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常温贮运保鲜关键技术有哪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8-01-02

包装前再次剔除机械伤和病虫害果。荔枝果实呼吸旺盛,呼吸热大,并且果皮极易失水褐,因此宜选用既能保湿又有利于散热降温的小包装或通气的中型包装。内包装可采用0.02~0.04毫米厚的聚乙烯薄膜袋,包装量不宜过多,以0.5~1.0千克为宜,聚乙烯袋既可保湿又具有自发气调的作用。外包装可采用打孔的纸箱、木箱或竹箩,装载量以10~20千克即可,以利于通风散热。短期常温运销的包装,可采用塑料筐、木箱、竹箩等。上下衬垫草、树叶等,四周初聚乙烯薄膜,既能保湿又有利于通风散热。装载量不可过大,以免包装中心部位温度太度而引起腐烂和褐变预冷是延长荔枝贮茂寿命的关键措施之一。荔枝采收于高温季节,果实本身温度就高,而荔枝的呼吸作用又特别旺盛,呼吸热很大,即使在温度较低的冷库中果温也不容易降下来,因此,应迅速预冷,尽快使果温降到贮藏适温。预冷方法可多样化,利用浸药时以冰水配药,集防腐与预冷于一体,既迅速又省力。也可在防腐处理后进入预冷间进行选果和包装,充分利用工作时间进行预冷。最简单的方法是,包装后迅速入库,先分开放置以散热降温,到接近贮温时才堆码。经预冷的荔枝果实,果温在24小时内即可降到贮温,而未预冷的果实需要50~60小时才能降到贮温,如表10所示。从采收、包装到入库的时间越短,贮藏效果就越好。预冷处理对荔枝入库入降温的影响库温为3~5℃。贮运。)常温贮运:常温贮运主要是靠防腐剂的防腐作用达到保鲜目的,也有用防腐剂加上热处理来防腐,防腐后的荔枝用塑料薄膜包装保湿以防止褐变和腐烂。如华机农学院(1984)应用1‰的苯来特+1‰的乙磷铝浸果,以0.015毫米厚的的聚醋酸-乙烯薄膜(EVA)包装,在30~35℃的室温下可贮藏7~9天,好果率在90%以上。有人试用加冰降温的办法进行常温贮运,取得较好效果,做法是:荔枝先进行防腐预冷,晾干后用聚乙烯袋包装,放入泡沫塑料箱内,内加冰块降温,果冰比为2:1,然后快速运往销地经3~5天,荔枝尚新鲜如初,缺点是包装内易积聚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导致荔枝变味。

第2个回答  2018-01-02

荔枝果实结构特殊,外果皮角质层很薄,龟裂片上有许多小裂口,中间是疏松的海绵组织,因而水分容易散失;另外,果皮与果肉在结构上完全分离,无输导组织相连,当果皮失水时,尽管果肉水分充足,也难于供给果皮,因此果皮迅速失水褐变。所以平常看到的现象是,果皮干枯而变黑,而果肉仍保持着相当饱满的水分。在室温无包装条件下,放置3天的荔枝全部变褐,果皮失重率可高达50%。可见,越是在干热的情况下,荔权保湿就显得越是重要,可以这样说,保湿就是保鲜。荔枝褐变速度之快,在其他水果中是很罕见的,通常,荔枝在采后24小时内就会发生褐变,常温上2~3天即失去诱人的鲜红色而褐变,大大降低了荔枝的商品价值。引起荔枝果皮褐变的因素,除果皮失水外,还有病原菌的侵染、侵害、热损伤以及果实本身的衰老。褐变的内因则是酶促褐变,荔枝果皮内存在多酚氧化酶与过氧化物酶,果皮还含有大量的酚类物质(包括荔枝果皮的红色色素),在有氧的条件下,这些酶就起到一种生物催化剂的作用,使酚类物质氧化变成了黑褐色的物质。

第3个回答  2018-01-02

常温贮藏。荔枝若不加任何防腐剂,一般5—7天就全部褐变。目前常温贮藏一般都要结合药物的防腐作用来达到贮藏的目的,可推广的防腐剂有苯来特、苯菌灵、多菌灵、灭菌威、乙磷铝、特克多、扑海因等等。大规模生产性常温贮运往往得不到应有的保鲜效果,保鲜期也只有1周左右,适用于5天左右的短期贮运。低温自发气调贮藏。此法要求贮藏过程中温度无剧烈波动,二氧化碳不超过10%。聚乙烯薄膜加上纸箱包装,每箱5公斤,在温度1—3℃、相对湿度85%—90%以上,可保鲜20—30天。新鲜荔枝用0.24—0.25毫米厚的聚乙烯袋密封包装,每袋装果15公斤,在1—5℃条件下,可贮藏30—40天。7—8成熟的荔枝,在塑料薄膜袋中,5℃下可贮藏47天。低温贮藏。选取成熟度一致,无病虫害的荔枝果实,经防腐处理后,用塑料小盒包装封在低温下贮藏。在5℃下贮藏贮藏30天好果率为85%—88%,但荔枝在冷藏中易发生冷害,1℃下贮30—35天会遭受不可逆冷害;5℃下贮30—30天引起的冷害可逆,移回常温后可恢复果实品质。在冷藏中要特别注意库温的恒定和在采收到入库的时间不要超过12小时,且要用小包装,在贮藏过程中不宜打开小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