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廊古镇距今已有多少年的历史

双廊古镇距今已有多少年的历史

第1个回答  2016-08-07
双廊镇
编辑
同义词 双廊一般指双廊镇
双廊镇位于大理市东北端,洱海东北岸;是云南省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和“苍海风光第一镇”,其面积218.28平方公里,位居大理市第二位,现总人口17570人,其中白族人口占84.6%。双廊镇地处东经100˚11˝,北纬25˚53˝,大理市是中国最佳魅力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国家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南诏风情岛”所在地。镇域三面环山,一面临海。西跳苍山十九峰,门临洱海万倾碧波,东靠“佛教胜地”鸡足山,南接“蓬莱仙岛”小普陀。
中文名称
双廊镇
地理位置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占地面积
218.28平方公里
开放时间
全天开放
景点级别
AAAA级
门票价格
免费
著名景点
南诏风情岛
著名景点
小普陀
玉几岛(天生营)
月亮宫
青庐
所属国家
中国
所属城市
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
建议游玩时长
2-3天
适宜游玩季节
春季
目录
1 地理环境
2 文化古镇
3 人文地理
4 交通信息
5 实用信息
▪ 住宿
▪ 美食
▪ 购物
6 人口民族
7 行政区划
8 区位交通
9 经济发展
10 资源环境
11 人口卫生
12 文化教育
13 基础设施
14 新农村建设

地理环境
编辑
双廊古镇全貌
双廊镇位于大理市东北部,洱海东北岸,东靠宾川鸡足山,南接挖色镇,西临洱海,北连上关镇,东北方与鹤庆县黄坪镇接壤。双廊北有萝莳曲,南有莲花曲,前有金梭、玉几二岛环抱于双曲间,因此而得名——双廊。
境内水天一色、群山叠翠与湖光水色交相辉映,金梭织锦、“双岛双曲”与古色淡雅、风情浓郁的白族集镇相环抱,构成一幅人

双廊镇 (9张)
与自然和谐的美丽天然图画,是最适宜人居的小镇,素有“大理风光在苍洱,苍洱风光在双廊”之盛誉。

全镇总面积为218.28平方公里,共辖7个村民委员会,39个自然村,77个村民小组。全镇耕地面积为9315亩,人均耕地面积0.52亩,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包谷、蚕豆、小麦、洋芋、大小白芸豆、烤烟、大蒜等多种作物,2006年粮食年总产量为370.05万公斤,农民人均粮食占有量
<span class="BMap_Marker BMap_noprint" unselectable="on" "="" title="" style="position: absolute; padding: 0px; margin: 0px; border: 0px; cursor: pointer; width: 19px; height: 25px; left: 379px; top: 88px; z-index: -5183168; background: url(http://api0.map.bdimg.com/images/blank.gif);">

