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春晚观后感日记10篇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2-24
【 #日记# 导语】《2022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制作播出的晚会,晚会聚焦奏响新征程上的迎春曲,坚持温暖热烈的主基调,以新颖别致的文艺精品深情反映建党百年、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冬奥盛会、中国航天等重大主题,艺术呈现上兼具中华文化底蕴和时代审美追求,注重科技与艺术的深度融合,在喜气洋洋、欢乐吉祥中为海内外华人奉上一台“欢笑、优美、惊艳、泪目”的春节文化大餐。以下是 无 为大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2022春晚观后感日记

  1月31日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如约与观众见面。晚会中一支国风舞蹈《只此青绿》以山水人文风骨,颂赞祖国千里江山,赢得了一众网友的好评,被认为是今年春晚“全场”节目。

  过去,春晚屡次受到人们诟病,其中没有新意、缺乏创意是最主要的问题。不可否认的是,历年来的春晚都在积极寻求创新,力争与时俱进,于是各种流行元素被纳入其中,然而效果却并不理想。这也导致春晚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开始走低,逐渐成为“鸡肋”,食之无味,但弃之又可惜。虎年春晚推陈出新,把国风舞蹈搬上舞台,迎合了当前人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喜爱,成功抓住了流量密码。

  近期国风节目频频出圈,前有河南卫视的中国风舞蹈《唐宫夜宴》使国风国潮走进公众的视野,如今虎年春晚一支《只此青绿》更是将国风发挥到了极致。江山如画,美人如诗,《只此青绿》舞蹈灵感来自于北宋画家王希孟的名作《千里江山图》,悠久的历史文化搭配上绝美的舞蹈,为观众呈上一场精彩的视觉盛宴,将中华文明的深厚底蕴展现得淋漓尽致。

  从前的春晚节目常常陷入误区,不是一味地复古,脱离现代社会的审美取向,就是不加节制地“融梗”,把各种流行语言纳入到节目中,显得较为生硬。《只此青绿》无疑是一次成功的尝试,它突破了过去的局限,穿越古今,唤起了观众对中华文明的共情,民族文化在现代性的展示中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国风节目的推出,不仅能够让民族文化得到创新性发展,更能够唤起人们共同的民族情感。中华民族几年前的传统文明,在国人心中占据着无可比拟的地位,无论外来文化如何影响,那些古老的民族文化永远不会消散。《唐宫夜宴》《只此青绿》这些国风节目激发了人们的文化自信,将传统文化以更适应现代人审美的形式呈现出来,保留了文化精髓,展现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因此,从《只此青绿》的“刷屏”,我们应该明白,民族文化要与时俱进才能经久不衰,“国风”为传统文化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只有用现代化的形式萃取传统文化,激活文化生长的活力,才能激发人们的文化自信,在文化交流融合中赢得了一片广阔的发展天地。

2.2022春晚观后感日记

  暖暖烟火气,猎猎中国风,浓浓家国情。2022年的除夕夜,我坐在电视机前,与来自天南海北、千家万户的人们一同观看春晚。

  至美中国风

  虎年春晚,中国风劲吹,国韵范尽显。舞蹈《只此青绿》以北宋名画《千里江山图》为灵感创作,在春晚的舞台上,他将中国古典式传奇娓娓道来,刚柔并济,水袖起落间舞出中国之美,赏心悦目,隽秀清雅。

  和《只此青绿》一样,《忆江南》同样也透露着满满的古典美,如同春晚版的《富春山居图》。《忆江南》将跨越六百多年的传 世名画,以意想不到的打开方式呈现在舞台上,让观众领略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它将诗词书画音乐舞蹈之美,很好的融合在了一起,使人不禁想起“烟雨江南,如墨如画”。

