床上的小男孩,发现他的房间变了,变成了一片森林。

《梦幻大飞行》里的男孩,发现他的被子延伸出去变成了田野。

《疯狂星期二》青蛙坐上飞毯开启一段神奇之旅。

《不可思议的旅程》小女孩拿个画笔在墙上画个门,打开竟然是一片森林。

这四个场景是不是很熟悉,我觉得很像梦境。超现实的画家擅长将潜意识里的景象搬上画布。以上四部作品都是凯迪克金奖作品,他们几乎都没什么文字,作者想说的画基本都用图片来传达,抠妈对此类绘本很是青睐。

这里面,抠妈要隆重推荐一位大师:大卫.威斯纳,6届凯迪克大奖得主,擅长无字绘本。他总共创作了11本绘本,其中,6本拿了凯迪克大奖。从中可以窥探他的才华了。他的作品,每次阅读都是关于想象力的一次启发之旅。《1999年6月29日》是我最近亲子阅读的书目,这本绘本我比较少看到有人推荐,但是它真的很赞!它讲诉的的是一个小女孩做了一个实验,将蔬菜苗用气球发射到太空去,一段时间后,天上飘下来很多巨型蔬菜(巨型萝卜、巨型南瓜、巨型西兰花等等)

小女孩以为是她的实验成功了,可慢慢地她发现很多她没有发射的蔬菜从天上飘下来,她开始怀疑这是不是她试验的蔬菜。想知道结果吗?大卫威斯纳很会在文末埋惊喜,喜欢的可以一读。

关于想象力,我常常想起我们伟大的诗人李白,他是极富想象力的诗人,那首《梦游天峔吟留别》可谓是此间的大作。我在看一些作品时,常常能想起这首诗。虽然诗歌与绘画是两个领域,但有时候我觉得,他们之间有一些相通之处。通过这么长时间的学习我发现,世界顶级的诗人、作家、画家、艺术家等都有一个共通点,那就是想象力。所以,千万要保护好孩子的想象力,绘本算是一个途径。

六、散发在周身的从容

未知让人害怕,懂得让人从容 。通过阅读多样的绘本可以给孩子带来更多地从容。在绘本中学会理解、学会敬畏、学会勇敢、认识和管理情绪、认识爱与生老病死等等,都可以让孩子在面对各种场景时更加从容和淡定。

(1)学会理解。

《朱家故事》,安东尼.布朗的作品。朱家家里的家务都是朱妈妈做的,后来有一天朱妈妈不见了,爸爸和孩子不做家务变成了猪,后来妈妈回来了,他们又变回来了,从此以后都是一家人一起开开心心地干家务。通过这本书孩子可以理解妈妈的不易,并学会分担。

(2)学会敬畏。

《尼尔森老师不见了》,阿拉德的作品。307班的学生很闹,不听温柔老师尼尔森的话,有一天尼尔森老师不见了,来了一个像女巫一样的斯旺普老师,阴森的斯旺普老师拿出戒尺用尖锐的声音严厉管教,孩子们吓得安安静静听她的话,大家开始想念尼尔森老师,于是自发去寻找尼尔森老师,最后尼尔森老师回来了,孩子们都老老实实坐着听老师讲故事。当然,故事的最后,斯旺普老师不见了!也许是这里的斯旺普老师画得太恐怖,自从看了这本书后,有时候大宝不听话,我就会用提醒他:“斯旺普妈妈要出来了!”,我大宝听到之后马上更换语气和表情,这就是敬畏的力量吧。

(3)学会勇敢。

《胆小鬼威利》,讲的是一个瘦弱的小男孩通过锻炼身体变得强壮和勇敢的故事。安东尼.布朗的作品质量一直有保障。

(4)认识情绪。 《菲菲生气了》、《生气的亚瑟》、《生气汤》、《野兽国》、《我变成一只喷火龙》、《杰瑞的冷静太空》等都是认识情绪、疏解情绪的优秀绘本。

(5)认识梦想与追求。 《天空在脚下》、《高空走索人》、《花婆婆》。

(6)认识生老病死。 《活了100万次的猫》、《獾的礼物》。

还有很多非常经典优秀的绘本,简单的三言两语无法描述清楚。以上抠妈介绍的基本都是启发类的绘本,其实还有很多优秀的百科类绘本。比如乐乐趣《揭秘系列》、松冈达英生物百科类绘本等等。百科常识类的绘本有的妈妈可能觉得很难讲,其实不难,关键是不要把看书真得当成看书,看书是过程,书只是一个途径,要通过亲子阅读把自己掌握的一些知识传播出去,哪怕你认为他可能不懂。

我在跟大宝看《揭秘身体》这本书的时候,我们认真地看了眼睛,并给它简单介绍了原理。然后我告诉他,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看人的时候要看眼睛。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告诉他这个,那时他才四岁。但是有一次他去画画,正好那节课,老师引导他们画一个老爷爷。那节课他表现得非常好,课后的时候,老师跟我一个劲表扬他,说他太棒了。你知道因为什么吗?因为上课老师说到眼睛的时候,他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绘本提供了一种可以传递思维的方法,一种亲子互动的桥梁。如果,在维持亲子关系上你觉得束手无措,那就一起阅读吧!

尾声:

在教育的这条道路上摸爬滚打,最让我无助和无奈的是“圈子”这个词。“驴生驴,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古来流传的谚语是一个警钟。我和宝爸都是工薪阶级,两个人都有一份相对稳定的工作。但在北上广深这样的大城市,仍属于中下层阶级;学习可以算是一个开门砖,寒门通过学习出贵子,但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寒门出贵子难,贵门出贵子易。

前一阵子,马伊琍的女儿获得全国拉丁舞冠军;黄奕的女儿模特大赛拿奖;李亚鹏的女儿李嫣生来自带气场;李湘的女儿9岁绘画作品得奖。

这些不是与生俱来的,要么是经历,要么是环境。见过世面、有大格局,永远不是一句空话。

想请个名师教画画,单课时费一项就能让你瞠目结舌;想带孩子去看个舞剧,永远无法坐在最中间的位置。这些都是现实,也很无奈,但有一些,却是人人可得,大家平等。比如书,书是最平价的教育产品。

奥巴马带孩子们读《野兽国》、《不可思议的旅程》,我的书架上已经摆上了;邓超推荐的《爱打嗝的小斑马》,我随时都可以入手一本。所以,如果我在孩子的教育投入上每月只有50块钱,我肯定会选择书籍。因为它可以带来最大的不确定性,也可能产生最高的价值收益。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兴技术高速发展的当下,我们想培养孩子什么能力呢?前一阵子,阿法狗打败世界最强的棋手后,我开始反思要不要给孩子报围棋。虽然我的孩子才6岁,但我已经开始担心,让他从事哪个方向和职业才不会被 社会 淘汰。可以肯定的是需要类似创造力、审美力和想象力的职业。单纯的知识背记和重复计算势必会成为人工智能的领地。所以我特别重视对孩子审美、想象、创造力的培养及引导。这也是我写这篇文章的初衷,绘本能给我们的孩子带来什么?没有绝对的答案,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关键是要行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