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不只有一地鸡毛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9

年少时,眼中只有天空;结婚生子,眼中才有了地,但是请别忘了,偶尔也要再看看天。 ——读《一地鸡毛》所感。


以前,我是不屑于看家庭类小说的,尤其是写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年少时候的我,对和错,黑和白,是不可能融合的。慢慢地结了婚,怀了孕,连读书口味都更接地气了。

偶然看到微信文章上有人推荐《一地鸡毛》,于是买了来,一起买来的,还有富书新出的鸡汤《绝不过低层次的人生》。一个琐碎,一个鸡血。

《一地鸡毛》是一篇短篇小说的合集,我先翻到了《一地鸡毛》这篇,花了不到一个小时左右读完,画了一张思维导图。 其实本来没打算写读后感,因为读小说不太会写读后感。但是人物关系一出,我似乎懂得了每个人在故事中所代表的含义。

小林和小李 都是大学毕业,后进机关单位工作,成为一名小职员,过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日子,代表的是绝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

夫妻俩本性很清高也很善良,例如不屑于“偷水”,不屑于沾领导小姨子的光搭便车,不屑于给对门儿孩子“陪读”蹭幼儿园。

然而,清高毕竟不能解决燃眉之急,两人在一顿顿合作的吐槽中,依然还是接受了事实。

保姆 是一个其中一个不得不提的存在,小林家的保姆一上场,就是一个“好吃懒做”的存在:自己先顾着自己吃好的,不管孩子导致孩子生病。

当你觉得她该千刀万剐的时候,该是她离开的时候,小林和小李也承认:一个外来的小姑娘看人脸色也不容易,她照顾孩子也有感情,有这么一个保姆在家,夫妻俩的家务和操心还是少了很多。

其实这样一个人,我们生活中都有。她的身份可以是保姆,也可以是我们不部分人生活中让你又爱又恨的一些亲戚朋友。

有了他们的帮助,你的日子会松快很多,但是他总是不会完全按照你的心意来办事,总会给你惹出或大或小的不愉快;然而没有了这个人,你的生活突然被掣肘,自己又会慌乱很多。吐槽他,你觉得解气,但又觉得自己小气;不吐槽他,你又觉得咽不下这口恶气。

对儿夫妇 出现的次数不多,却被一再提及与小李“面和心不合”,最终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反而帮助小林解决了孩子上幼儿园的问题。

这样的一家人,是我们生活中众多邻里的缩影。说“面和心不合”一点儿不为过。人的劣根性决定了你看到生活得比你好的邻里,你羡慕嫉妒恨;看到生活得不如你的邻居,关起门来偶尔就是一顿嘲讽,虽然不见得有多大恶意。

即使是这样,总会有时候,邻里不知出于什么意图的帮助,也会温暖你,让你感激涕零。

卖鸭子的“小李白” 可以说是平行时空里另一个小林了。他和小林有着相同的起点——大学同学,热爱诗歌。

然而“小李白”洒脱恣意,辞去公干自己创业,失败后倒腾鸭子也混得风生水起。三次结婚有了三个孩子。这不就是小林心里另一个“幻象”的自己吗?有才华,敢作为,不拘于面子,不安于一地鸡毛。

“小李白”的出现,就是给了小林一个畅想另一种生活的契机。

查水表的老头 ,总共出现了两次:一次居高临下暗讽小林家偷水;第二次却是低三下四送来微波炉求小林办事。

这样的人,在生活中也是常见。这样的人有着迷之优越感,似乎凭借着年轻的荣光就能过一辈子,经常站在道德制高点鞭笞别人;而有求于人的时候,也能精准地找上门,放低姿态。

一言以蔽之:风水轮流转。

幼儿园老师 代表的也是我们生活经常见到的一些“小人”。

其实算不上多么可恶,一些木炭就能解决掉的事情,对小林来说绝对算不上什么大事。可生活中就是有一些交道,你用一些小恩小惠,能够更好的解决。相比一个微波炉,木炭显得渺小得微不足道。既然你自己都对于接受礼物如此欣喜,没有理由为一些不足为道的小恩小惠去谴责其他人。

毕竟,谁不是生活在一地鸡毛中呢,有一些意外的惊喜,也算是生活的一种奖励吧!

小林的老师 可以说是故事中最“真善美”的存在了。

老师年轻的时候把小林从冰窟窿里救起来,还把自己的棉衣给小林,这是小林一辈子不能忘记的温暖。

即使小林再困于生活,也希望能帮到老师的忙。奈何自己实力有限,没能帮老师找到好的医院,三个月后老师还是去世了。我总感觉,老师是怕小林夫妻二人因为自己而吵架,才说自己找了县教育局长。

这老师是多么温暖的一个存在:想求学生办事,敏感地察觉到学生的为难,给学生找了个台阶下,让学生不再纠结。末了,还让儿子寄出一封书信给小林,感谢款待,让小林不再怀揣那么多的愧疚。要说有,剩下的也只是对自己无能为力的遗憾吧!

写完以上这些,突然有种新的感悟。其实,成年人的生活本没有绝对的对错黑白、欢喜和生气。在一个家庭中,一件琐事,可能引出无数种矛盾。

例如,孩子生病可能不只是孩子生病需要治疗这么简单的事。它会演变成了外人传染、保姆照顾不周、丈夫不关心孩子,妻子太粗心这些种种。

在这些矛盾与争吵中,可能也没有绝对的谁对谁错,争吵也总会因为一个意想不到的外来事件来收尾:可能是外来的敌意让你们同仇敌忾;也可能是外来的惊喜,让你重温鸳梦。

很多大事小情,虽然结果如意,过程却不能强求。例如小林妻子的班车,通是通了, 原因却是沾了领导小姨子的光。小林的孩子如愿以偿进了好幼儿园,原因却是对门儿小儿需要“陪读”。

这些别有原因的好结果,你是接受还是不接受?

我们毕竟不是生活的作者,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编排剧本。作为躺在一地鸡毛上的小人物,你只需要想好,你是看重结果还是看重过程?看重过程,你就当一个铁骨铮铮的汉子,不要希冀得到别人的帮助;看重结果,你就自动忽略无伤大雅的过程,毕竟只是沾光而已。

小人物嘛,毕竟还是群居在一起,哪有遗世独立的道理?

文中思维导图为作者绘制,版权归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