  致敬中国梦

  宇宙浩瀚,星汉灿烂,中国人对宇宙的探索自古以来从未停止。舞蹈《星星梦》把太空“搬”上舞台,演绎出了孩子们对星空无限的遐想与向往。

  在逐梦的过程中,总有许许多多的人让我们感动。韩红的《这世界那么多人》歌颂的正是一个个平凡的英雄,温柔的嗓音轻轻地唱,却饱含鼓舞人心的力量。歌声让人不禁想到了那一个个在除夕这个阖家团圆的时刻,依旧坚守在岗位上的医护、消防、公安、边防等特殊职业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们,他们守护着我们的祖国,也在为中国梦奉献着力量。

  除夕之夜,全家围坐观看春晚已成为中国人的“新年俗”。通过或宏大或微观的镜头、或绚丽或典雅的画面、或激扬或舒缓的节奏,透过暖暖的烟火气传递浓浓的家国情。这一夜,14亿国人共同归纳过去、感念当下、畅想未来。我们一起倾听鲜活的中国故事,感受澎湃的中国力量,见证美好的中国时代!

3.2022春晚观后感日记

  春晚未播完,我便开始提笔书写,只因为那一瞥便是惊鸿的舞蹈,让我体悟到了整个大宋的风雅。

  宋画里的女性通常纤薄而柔弱,在《只此青绿》这个舞蹈剧目中,青绿这个角色完美演绎出了这样的气质,又超越了这样的气质。她发髻高耸,身披青绿长裙,一举一动高雅而纤柔。“所有的走都是半蹲式的,脚缓缓向前探出,在探出的那一瞬间,达到重心移动的值以后,再往前轻轻蹭一步。这里没有矫揉造作,你的袖笼打开,你拥抱的是山河日月的气魄。”导演曾这样解读她的动作。演员孟庆旸为了找到青绿望月时的那种“心有丘壑,眼存山河”的境界,让自己沉淀了几个月。演出时的她脚步沉稳,眼神凛冽,姿态柔情,空气中总有一种微妙的灵动,像是水面在轻轻泛着涟漪,一步一踱间将东方女性的古典美表露无遗。“青绿腰”这个动作也曾大火了一把——长袖一甩,上身缓缓向后躺,直至与地面几乎平行,再轻轻起腰。“她以绚烂之身成全了时空的联结,赋予全剧一种更加苍茫、宏远的时空维度的哲思。”导演曾这样形容这个动作。山水如人,人赋山水之苍茫,这大抵便是“入画”的境界了吧?

  透过舞蹈之美,我体悟到了那个18岁少年王希孟画中的意与情。穿越回千百年前的大宋,是烟雨江南中泼洒的水墨,是护城河中荡开的水波,是少年一往情深的山河。这幅《千里江山图》是他用尽热血勾勒出的。希孟完成了画作的最后一笔,起身拂衣远去,远方的客人叫住了他,“希孟你往何处去?”希孟转过身来,打了个哈欠,伸了个懒腰,手臂轻轻摆动,像江水,像山川,“入画去。”这是《千里江山图》的诞生,也是他生命的结束。几百年后的孟庆旸在春晚舞台上,仰头远眺时眉眼间的落寞与深情,是王希孟的情感的诠释,也是我一眼万年的惊艳。

  “一舞成画,人即是画,画,即是人。”

4.2022春晚观后感日记

  春晚,已经承载了上一代人40年的记忆,开启了我们这一代人对国民新习俗的热爱,更引领了新一代人对传统习俗与新式生活的理解。大年三十,随父亲走亲访友归来之际打开电视,观赏这一次的春晚。

  这一次的春晚很精彩

  开场一首《欢乐吉祥年》,打开了现场的气氛,一场场歌舞秀,小品也相继而来。小品《发红包》,让人们在欢笑中体会到人生生活的不易,相声《欢乐方言》让人们体会到中华语言的特色,少儿舞蹈《星星舞》让人们了解到孩子对未知太空的畅想。这些节目虽不长,却能次次带动观众的情绪,将新年的快乐与人生百态演绎的淋漓尽致。