© 2016 Baidu - Data © NavInfo & CenNavi & 道道通
双廊镇
217公斤。农村经济年总收入5271万元,人均纯收入1468元,财政总收入307万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82万元。镇政府驻地双廊村,海拔1976米,年平均气温15℃,年平均降雨量800毫米,无霜期275天,
年日照2500小时,属北亚热带高原气候,双廊镇距市府60公里,镇境内环海旅游公路15公里,镇域三面环山,一面临海,西眺苍山十九峰,东靠鸡足山麓,集苍山洱海之精华,自然风光旖旎,民族风情浓郁,素有“大理风光在苍洱,苍洱风光在双廊”的美誉。
双廊拥有底蕴丰厚的自然资源,悠久深远的传统文化和内涵丰富的民族民俗风情,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区位优势,以“南诏风情岛”为龙头的旅游业的兴起使得双廊成为名副其实的“苍洱风光第一乡”。
有出产众多的土特产品,以“名、特、奇、优”而远近闻名,有梅果系列的精加工产品,乳扇加工,银鱼加工,还有炖梅、杨梅、大小白芸豆、板栗、核桃、松子、鸡枞,蕴藏锰、锌、铁、铜等多种矿物质,既有山珍,也有海味。双廊盛产梅果,年产鲜梅90多万公斤,以梅果加工为主的大理洱海食品有限公司、苍洱食品厂、玉洱食品厂等总产值994万元。
双廊风光
相对大理市各乡镇,双廊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较为缓慢,坝区沿海村落居住密集,人多地少,山区地域广阔,居住分散,道路交通、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滞后,传统农业、畜牧业难以形成产业,人民群众增收致富渠道单一,收入增长缓慢。
新兴的旅游产业虽然依托南诏风情岛有所发展,对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和观念更新有一定作用,但在招商引资,开发双廊旅游资源优势方面仍存在很大困难,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特别是山区公路建设、人畜饮水、坝区沿海抽水泵站更新改造、集镇自来水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成为制约双廊经济社会加快发展的瓶颈因素。
2004年双廊划归大理市行政管辖后,市委、政府对双廊经济社会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大力支持,在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开发、旅游产业发展、骨干财源烤烟产业培植等诸多方面给予了倾斜,极大地推进了双廊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文化古镇
编辑
双廊镇
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大理地区重要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唐宋时南诏大理国的重要军事要塞和水军基地,是唐天宝战争、清杜文秀起义的古战场,是集佛、道、儒、原始宗教等多元文化共融的人间沃土。
其拥有毗舍战场遗址、正觉寺、玉几庵、金榜寺、飞燕寺、红山景帝祠、青山摩崖石刻等十四处历史文化古迹,拥有保存完整的明清历史文化街区和百处典型白族明清传统民居院落。
金梭织锦,玉玑红莲、弥勒笑天、石女牧鹅、虎口观潮、青鸡欲跳、正觉钟声、红山圣迹、罗莳戏水、岛依古榕、莲花红遍、巨蟒奔海、龟蛇相峙等十八胜景与古镇蜿蜒、渔家灯火浓缩于苍山洱海
双廊镇
画卷之中,古人诗曰“目极湖山千里外,人在水天一色中”,不知这里是仙境,还是天上人间。
双廊自古就是名人学者滞留的地方,古有杨升庵、李元阳,今有舞蹈家杨丽萍、作家苏童、画家赵青等。同时也是大理地区主要民间建筑雕塑彩绘艺人辈出的地方,“佛教胜地”鸡足山七十二寺塔及云南民族村白族村建筑彩绘多出自于双廊匠人之手。
这里山美水秀、人杰地灵,曾是《五朵金花》、《五朵金花的儿女们》、《白月亮白姐姐》、《洱海情波》、《望天崖》等影片拍摄的外观景点,让游人倾注情趣。
以白族为主的六种少数民族,其民族资源丰富、民俗风情浓郁,既有服饰、方言、饮食、信仰的传统特色,又有以青砖、白墙、淡墨画为主的民族民居,另具异趣的婚丧喜庆,特有的民族节日、本主文化、民间故事传、霸王鞭、龙舟赛、上刀山、民歌、白剧等传统体育与艺术文化。

人文地理
编辑
南绍风情岛
双廊镇位于洱海东北岸,大理市东北部,东与佛教名山—鸡足山相连,西临洱海,南与市内挖色镇相接,北与本市上关镇和鹤庆县黄坪镇接壤。因门迎碧波洱海,远眺苍山十九峰,集苍洱风光之精华,素有“大理风光在苍洱,苍洱风光在双廊”的美誉。
洱海有三岛、四洲、五湖、九曲之胜景,双廊处在“萝莳曲”、“莲花曲”两曲交界,居沙洲之上,沙洲又有南诏风情岛、玉几岛分列其左右,且“双曲”环抱“双岛”故而得名—双廊。双廊自然资源丰富,名山胜水及人文景物丰厚,临水一带有红山景帝祠、正觉寺、民族文化一条街、
双廊镇
天生营、飞燕寺、双廊魁星阁、玉波阁、毗舍古战场、砂牛半岛、南诏风情岛、岛依旁半岛、蛇山半岛、大建旁魁星阁、龟山、金镑寺、文昌宫、莲花曲、青山摩崖石刻、凤浪箐溶洞等,
这些沿湖自然景观与洱海粼粼波光相映成趣。东居山一带有大王庙、余金庵、护法寺、心一桥、天生桥、石牛坪、三锅桩、金玉桥等,景物纵横交错,传说妙趣横生,一个景观便有一个动人的典故,奇幻神秘。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地理环境以及丰富多彩的民族民俗风情,被誉为 “苍洱风光第一镇”。

