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部就班就是伟大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29
“按部就班就是伟大”,这句话出自考研英语朱伟老师之口,备战考研的朋友大概都熟悉他,毕竟考研英语词汇用“恋恋有词”的比例还是蛮高的。备考的时候喜欢他诙谐幽默的网课,听网课的过程中喜欢上了这个三观正、有正能量的老师。同类语录还有 “多一些不为什么的坚持,少一些功利主义的追求” 以及那一句 “真正不羁的灵魂不会真的去计较什么,因为他们的内心有着国王般的骄傲 ”, 是无数考研党的精神导师。

回归之后翻了一下之前的关注,发现一年之后还在坚持更新的只有一位,果然,再热爱的事,日复一日的做总归还是有些难度,甚至会有些枯燥乏味。昨天的文章发布之后,大数据给我推荐了很多挣扎在日更边缘的文章,以及讨论写作收入的文。看着那些断断续续,一边自我怀疑一边更新的文章,内心多了几份共鸣。或许从选择坚持日更开始,每个人都要经历这个阶段,从兴致冲冲的每日更新,到没有输出的大脑空白,再到自我坚持的意义反思,又或者游戏、短视频的诱惑……渐渐地,曾经热爱的事情,慢慢变得有些煎熬,甚至偶尔多了一份自我为难一样的障碍。

有段时间我非常讨厌沉默不善社交的自己,看着人群里谈笑风生,什么游戏都能和别人迅速玩到一起的人,我内心除了羡慕还有一些恨自己不争气的颓丧,颇有几分社恐的卑微感和不自信。对于自己和别人的业余生活,我喜欢安静,兴趣爱好也是读书写文章练字喝茶之类的,我埋在自己世界里的时间,别人在人群中练就了一身上能陪70岁老人聊健康养生,下能陪3岁小孩玩游戏的社交技能,还解锁了这样那样的娱乐方式,857的自我释放,五十十五的你来我往,推杯换盏的情感交流。曾有人说:“你年纪轻轻地,怎么喜欢做的事儿都这么无趣,跟我妈似的。”某个瞬间,我曾被这样的语言伤害过,内心多了几份脆弱的自我怀疑。

直到后来我更新的朋友圈收到这样的评论:

或许那一刻,我才真正懂了。

我埋头追着那些每月发表好几篇文章,甚至已经出版个人作品的人的时候,别人也羡慕我闲暇之余还能写写文章,看看书。我晒出练字的图片,刚结束饭局的人也会多几分原来生活还能这么惬意的思索。不再为难自己,盯着那些自己不擅长甚至不喜欢的事情暗自较劲。

夜场摇晃的灯光很迷人,各色饮品也很上头,但耳朵远比内心真实,抗拒着那样强节奏的鼓点袭击耳膜。取悦自己的方式有很多,每个人有自己喜欢的方式,横向上很难有什么科学地对比意见,全凭个人,我喜欢,我愿意即可。

正视自己的欢喜是心态的调整,更是自我肯定自信心的建立。渐渐地,我不在纠结于别人在做什么,我会不会的问题,更多时候安心守护好自己的兴趣所在。

写文章、练字、读书,看似轻松的爱好,一旦有了坚持一直做下去的执念,就开始有了期限,每一天都变成七分之一、三十分之一、甚至三百六十五分之一的任务目标,惬意轻松之余,也多了几份紧迫感。但若能真的按部就班完成每一天的坚持,看似枯燥乏味的重复背后,藏着无限质变的可能。

看似独树一帜的兴趣爱好,总有一群人能和你共鸣,理解你的喜怒悲欢。

譬如,正在坚持日更的你,不论你是什么样的出发点,什么样的动力驱使,此时此刻,我们都是同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