  这一次的春晚很难忘

  不知朋友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在你刷抖音,刷快手的时候,很快便沉迷其中,在不知不觉间,一个小时过去了,两个小时过去了,而当你停下回忆时,你却发现你好像什么都不记得了,完全不知道自己这两个小时到底看到了什么。这就是快餐文化与经典不能相匹敌的原因。而春晚就是一种经典,在观众情绪涨之时,镌刻下最深刻的道理。如这一次春晚,最让我难忘的就是小品《休息区的故事》。开场一位头顶的毛发比撒哈拉沙漠的草还稀少的郭医生登场,这滑稽喜剧的形象瞬间带动起来了观众的情绪,接着两位先生抢着做核酸检测的画面,引得全场爆笑。啊,这时观众的情绪已经高涨,好戏开始了。邵主任,与郭医生的妻子云云相继登场,郭医生与云云要闹分手,原因竟然如此惊人:他们身为医生,为人民服务,却忽略了对家庭感情的维护。在他们那一句句的对话中,尽显出医生的无奈,也让我体会到身为医生的无私奉献精神。而当时邵主任提出,在他们两人之中,要有一人到极其危险的国外进行长时间的增援时,他们竟争先恐后抢着去,这一刻,我又明白了亲情的伟大。最后邵主任的妻子登场,节目又在一片欢笑中落了幕。类似如此的令人难忘的节目还有很多,一个个或令人开怀大笑或引人深思,共同构成了经典。

5.2022春晚观后感日记

  在大年30的这天晚上,我们全家人围坐在一张大桌子旁看着春晚。一年一度的央视春晚作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新文化现象,已伴着改革开放的激昂步伐走过了35个春秋。如今过年贴春联,吃饺子,看春晚早已成为中国人的标配,假如失去了春晚这一个节目,整个春节仿佛都黯然失色。

  当外婆家的钟敲响了八下后,春晚就正式开始了。一首《欢乐吉祥年》拉开了春晚的序幕。其中我最喜欢的节目就是沈腾主演的小品《还不还》了。老赖(沈腾饰)借了两位老同学伦儿和远儿(艾伦和常远饰)的钱,却迟迟不还,装作心脏病突发,骗取同情,甚至不惜用谎言欺骗同学感情,接着给他钱,却在背地里骂他“傻伦”,“缺心远”。表弟的一番话使他们恍然大悟,如梦初醒,却却也让他们伤透了心。最后,伦儿给他扔下一句话,使我深受感动:能借给你钱的都是你的朋友,也是最信任你的人,你把这样的人的心都伤了的话,你以后就没有朋友了,借给你的钱我不要了,我们以后也不再是朋友了。远儿也丢下一盒唱片(周华健的《朋友》)走了。到这时,老沈顿时就后悔了,他便让假离婚的老婆(玛丽饰)将自己欠物业的、表弟的、同学的钱全都还上,自己也脱掉了“老赖”的帽子。

  虽然场面让人啼笑皆非,但小品的主题却揭露着现实社会上老赖的本质,这些老赖明明有还债能力,可他们就是抵赖不还,把善良的、信任他的人骗得团团转。现如今,社会上也还存在着很多老赖,当我们遇到这些老赖时绝不能姑息,要学会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虽然后面还有许多精彩的节目,可就是这个节目,将我们全家的气氛推到了高 潮,大人们也都在争相讨论着这个话题。

  2022年的春晚和往年春晚的特征是一样的,是我们每一代人的精神寄托,其中的价值和意义更是不言而喻。看春晚早已成为我们春节的一部分,倘若没有了春晚,也许年味已是极少了吧。

  面对如今这个迅速发展的时代,春晚也在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用最新的科技演绎传统文化,演示沸腾的新生活,给观众带来更多的精彩,感受更多的快乐,迎接新年的到来,这也便是春晚节目的价值之一了。

