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论的标签论与越轨行为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6-03

标签论是解释越轨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其发展过程的理论。(其他解释越轨行为的社会学理论:迪尔凯姆的失范理论(Anomie),默顿的手段-目标论,冲突理论)
20世纪30年代,坦南鲍姆首先提出了标签论的思想,他认为,冲突在导致各个违法者的产生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犯罪实际上是由社区规定的。他认为罪犯形成的一个过程就是一个指明、规定、识别、区分、描述、显示以及形成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过程。后来,学者们分析了初次越轨与再次越轨,以说明社会反应的意义,并且认为,每个人都会发生一些不同程度的越轨,但大多数是偶然的,程度也不严重。如果这种越轨行为被其他人发现并公诸于众的话,他就会被贴上越轨者的标签,这时的他的处境就会发生很大变化,就可能从初次越轨变为再次越轨,由平常人变一个经常有越轨倾向的危险人物,越轨者就可以成为他的身份。如果重要人士不判定此行为为越轨,并对他进行教导,此人就可以不再出现上述行为。
这一理论认为,越轨行为不在于行为本身,而是社会反应、他人定义的结果。正是他人给某一行为下定义、贴标签才使这一行为成为越轨,并引发了进一步的越轨行为。所以,越轨行为是被社会建构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