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个回答 2022-05-31
今天上午,我阅读当年明月写的《明朝那些事儿》,读到“土木堡之战”那一章,了解到一个名称,叫“斯德哥尔摩症候群”,觉得挺有意思的。
书中说,在心理学上,有一种病症叫“斯德哥尔摩症候群”。这个名称来源于一起抢劫案,案件中被劫持人质一反常态,居然主动掩护抢匪逃走,阻拦警察,让很多人不解。
同时解释说,人质在强大的心理压力和威胁下,会倾向于服从控制自己的一方,这也是为什么人质会服从绑匪的原因。
作者还举了一个例子来佐证这种理论,说有一部著名的战争影片,片名叫《桂和桥》,描述的就是这样一群被日军俘虏后,积极配合日军军事行动,患上“斯德哥尔摩症候群”的人。
据我所学的地理知识可知,斯德哥尔摩是瑞典的首都,所以我推断案件大概发生在瑞典;至于文中说是“抢劫案”,我认为应该是“绑架案”。
通常情况下,遇到绑架案,最要紧的是设法营救人质,防止绑匪撕票。结果,还有人质反过来帮助绑匪逃跑,看来人质真是受到惊吓了,而且病得不轻。
当年明月果然是高手,把枯燥的历史知识说得那么俏皮,也让人记忆深刻。像我这样当年因为历史学科拖了后腿,没有念到心仪的北京外国语学院的考生,心里一直惦记着,为什么没有早一点跟当年明月交朋友呢?
就是这位当年明月,写到明朝的不知第几任皇帝朱祁镇时,用了短短的8个字:“打错一仗,杀错一人。”
作者在本书中写“斯德哥尔摩症候群”正是为了写朱祁镇创造了“土木堡症候群”。
我们都知道朱祁镇在他的老师大太监王振的蛊惑下,亲征土木堡,结果输得一塌糊涂。
可是,这个“土木堡症候群”说的是,大明皇帝带兵打仗输给瓦剌,直接导致朱祁镇被俘。
朱祁镇被俘后,上演了一出绑匪主动站在人质一边的好戏。瓦剌的二号人物伯颜帖木儿,不但数次要求释放朱祁镇,还主动为其争取皇位。这样,人质朱祁镇不但没有被撕票,而且后来仍能回到大明继续当他的皇帝。
历史总是耐人寻味,朱祁镇成功创造“土木堡症候群”的原因有:
一、输掉战争,却没有输掉尊严
土木堡溃败,死伤无数,士兵四处逃散。作为皇帝的朱祁镇,没有死,也没有逃。
瓦剌士兵发现了,朱祁镇盘膝而坐,便上前用刀威逼他,要他脱下身上穿着的贵重衣物。他并没有慌张,而是十分镇定。
二、机智勇敢,视死如归
“子额森(也先)乎?伯颜帖木儿(也先之弟)乎?赛刊王乎?”当朱祁镇被带到赛刊王面前时,他不卑不亢,当面质问。
“此非凡人,举动自别。”这是瓦剌首领对朱祁镇的评价。
三、礼贤下士,宽厚待人
朱祁镇被俘后,手下的人立即回去报信,并设法营救。“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这是下属对朱祁镇的印象。看来领导具备超强的亲和力,有时能救你一命。
哈哈!讲述历史,我不在行。我只是对“斯德哥尔摩症候群”和“土木堡症候群”感兴趣,毕竟都是有悖常理的现象。
如果你也对此感兴趣,欢迎点赞留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