6.2022春晚观后感日记

  歌舞声中辞旧岁,虎啸迎新春。又到了腊月二十九晚上八点,电视中,红色大幕徐徐升起,音乐声与欢笑声顿时充斥在整个房间中。春节联欢晚会,这场让我期待了整整一年的视听盛宴,终于拉开帷幕。

  开场几个节目便深深吸引了我。歌舞《时代感》充分体现了不同时代的人们相同的热血与激情;小品《父与子》让我感受到了深深的父子情感;小品《还不还》让我感受到了诚信的重要性……而当我还沉浸在小品的欢乐中时,舞台灯光忽的变成青绿色,十几个身穿汉服,头挽高髻的女子出现在舞台上。古典音乐奏起,她们便翩翩起舞。随着音乐的时急时缓,她们的舞姿也变化多端,婀娜动人。她们仿佛是国画中走出来的舞女,水袖起落,皆是诗意。《只此青绿》,让我也好像身处在山水诗意中,流连忘返。

  再说戏曲《生生不息梨园情》,京剧、越剧、昆曲、黄梅戏等美妙的戏曲接连亮相。京剧的豪迈,黄梅戏的婉转,美丽精致的戏服,令人啧啧称奇的变脸,戏曲背后一个个生动的故事,都是中华传统的传承与发扬。尤其是四个十来岁的孩子上台时,我的内心为之一振且十分佩服他们。他们虽小,但也严肃认真,唱的抑扬顿挫,每一句词,都深深唱入了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

  对三星堆出土文物的介绍也十分精彩,其后的舞蹈《金面》也是美轮美奂。2021年,三星堆又出土了许多让世界惊叹的文物,众多青铜面具、雕塑都仿佛将我们带回古时,把古蜀文化的瑰丽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舞蹈中的女子与“雕塑”的奇遇记亦是再现了中华古文化的绚丽。

  画中有景,景中有人。《忆江南》这一创意性的节目让观众们置身于然景致中,借江上的文人之口,生动表现出了江南的美丽。场景中,两岸青山与平静的江水相映成趣,几叶扁舟悠行水上,颇有意境。朗诵完后,画面一转,青山那边竟有数十歌女,撑着小伞,踱着小步,随着音乐,轻盈起舞。“能不忆江南?”白居易的一句感慨便是对这番美景的赞美。

  一曲《难忘今宵》,2022年春节联欢晚会便走向尾声。我把赞美之情融入笔墨,向已至的虎年许下最美好的祝愿。

7.2022春晚观后感日记

  春晚已经连续进行了40年,承载了几代人的美好回忆。大年二十九的夜晚我与亲朋好友们一起围着火盆坐下,打开电视,满怀期待地观赏这场盛大的晚会。

  这次的春晚十分精彩。开场一首《欢乐吉祥年》瞬间让现场气氛变得活跃,接下来的小品和歌舞也惊艳到我了。小品《父与子》在观众的欢声笑语中将父子之间的矛盾、隔阂与父子间相互的关心演绎得淋漓尽致,情到深处时也会令人感动,惹人落泪。舞蹈诗剧《只此青绿》以动听的乐曲、优美婀娜的舞姿令人一瞥惊鸿,再现大宋盛世颜。但所有节目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韩红所唱的《这世界那么多人》。

  缓慢的音乐加上韩红的轻声浅唱,韩红背后表演者整齐划一的动作与其完美融合,不禁使人潸然泪下。连韩红自己的表情也显得十分伤心,眼里似乎早已含着泪水,只不过是为了顺利完成演出强忍着罢了。这首歌能如此打动人心,不仅是因为歌曲本身很动听,而且是因为歌词仿佛是在讲述我们每个人的故事。“世界”交代场景,可以是任何一个地方。“那么多人”将场景在人脑海中具体化,是一个人很多的地方。然后将你带入幻想——“人群里敞着的一扇门”,这扇门让你来到“一个蓝色的清晨,回到初见那个你朝思夜想的人的地方”。“这悠长命运中的晨昏,常让我望远方出神”,让我们回到现实,也暗示着已与相爱之人分隔两地。“灰树叶飘转在池塘”则是一个环境氛围的转变。从“蓝色清晨”到“灰树叶”,则暗示着相爱的两人已经分离。“身旁那么多人可世界不声不响”,则暗示着你爱得深切,周围世界的精彩无法让你脱离悲痛。韩红唱出了歌中那种爱而不得的心酸和遗憾,着实令人惊艳与难忘。

