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青上山下乡的起点——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公社的建设蓝图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0
“一切可以到农村中去工作的这样的知识分子,应当高兴地到那里去。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毛主席在对河南郏县大李庄乡的批示中,向全国知识青年发出的号召。广大知识青年,满怀革命豪情,奔向农村,奔向边疆,踏上了和贫下中农相结合的道路。一场震撼二十世纪、长达27年、涉及1800万青年、牵动十亿人心的中国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开始了。可以说,这一运动像一道狂飙,在历史的平面上轧出了深深的轨迹,永远不可磨灭。

大李庄乡随即更名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公社”,站在了上山下乡运动的最前线。让我们看一下,这一当年最受瞩目的乡村,规划起了怎样的蓝图。

1976年11月,由河南省建委编印的《新村建设》一书,记载了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公社的新村建设成果及其规划蓝图。

该书《前言》指出,“随着农业生产的飞速发展,原来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形成的分散零落的村庄,既影响着大规模的治水、改土、机耕、园田化的进行,也不能适应农村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发展,广大贫下中农要求建设新村的愿望越来越迫切。我省十个地区,目前开始试点建设新村的就有九个。有的生产大队在进行农田基本建设规划的同时,并将新村房屋建设作了全面的布局。建设新农村不仅关系到农民居住条件的改善和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而且是一场移风易俗,破旧立新的思想革命。”

《前言》特别指出,在新村建设中,要认真执行党的政策充分发挥集体和社员的积极性。房产的所有权,提倡集体所有,允许个人所有。集体备料的产权归集体,社员备料的产权归社员。集体和社员共同备料的,产权提倡归集体,也允许归社员。要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社员三者的关系,坚持等价交换,不搞平调的原则。

郏县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新村,由郑州工学院士建系参与设计。

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人民公社位于郏县城关西南,汝河北岸。当时,共十个自然村,九个大队,二十五个生产队,一千零四户,五千一百人,耕地七千七百六十四亩。公社党委在制定了八〇年农业发展规划基础上,确定了公社新村建设规划与社员、知青住宅的试建工作。第一批已建成社员、知青住宅共六幢,三种方案,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社员住宅方案,并在七六年兴建二十余幢。新村房屋采取了集体统一投资,投工及分配,产权归集体所有。坚持“农忙少干,农闲大干”,以大搞群众运动和少量专业队相结合的办法,计划在八〇年前建成新村。

公社新村的建设坚持“先治坡、后治窝”“先抓粮、后盖房”的原则,以一九七四年为例,粮食亩产量已达到一千三百斤,烟叶亩产五百斤,初步实现了以农业稳产、高产为中心的路、林、排、灌、机、电六结合的大地园林化规划以及水利化、田园化、林网化。为社员新村的选点、并村与规划布局提供了物质基础及有利条件。

一九六八年以来,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郑州、许昌等地五百余名知识青年到公社插队落户,知识青年的人数占全公社的人口比例约十分之一,因此按照知识青年插队落户的组织形式以及为知青的学习、劳动、生活创造良好的条件已成为新村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

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工业的建设,几年来,社办、队办工业发展迅速,先后建起了机械厂,氨水厂,面粉厂,预制构件厂、木材加工厂等十余项,如何使工业合理布局,全面规划并与社员新村规划相协调成为公社规划中考虑的一一个重要因素。

公社还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利用汝河在洪水季节带来的大量泥沙及卵石在汝河岸边因陋就简地建起了混凝土预制品加工厂试制了多种产品。此外,组织了社办建筑队,为新村房屋建设培养了技术力量,奠定了物质基础。

按照规划,当时建设的有大李庄、吴堂新村,辛庄新村,杨庄新村,邱庄新村,板场新村,寇庄新村,杨赵庄新村。公社所在地各种功能性设施一应俱全,医院、粮库 、、知青展览馆、百货楼、面粉厂 、接待站、日杂、完中 、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书店、小学、服务楼、.邮电农机、造纸厂 、知青文化楼、烟叶收购、农机站、混凝土构件预制厂、氨水厂、农科站均列入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