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三桂兵力数倍于清军,为何最终凄惨收场?原因有5项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18

吴三桂兵力数倍于清军,为何最终凄惨收场?原因有5项

众说周知,康熙皇帝眼看藩镇势力坐大,为了及时遏制,出台了削藩政策。没想到立刻遭到了激烈的反弹,于是爆发了长达八年的三藩之乱。这场战争中,吴三桂兵力达到了70万人,是清 *** 军队的一倍之多,但是最终却惨淡收场,是什么造成了这样的结果呢?

其一,清军的“红衣大炮”威慑力惊人。清朝在和明朝的作战期间,掌握了这个强大的西方武器,逐渐的“红衣大炮”成为了清军的杀手锏,这样的武器很明显不可能落到吴三桂的手里。无论吴三桂如何索要军费,如何发展自己的军力,但是始终没有掌握这门秘密武器的核心技术。

其二,文化观念上的错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中,造反本身就是一种大逆不道,属于一种侵略战,也就是说只有造反成功了才能让其造反的原因有效。虽然口号是反清复明,但是最终划江而治、自己称帝,直接导致吴三桂的支持者心凉半截。明朝虽然大势已去,但是有些人依然是铁骨铮铮的明朝汉子,面对这样的局面自然失去了兴趣。

其三,吴三桂年事已高俗话说:“江湖越老,胆子越小”。吴三桂早就已经没有了当年初生牛犊的雄心壮志了,他的起兵从一定程度上来说也是被逼无奈。俗话说:“兵贵神速”,正是因为吴三桂的保守策略,失去了最佳战机,导致清 *** 的军队得以反应过来,形成了统一的防线。

其四,起兵过于仓促。对当时的情势分析不足。虽然打了清兵一个措手不及,但是对于自己来说,同样是一场没有准备的战斗。前期固然可以凭借先手占据优势,但是,当清 *** 反应过来的时候,立刻形成了坚固的防线。在僵持的情形之下,只有拥有两省地盘的吴三桂,在后勤补给上拼不过拥有大面积土地的清 *** 。

其五,三藩内部的不统一。三藩之乱看起来强大的背后,实际上有着难以掩盖的缺憾,那就是兵力上虽然一度达到了七十万之众,但无论是陕西的王辅臣还是福建的耿精忠,并不受吴三桂的节制,这样就给予了清军各个击破的机会。

吴三桂的失败其实在最开始的时候就已经埋下了伏笔,吴三桂的一生是具有戏剧色彩的,他先是投靠清王朝再又是反叛清王朝,他先是叛明后又打起了复明的旗帜,首鼠两端的吴三桂最终走向了属于自己的末路。大家对此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