  “这世界那么多人,多幸运,我有个我们……”在韩红的轻声浅唱中,愿我们都能在新的一年,继续奋勇向前,珍惜相爱时的每一刻,成为彼此青春中独特的记忆。

8.2022春晚观后感日记

  刚放下吃过年夜饭的碗,我就急冲冲的奔向电视机前,等待着2022年的春节联欢晚会的播出。在开场的《欢乐吉祥年》这首年味十足的歌曲中,春晚的序幕缓缓拉开……

  在这次的春晚节目里,歌舞类节目群星荟萃。《春风十万里》为我们歌颂大美中国,传递新征程的好消息;景观太极《行云流水》既表现了中国太极的出神入化,又展示了我国第一、世界第二的高楼——上海中心大厦;少儿舞蹈《星星梦》一改往年欢腾热烈、充满欢歌笑语的基调,从儿童的视角,描绘了一个关于星辰大海的梦想,表达中国人对航天梦的追求,航天员王亚平的女儿赵芸熙在舞台上发出对妈妈深情的呼唤。我最记忆深刻的是韩红演唱的《这世界那么多人》,动听优美的嗓音、耳熟能详的曲调,真是令人感慨万分,直到韩红流下两行热泪,实在是让我唏嘘!

  语言类节目扬欢笑特色、展生活图景。《还不还》处处让人捧腹大笑,却又处处体现生活的辛酸和人与人之间的诚信与爱;还有《喜上加喜》《父与子》等小品像温暖的星光,让我们在欢声笑语中感悟人间温情。

  然而最令我感叹的,应该是中国戏曲《生生不息梨园情》吧。即使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都有戏曲表演,但我依然百看不厌。而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必定是舞台上最亮的星,最亮的中国星!这次,场上最小的戏曲演员仅有七岁,在这个还在换牙的年龄,就已经开始继承我们中国的戏曲文化了,这不得不让我们佩服!而82岁高龄的杨少春老戏骨,依然精神饱满、满面红光,“驰骋”在今年的春晚舞台。他的一字一句,一步一顿,都有板有眼,表现了中国戏剧千百年来无与伦比的美妙。唱得尽的是戏曲,唱不尽的是国粹经典。鲜艳的戏服、精美的头饰、经典的妆容,每个不同的剧,都深深地打上民族文化的烙印,有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风情,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次的戏剧大杂烩让中国经典文化在我心中又一次加深了敬佩之意。

9.2022春晚观后感日记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没有之一,无可替代。而春晚,则是在这个阖家欢乐的节日中必看的节目。

  今年的春晚,多了些政治的味道。“反腐畅廉”“拉关系”,这些词汇与法制建设息息相关,倡导人民向法制社会看齐;语言类节目也很抢镜,有讽刺官僚主义的小品《快乐其实很简单》,真正走进了老百姓的生活。魔术和戏曲也让人不禁赞叹,两者结合既新颖又有趣,是古人的心血与新时代的结合!

