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是更高艺术层次的表现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1-08
‍‍‍‍

这两者没有谁高于谁,可能很多刚接触的人都会觉得电影最开始就是以戏剧为基础拍摄的,应该高于戏剧。但是,电影在发展,戏剧也在发展,只不过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空间限制戏剧对大众普及程度没有电影那么全面,哪怕是爷爷奶奶辈都会有进电影院的习惯;但是父母辈的都因为各种原因而从未进过剧院,甚至一度觉得戏剧这种高雅艺术可能会看不懂,但是事实肯定不是这样的。电影和戏剧这两者之间没有谁高于谁,也没有谁优于谁,两者传播形式和观赏感受是完全不同的,没必要撕个究竟,在北京、上海、天津以及很多城市,很多的民众都会乐意买票进剧院,尤其是上面那三个,上到大剧院小到黑匣子的戏只要戏好,场场爆满都是实现过很多的。电影和话剧都有自己的发展历程,只不过相对于现在的快节奏生活来说,电影具有多种观看方式和途径,所以可能选择的人多那么一些,但是好的话剧就像好的电影一样,也是场场爆满的。

‍‍‍‍
第2个回答  2018-01-08
‍‍

如果单纯从一个话剧电影两者都热爱的爱好者角度来说,两者真的没有谁的艺术价值高于谁的问题,毕竟电影有好坏,话剧也有好坏。哪怕是作为整体来说,两种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也不能这么简单的说谁高于谁。这就好比问“比喻的手法高于拟人吗?”“煎炒烹炸里烤肉比炒肉高级吗?”这问题一问出来就觉得很蠢,对吧?想提醒一下我们有时候思考问题的方式不能这么简单,不是什么事情都有高低之分。其实很理解的初衷,毕竟从传播广度、受众范围、社会反响以及影响力角度来看,话剧似乎都远逊于电影。但毕竟我们是在艺术范畴讨论这个问题,我想大众的接受度并不能作为艺术的评价标准,这话说的很绝对,可事实的确是大部分人的艺术感受能力都很低,所以我们并不应该用大众的观点去衡量艺术。

再说,电影的传播方式决定了它天生受众就光,毕竟后期的传播是靠“机器”,但话剧的每场传播都是靠“人力”,从成本上说电影的传播成本更低,观众以更低廉更方便的更多样的方式接触到电影,这只能证明电影的传播方式更利于大规模触及观众,所以会形成现在的这种“电影流行趋势”,这是与传播方式有关,与艺术表现形式关系不大。什么叫艺术表现形式?顾名思义,是一种用来表述艺术思维艺术逻辑艺术感受的方式,方式无所谓好坏高低,但可能有表现的合适不合适、好与不好的区别,这要看艺术形式与表现内容是否能够互相映衬,激射出光芒,单纯讨论艺术形式,除了技术上的,否则没什么太大的意义。至于“话剧是否是因为曲高和寡而不去电影受关注”,很显然,一件事情因为受关注的人少所以可能会被称为“曲高和寡”,而不是先曲高和寡才不被关注,逻辑颠倒了。关于话剧的存在该如何存在嘛。这个问题也太大了,应该从艺术的起源说起了,而对于现代的意义,就是我们可以利用现在灯光舞美等各种不断进步的技术设备去更好的表现艺术内容,创造新的艺术体验,毕竟舞台与屏幕在感受上差距还是很大的。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电影里面我们看到的【光】是【光影效果】,但在舞台上,你是能够真真切切的感受到光束的,这【光束】甚至可以跟那些演员一起成为剧中的角色。【光影】与【光束】两者用好了都能成为传世经典艺术作品的。

‍‍
第3个回答  2018-01-08
‍‍

从艺术形式上来说,电影和话剧都一样高级。都是在创造一种语言,然后和观众交流。只不过话剧是即时的反馈,电影需要等待。我觉得电影流行和手机流行是有可比性的,这两个物品的量级不一样。一个有可能能赚一个亿的东西(电影),和一个有可能最多赚一百万的东西(话剧)比起来,哪个可能听起来高级?我觉得是电影。毕竟是商品经济。我突然想起了,昆曲的遭遇。昆曲的走衰已经很久了,但是还是有人在传,在唱,直到京剧超级流行后,昆曲逐渐式微……。然后,就有了《十五贯》。(欢迎各种大师高手打脸)在这期间,昆曲就曾经被贴上了“雅”的标签。题主,您觉得一个故事关于小尼姑动凡心之后心理活动,它能多“雅”呢?我觉得,宣扬“话剧”高级的人,只有愁卖票的工作人员吧。60块钱一张电影票,一天之内有很多场放映。最低100块钱一张的话剧票,一天只演一场,周一周二还有可能不演。一个20岁之前没看过一次话剧的观众,能催动他忍着噩梦般的公交和有可能不能舒坦吃的晚饭跑去一个剧场的动力,除了高级还能有个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