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有益的文言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1-19

1. 关于说读书有益的文言文

劝学

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2. 关于励志文言文

原发布者: *** 亚

关于励志完整的文言文

【篇一:关于励志完整的文言文】

2、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颜真卿

3、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苏轼

4、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王贞白

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韩愈

6、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

颜之推

7、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罗大经

8、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板桥

9、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增广贤文》

10、人生在勤,不索何获。

张衡

1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孔子

12、有志不在年高,无志空活百岁。

石玉昆

1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

14、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易经》

15、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陆游

16、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司马迁

1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陆游

18、百学须先立志。

朱熹

19、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孔子

20、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荀子》

21、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

22、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75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

3. 形容“一个人文采好”的文言文有哪些

1. 进士及第、博学、制策连登三科 唐 白居易——《寄献北都留守裴令公》

译文:考上进士,博学多才,制定策略连续升三级。

2. 博学冲素 金 蔡松年——《水龙吟 余始年二十馀,岁在丁未,与故人东》

译文:博学多才又冲淡纯朴。

3. 博学能文 元 仆散汝弼 ——《风流子 金石萃编卷一百五十八载温泉风流子》

译文:博学多才擅长文科。

4. 多闻博学 元 李道纯 ——《沁园春·身处玄门》

译文:博学多才有见闻。

5. 博学似刘子政 宋 黄庭坚——《和东坡送仲天贶王元直六言韵五首》

译文:像刘子政一样博学多才。

6. 先进博学 汉 蔡邕——《答对元式诗》

译文:博学开明。

7. 博学果何谓 宋 方回——《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为韵赋十诗送赵然然》

译文:果然是博学多才。

8. 胡母博学夸宏橅 宋 欧阳光祖 ——《赠篆书吴全仲古风》

译文:胡母夸宏橅非常博学多才。

9. 博学精微先贤播 宋 宋太宗——《缘识》

译文:博学多才精巧的与先贤相遇。

10. 大哉博学称夫子 宋 张九成 ——《论语绝句一百首》

译文:非常博学多才称之为夫子。

4. 形容古人勤奋的文言文

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2.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3.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4.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5.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6.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7.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8. 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举成名。9.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

10.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1.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译:作为君子,应该有坚强的意志,永不止息的奋斗精神,努力加强自我修养,完成并发展自己的学业或事业,能这样做才体现了天的意志,不辜负宇宙给予君子的职责和才能。

2.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刘备语­ 译:对任何一件事,不要因为它是很小的、不显眼的坏事就去做;相反,对于一些微小的。

却­ 有益于别人的好事,不要因为它意义不大就不去做它。­3. 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论语》­ 译:见到好的人,生怕来不及向他学习,见到好的事,生怕迟了就做不了。看到了恶人、坏事­ ,就像是接触到热得发烫的水一样,要立刻离开,避得远远的。

­4.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 译:干活抢重的,有过失主动承担主要责任是“躬自厚”,对别人多谅解多宽容,是“薄责于­ 人”,这样的话,就不会互相怨恨。

­5.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论语》­ 译:君子总是从善良的或有利于他人的愿望出发,全心全意促使别人实现良好的意愿和正当的­ 要求,不会用冷酷的眼光看世界。或是唯恐天下不乱,不会在别人有失败、错误或痛苦时推波助澜­ 。

小人却相反,总是“成人之恶,不成人之美”。­6.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见到有人在某一方面有超过自己的长处和优点,就虚心请教,认真学习,想办法赶上他,­ 和他达到同一水平;见有人存在某种缺点或不足,就要冷静反省,看自己是不是也有他那样的缺点­ 或不足。­7.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论语》­ 译:自己不想要的(痛苦、灾难、祸事……),就不要把它强加到别人身上去。­8. 当仁,不让于师。

——《论语》­ 译:遇到应该做的好事,不能犹豫不决,即使老师在一旁,也应该抢着去做。后发展为成语“­ 当仁不让”。

­9. 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论语》­ 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0. 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周易》­ 译:同心协力的人,他们的力量足以把坚硬的金属弄断;同心同德的人发表一致的意见,说服­ 力强,人们就像嗅到芬芳的兰花香味,容易接受。

­11.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周易》­ 译:君子就算有卓越的才能超群的技艺,也不会到处炫耀、卖弄。

而是在必要的时刻把才能或­ 技施展出来。­12. 满招损,谦受益。

——《尚书》­ 译:自满于已获得的成绩,将会招来损失和灾害;谦逊并时时感到了自己的不足,就能因此而­ 得益。­13.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译:如果我有了某些成就,别人并不理解,可我决不会感到气愤、委屈。

这不也是一种君子风­ 度的表现吗?14. 言必信 ,行必果。 ——《论语》­ 译:说了的话,一定要守信用;确定了要干的事,就一定要坚决果敢地干下去。

­15. 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论语》­ 译:讲事实,不凭空猜测;遇事不专断,不任性,可行则行;行事要灵活,不死板;凡事不以­ “我”为中心,不自以为是,与周围的人群策群力,共同完成任务。

­16.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译:三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某人在某方面是值得我学习的,那他就可当我的老师。

我选取他­ 的优点来学习,对他的缺点和不足,我会引以为戒,有则改之。­17.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

——《论语》­ 译:君子总是责备自己,从自身找缺点,找问题。小人常常把目光射向别人,找别人的缺点和­ 不足。

­18.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 译:君子心胸开朗,思想上坦率洁净,外貌动作也显得十分舒畅安定。

小人心里欲念太多,心­ 理负担很重,就常忧虑、担心,外貌、动作也显得忐忑不安,常是坐不定,站不稳的样子。­19. 不怨天,不尤人。

——《论语》­ 译:遇到挫折与失败,绝不从客观上去找借口,绝不把责任推向别人,后来发展为成语“怨天­ 尤人”。­20. 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5. 关于友情的文言文

士有争友,则身不离于令名。——《孝经·谏诤章》

争友:诤友,直言规劝的朋友

令名:好名声

一个人身边有直言规劝的朋友,就会始终享有好名声。

交友投分,切磨箴规。——南朝梁·周兴嗣《千字文》

投分:意气相投

切磨:互相切磋琢磨

箴规:彼此规谏劝戒

交意气相投的朋友,互相切磋,彼此规劝。

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道,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谅:诚实

便辟:逢迎谄媚

善柔:当面奉承

便佞:善于花言巧语

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和正直的、诚实的、见闻广博的人交朋友,有益。同阿谀奉承、当面逢迎背后诋毁、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有害。

6. 有益字和假字的高中文言文

劝学

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7. 形容有学问的古文,形容一个人满腹经纶很有才华的诗词

一、《国风·卫风·淇奥》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

二、《留诲曹师等诗》

万物有丑好,各一姿状分。

唯人即不尔,学与不学论。

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

孝友与诚实,而不忘尔言。

根本既深实,柯叶自滋繁。

念尔无忽此,期以庆吾门。

三、《剑客》

十年磨一剑, 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 谁有不平事?

四、《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五、《寄兴》

长愿人人意,一生无别离。

妾当年少日,花似半开时。

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

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风·卫风·淇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留诲曹师等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剑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