  今年的春晚有了新的亮点,流光溢彩的舞台,美轮美奂的节目。并且这次的舞台首次打造三层立体舞美,同时运用飞屏技术营造出360度环绕式景观,让观众在屏幕前就能有“*眼3D”效果的极致体验。这也展示出了新时代春晚的魅力,活力和创新力。这是5G网络技术所展示的立体美与身临其境感。

  春晚作为每逢过年合家必看的节目,每年都在进步,同时折射出祖国蒸蒸日上,人才济济的大好前程。许多中华元素以及中华文化在被源源不断的传承,发扬光大着,一代又一代传承者取其精华而去其糟粕,例如魔术《迎春纳福》与戏曲《生生不息梨园情》两者结合,让人意犹未尽。不得不承认,新时代的祖国在与时俱进,高歌猛进了。

  这个春节联欢晚会,描绘了祖国神州大地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变化,展现出来中华儿女,砥砺前行的拼搏精神,让人感觉到了春晚兼顾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和创新性的统一;今年的春晚兼具了“情感温度,思想深度与艺术新高度”,同时也为海内外的中华儿女们奉上了一道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文化盛宴。就比如歌曲《爱在一起》和《黄河长江》使我心中的浓厚情感油然而生,在胸膛中激荡着,久久不能平息。

  春节联欢晚会在带来欢笑的同时,也给全国人民带来情感上的共鸣和思想上的启迪。表达了全国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向往。在这个美好的节日里,人们在那喜庆的氛围中歌颂着真善美,《点亮梦》,在《欢乐时光》中《难忘今宵》。

  春晚是每代人的精神寄托,少了它就少了年味,有了它的陪伴更多了一份温暖与爱。

10.2022春晚观后感日记

  春晚在我的印象中就是无聊的,专给一群老太太看的,昨日被逼无奈坐在电视机前观看,却发现其中的许多趣味。

  向上向善

  一曲《时代感》将春晚的大幕拉开,它以满满的正能量,唱出新时代的风尚。一支《星星梦》将星辰大海搬上舞台,神舟十三号宇航员王亚平的女儿在节目末尾,“妈妈,给我摘颗星星回来”为节目画上点睛之笔,同时,让人不得不想到宇航员们、科技工作者们即使在大年三十也未停歇探索宇宙奥秘的步伐。小品《休息区的故事》绝对是春晚的鸡汤泄洪重灾区,它用欲扬先抑的手法,以一对夫妻互相埋怨对方不顾家,不着家开篇再说明理由,顺便抖个“包袱”——“外头有人了,有病人了”,最后眼泪一抹,阖家团圆,正好对上近年疫情防控的主题,可惜有些笑点我实在没有get到。

  反映社会现实

  《父与子》展现了社会生活中的父子矛盾;同时也写了孩子对领导嘘寒问暖,对父母却漠不关心的社会状况;当然,我们也看到了父辈致力于弥合与孩子的代沟——一系列的梗——“猥琐发育,别浪”“这一波逆天操作,整破防了”“完了,芭比Q了”;中间还有一大段对话有关现代的教育方式——“如果他什么都听您的,他只会成为您,您给他一次机会,他才会超越您”。父子关系紧张,婆媳关系更紧张。《喜上加喜》就是如此。同时,它还反映了短视频耽误了人们的学习生活的状况,但我觉得贾玲因为张叔儿子对小斐拍摄短视频的喜爱就转变了对短视频的态度,有些突兀。《还不还》结尾也是如此,沈腾在众人心理鸡汤的浇灌下,同意还了钱,这个过程还不到整部喜剧1/5的时间(前面都是沈腾把一群人当猴子耍,疯狂甩“包袱”)好在这无伤大雅,他的每一个“包袱”我都能接得稳稳的。

  传承经典

  今日,“青绿腰”刷屏了,它源于舞蹈短剧《只此青绿》,舞者下腰至与地面平行。说起《只此青绿》,他是宋代画家王希孟《千里江山图》的呈现。画中的山陡些,她们的动作就随着急促的音乐快些;画中的山平些,她们的动作就随着低沉的音乐慢些;画由青蓝两色构成,她们就身穿青蓝相间的衣裳。他们用了一年八个月的时间将《千里江山图》演活了,将传统文化用新颖的方式传承了。

  这就是虎年的春晚,它是一首新征程上的迎春曲,它向上向善,它反映社会现实,它传承了经典,它是大年30中最不可缺席的一位嘉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