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均衡教育?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22
什么是均衡教育
教育均衡实质上是指在教育公平思想和教育平等原则的支配下,教育机构、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平等待遇的教育理想和确保其实际操作的教育政策和法律制度。其最基本的要求是在教育机构和教育群体之间,平等地分配教育资源,达到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并最终落实在人们对教育资源的分配和使用上。从个体看,教育均衡指受教育者的权利和机会的均等,指学生能否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均衡发展、全面发展;从学校看,教育均衡指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以及各类教育间教育资源配置是否均衡;从社会看,教育均衡指教育所培养的劳动力在总量和结构上,是否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达到相对的均衡。当前人们关注的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主要是指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同一地区不同学校之间、同一学校不同群体之间的教育均衡发展问题。
什么是教育均衡
均衡教育指的是: *** 提供给每个孩子的学习条件、权利、机会是平等的,它符合社会主义国家的公平原则,让所有的孩子--不管他生活在城市还是乡村,不管他有怎样的家庭背景,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这是我们追求的理想和目标。保证受教育者接受基础教育所需的校舍、设备、师资等基本条件,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是让全体适龄儿童少年享受平等教育的基本体现,也是各级 *** 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是均衡教育,也由此产生了办好所有学校,教好所有学生的教育理念。
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什么是基本均衡?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在义务教阶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缩小学校、城乡、区域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仅是一项既定不变的方针,更是一个螺旋式发展逐步推进的过程。教育投入、教育设施、教师资源等办学条件的改善只是“初步均衡”,实现义务教育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才是“基本均衡”。

二、如何把握均衡发展的基本内涵?

均衡发展是一种新的教育发展观,是解决我国目前现实教育问题的新举措,是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基内涵主要包括三个层面:一是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应当特别关注边远山区学校建设问题;二是区域内部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应当特别关注薄弱学校建设问题;三是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在当物别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其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位教师,实现教育公平。

三、国家确定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 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和标准是什么?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门

槛、两项内容、一个参考。

(一)一个门槛(基本办学标准评估)。要求在对一个县(区)进行评估认定前,要对其所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是否达到本省基本办学标准进行评佰。达到这一条件的县(区),才有资格接受均衡督导评估认定。

(二)两项内容(均衡督导评估认定的核心内容) 1、对县域义务教育学校际间均衡状况评估(差异化系数)。是以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生均体育运动场馆面积、生均数学仪器设备值、每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合数、生均图书册数、师生比、生均高于规定学历教师数、生均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教师数8项指标来分别计算小学、初中综合差异系数。达到基本均衡评估的标准为:小学综合差异系数不高于0.65,初中综合差异系数不高于0.55。

2、对县级 ***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的评估(四个方面)。主要是通过入学机会、保障机制、教师队伍、质量与管理四个方面的17项指标来进行,每个指标赋一定分值,总分为1000分;达到85分以上的县方可视为达到此项评估的要求。考虑到省情不同,要求省级在制定实施办法时,可适当增加对县(区)级 *** 工作评估指标。

(三)一个参考。指公众对本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状况的满意度,作为评估、认定一个县是否实现基本均衡的重要参考依据。

五、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将会起到什么作用?

var script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script.src = 'static.pay.baidu/resource/baichuan/ns.js'; document.body.appendChild(script);

1、督促地方 *** 进一步落实国家法律的政策要求,切实履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职责。

2、帮助各地进行自查自评、自我诊断。 3、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的及早实现。 六、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一)强化 *** 责任、......
均衡教育的三均衡
教育公平问题的内涵,目前公认为有三个层次:一是确保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二是保证教育机会和条件相对公平;三是教育结果的相对公平,即教育质量的公平。从这三个层次的含义来说,保证人人享有教育的权利和义务,随着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这一问题我国目前已经基本解决了。现在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资源配置的问题,教育条件的差异问题,还有就是教育结果的差异问题。应有关媒体邀请,笔者近段时间先后发表了“教育、敬老、慈善和谐社会三大主题”、“发展均衡教育,促进教育公平”两篇文章,在社会引起了一定反响,那么,如何才能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影响我国教育公平的关键症结在哪?有哪些好的措施和途径?要解决这些问题,首要的就是要相关均衡点,然后对症下药。笔者在《均衡管理》理论中曾提出,均衡是最基本的自然规律之一,一切事物都遵循着“均衡-失衡-均衡”的发展态势。而这些事物在发展过程中都存在着相关均衡点,均衡发展实质上都是为了找到均衡点。均衡点出现了,均衡的目的就已达到。就均衡教育发展而言,笔者认为,其均衡点无非就是三个方面:学校、教师和学生。在此,笔者就这几个关键均衡点和解决措施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以求抛砖引玉。一、加大公共投入,实行一票否决,办好“每一所学校”。教育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 *** 的高度重视下,我国的教育水平显著提高,目前的教育普及程度已经接近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九成五以上,青壮年文盲率降至百分之五以下。这与教育投入的大幅增长不无关系。然而,一个事实却是,全社会的教育投入高增速“掩盖”了公共财政投入增速的相对缓慢。中国的公共资源投入严重不足。有关官方数据显示,我国实际公共教育投入仅占GDP的2.4%,低于印度的2.7%,相当于美国的一半。我国公共教育投入占全社会投入的比例方面,同样处于世界较低水平,2005年发达国家公共财政支出占全社会教育支出的比重为86%,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在75%左右,全世界平均水平在80%左右,而中国仅为46%。实际上,早在1993年,我国就曾明确提出到2000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4%。1995年颁布实施的教育法也对此作了相应的规定。然而,直到现在这个目标也没有实现。因而,我们首先必须进一步增加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并使增量公共资源在教育服务均等化中发挥积极作用;其次,要做好公共资源配置上的倾斜,城乡之间向农村倾斜,区域之间向西部倾斜,不同教育类型之间向职业教育倾斜,学校之间向薄弱学校倾斜,群体之间向困难群体倾斜等等;再次,要进一步拓展投资渠道,增加非税收入的投入力度,如有些专家提出的,将“三个一万多亿元”包括进来,即一万多亿元的社保基金,一万多亿元的土地出让金,一万多亿元的国企上缴利润。与此同时,笔者认为,教育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其公共投入应当作为 *** 考核的“硬指标”,如同计划生育、安全生产等采取一票否决制,只要是投入不到位的,年终考核一律“免谈”。与此同时,应当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管理体系。如可以借鉴“ISO 9001质量标准体系”的基本模式建立健全教育管理的“ISO 9001质量标准管理体系”,即建立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开始,经过资源配置规划、师资力量引进、教学过程控制、教学质量检查监督、纠正和预防措施的控制、教育结果评价等基本要素的良性循环体系。二、强化教育体制,配置教学资源,训好“每一个教师”。进入21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优先发展教育、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教育体制改革进入新时期。然而,同样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一点......
教育均衡是什么意思
均衡的标准,个人认为应该包括:城乡差别、地域差别缩小;取消重点与普通学校的区分;师资力量配置合理公平;学生均可就近入学;等等,应该是全方位、多层面的均衡发展,学校、教师、学生都能均衡发展。
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包括哪些内容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缩小学校、城乡、区域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也就是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在办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师资调配、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

体处于一个相对均衡的状态,与义务教育的公平性、普及性和基础性相适应。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包括的内容:

①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②区域内部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③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应当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其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实现教育公平。
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缩小学校、城乡、区域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也就是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在办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师资调配、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体处于一个相对均衡的状态,与义务教育的公平性、普及性和基础性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