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读“神话这样教”读懂“群文阅读的教学取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1
这几天阅读41-77页。

蒋老师在《群文阅读的教学取向》里阐述,群文阅读实际上是一种教学方式,有它特定的教学取向,教学追求。初次阅读这一小节内容的时候,我对里面所阐述的理论是糊里糊涂,既看不懂也读不明,更是摸不清和悟不透,感觉很是深奥。当我读完“神话这样教”这一章节后,我忽然觉得怎么这种教学模式的理论似曾相识。于是乎,回过头翻阅前面的内容,果不其然,原来是我读过了。再次阅读这一小节内容的时候,一下了便豁然开朗起来,对里面所说的观点有了眉目。于是结合《神话这样教》这一文体的群文阅读教学实例进行认真的比对再次阅读,总算读出点味道了。

一、用显性的方式教表达。

群文阅读所教的表达是更高位的表达,通过对文学表达的发现促进对文本的理解与感受。我们可以结合书中所举的“薛法根老师的感受神话语言特点”这一教学实例来理解。神话语言也讲究文学性,尽管不是过度修饰的华丽语言,但基本的具体、生动、形象也是必须的。如何让学生在讲神话故事时讲的精彩呢?薛老师的“把一句话变成三句话”这一教学模式很有创意有很实用。“夜叉从水底钻出来,只见一个娃娃在洗澡,举起斧头便砍”,这么简单的一句话,薛老师通过带领孩子们教学时,把它变为这样的三句话:夜叉从水底钻出来,只见一个白盼盼的娃娃在洗澡,便大喝一声:“呔!你这个臭娃娃,居然敢在龙王的地盘上撒野,看我不把你收拾了。”哪吒转身一看,只见一个红毛怪物凶神恶煞地盯着他,便笑着说“哈,哈,你想打我?还嫩了点儿。”夜叉一听便火冒三丈,暴跳如雷,举起斧头便向他砍去。如此教学生感受神话语言的特点,怎能不激起学生对神话故事的联想呢?怎能不激起学生对神话文学的阅读兴趣呢?又怎能不激起学生通过对神话故事的讲解促进对神话文本的理解与感受呢?

群文阅读是用文章本身教表达。我们要是通过把有相似表达特点的文章放在一起进行指导群文阅读,学生自个儿也能探究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例如书里通过《九斤姑娘》、《巧姑妙答》《其满汗智答大汗》的群文阅读探究,孩子们发现巧女型民间故事的一般叙事结构是:主人公遇到难题----绿叶人物上场,束手无策,失败告终------主人公解决难题-----主人公过上幸福生活。当然书里还举了好多实例,诸如困难性民间故事的叙事结构:小鸟说---只见他----从此以后;创世神话的结构:世界混沌一片----神开天辟地----神的身体化成了万事万物。学生们阅读后归纳出像这样的表达,不都是他们通过自己阅读文章后从文章本身所学来的吗?

不知道我用以下三篇文章做个实验,我的学生能不能也像蒋老师的学生一样,能从中学会用文章本身来表达出古代劝学类文章的故事结构。

题目

劝者

学者

学者推脱理由

劝学的方式

劝学结果

《孙权劝学》

《乐羊子妻》

《秉烛夜读》

二、 用显性的方式教阅读。

当今世界处于信息繁多的时代,如何让我们的学生在有效的短时间内,能够比较准确地从多样化的材料阅读中提取自己需要的观点信息,这一阅读策略正是我们语文老师当前所要研究的。

群文阅读所指导学生的阅读策略或许能够如雨后初笋、破竹而出,实现我们这一燃眉之急的愿望。不管是预测与推论、视觉化、问问题、整合信息等实用的切合时代需求的阅读策略,或者是求同、比异、判断等单篇阅读难以教的阅读策略,他们相比较传统的阅读策略,有了明显的拓展提升,目标更明确,实用性更强,层次性更高。比如蒋老师课例《世界是怎么形成的》里面就指导学生如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问问题、求同、比异、推论等阅读策略的指导,不但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而且学生也很好地掌握了这一类文本的阅读策略。

前几天复习《孙权劝学》时,我找了5篇类似的文章(《颜回好学》、《乐羊子妻》、《秉烛夜读》、《邴原泣学》、《傅永发愤读书》)让学生阅读练习,学生通过了比异、求同的阅读之后,的的确确、实实在在读出了很多系统知识点,完全超乎了我的想象。不说文言词义的比较,也不说人物形象的归纳,单是一题比较分析题,学生的阅读答案就让我刮目相看了。本来“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这道题我备课时只想到下面三个阅读答案要点:二人身份相同,都是武将;都认识到读书的意义后都能刻苦学习;都有了惊人的长进。结果学生阅读讨论之后竟然还有这样的阅读答案:都是经历了被动式学习;都具有“文武双全”的才能;都具有“知错就改”的精神。我们能说这些答案是错误的吗?我们能说学生不懂得阅读吗?遗憾的是我们自己没有像蒋老师那样,从日常教学经验中总结出规律并加以指导,让学生受益。

近几年全国各地相继而出的中考新题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不就是要求我们老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这一阅读策略吗?我想,或许我们能够从这本书中找到我们所要的答案。

三、用显性的方式教思考。

当前我们语文的很多课堂教学还是以老师讲解为主,这一方式大大限制了学生自主理解、质疑和发现能力的培养,蒋老师通过群文阅读教学指导来弥补这一局限。“发现至上”的探索性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不断地阅读、不停地探索、不止地讨论----这样的课堂难道不就是学生在阅读中思考的过程吗?学生一旦养成这一阅读习惯,他们就会懂得了如何思考,而且思考的问题是深层次的,是经过头脑积蓄而出的。课例《世界是怎么形成的》中的神话都有民族元素(蒙古描绘为大草原、日本描绘为岛、冰岛描绘为冰神和火神)以及“宇宙卵”、“英雄创世”、“垂死生化”三个神话母题不就是教师指导学生从群文阅读中思考而出的吗?

我想,要是我再多找些上面的劝学类古文让学生再次阅读,我的学生能否也能从中更深入地思考出一些让我惊叹不已的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