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市铁山港区南康镇的历史沿革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3

有关南康镇发源发展,有记载的历史长达2233年,古称南康圩。史载最早见于公元前223年间,秦平定南越后,当时大批移民(主要是中原汉人)南迁到南康这一带,成为这里最早的居民。这里水路交通便利,经历朝代的演变,从公元972年起,南康就成为船货交换的集散地并形成圩镇。明朝在北部湾沿海设立的“珠场八寨”,南康寨居中,是珠场巡检司驻地。清朝道光以后,属珠江团南康局;民国时期南康先后属合浦县珠江区南康局、合浦县第二区、第五区、第三区南康镇等。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南康人民在中共党组织领导下,为民族解放事业和中国革命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自古以来,南康人灵地杰,人文荟萃。据不完全统计,科举时代先后出了进士举人等30多人。解放后更是英杰辈出,著名作家、诗人白原,现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文学馆长陈建功,广东省著名剧作家林骥,自治区政协原副主席姚克鲁等都是南康人的骄傲。
清末、民国时期及解放初建成今解放、沿江、胜利、上新等街道,当时二街大巷(现朝阳路)为闹市区;
1953年建成老市场,市场及紧靠市场的四街(现解放路)变为闹市区;由于交通需要,
1956年从今友爱路至菜市场由北至南拆屋通街,拆除民房12间,建立一条长约500米,宽约15米的大街道(现港区人民医院至旧菜市路段,即为现在的银丰东路社区至老市场段)。
建国初成立 “南康中心小学”(现“南康镇中心小学”,前身是“珠江社学”,始建于1817年,几经变迁)。
1958年成立“合浦县南康中学”(1995年定名为“铁山港区南康中学”,前身是“珠江书院”, 1817年创建;1928年建为初中,名为“合浦县立第三中学”;1946年建为高中,多有变迁)。1968年建造南康影剧院。
70年代,由圩镇管委会规划在镇南面建设了新华居民住宅小区,共五条街巷;
80年代,由街委会规划在镇北面建设了南光小区,共五条街巷;
80年代至90年代,由南康镇政府规划在西南面建设了庆丰路、民主路、文明路住宅新区并建成朝阳大道和改建银丰西路。1993年建成南康新市场。90年代至今新区面积正不断扩大,增加了南珠、康乐、民生等五、六个小区。新居民住宅区民居多为新式楼房。现朝阳大道和银丰东路两旁店铺林立,成为城区最繁华的商业大街。自20世纪90年代起,南康繁华中心由老区转向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