交通信息
编辑
包车:从大理古城包车前往约40分钟,费用约100-150/单程

轮船:从下关洱海码头乘坐游船到双廊南诏风情岛,但上不了双廊岸边。
客车:乘坐8路汽车在客运北站下车,在客运北站买票即可座下关到双廊的班车,每隔40分钟一班车,大概一个半小时到达双廊。

实用信息
编辑

住宿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升温,双廊镇内旅游配套设施不断完善,LadyFourHotel、双岛酒店、毗舍客栈、船家客栈、海上人家、阳光海岸等一大批大大小小风格各异、档次不同的客栈酒店一应俱全,可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的需要。晚上,随意入住一家客栈,伴着徐徐的海风,一切烟消云散。

美食
双廊是白族聚居之地,双廊人是美食家。双廊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和谐优美的自然环境,丰富的物质生产,造就了许多美味可口的饮食,当你品尝到任何一种双廊传统美食,你会赞不绝口,留连忘返,比较有特色的是酸辣鱼、烤乳扇、黄焖鸡。

购物
游完双廊,如果你还想捎带些地方土特产品,那么双廊梅果、乳扇等不失为最佳选择。双廊有多家镇办梅果加工企业,产品丰富。在开海节期间,双廊镇将举行梅果加工展示、乳扇加工工艺展示。
此外,开海节其间,双廊镇还特别在镇中心农贸市场内开设了鱼市,里面各种刚从洱海里打捞上来的鲜鱼和加工制作的干鱼系列应有尽有。

人口民族
编辑
2006年末乡村总人口17699人,其中农业人口17058人。主要少数民族为白族,占总人口的87%。

行政区划
编辑
全镇总面积为218.28平方公里,共辖7个村民委员会,39个自然村,77个村民小组。

区位交通
编辑
境内有国家重点交通干线——大丽铁路和大理市重要公路干线——环境海公路穿境而过,西临大丽高等级公路,南接康合公路;更有四通发达的水路交通网,可达周城蝴蝶泉、喜洲古镇、大理古城、下关等地;沿环海公路南行可达大理飞机场。
可谓集水路(铁)空三维一体,其区位突出,交通便利。通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双廊镇基础设施条件有了很大改善,镇内道路、供水、供电、通讯等设施都已日益完善。

经济发展
编辑
田园风光
2006年,双廊镇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突出抓重点项目的落实,大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保持了国民经济平稳运行和快速增长。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5271万元,
同比增长10%;财政总收入突破300万元,完成307万元,同比增长43%,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282万元,同比增长37%;固定资产完成729万元,同比增长4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468元,增加100元,同比增长7%。全镇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以“名、特、奇、优”的土特产品而远近闻名,有出产于本地的炖梅、杨梅醋、红雪梨、大小白芸豆、大蒜、板栗、核桃、鸡纵,还有另有风情、别具一格的洱海酸辣鱼、火烧猪、乳扇加工,精致的民族工艺花卉培植,既有山珍海味,也有工艺雕塑,在深山茂林里还蕴藏着锰、锌、铁、铜等多种矿物质。

资源环境
编辑
镇政府所在地双廊村海拔1976米,距市政府所在地下关60公里。全镇国土面积218.28平方公里, 双廊镇气候干湿,季节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5ºC,年平均降雨量800毫米,无霜期275天,年日照时间2500小时,属北亚热带高原气候。
2006年全镇总耕地面积9315亩,人均耕地面积0.52亩。全镇林业用地面积10353.8公顷,其中有林地5840.8公顷、疏林地38公顷、灌木林地3269.7公顷、未成林造林地917.6公顷、无林地287.7公顷,森林覆盖率58.96%。

人口卫生
编辑
2006年末,全镇乡村总人口17699人,其中农业人口17058人。主要以白族为主,占总人口的95%。群众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共有村卫生所7个,有乡村医生28人,拥有镇卫生院1个,有医生和护士12人。
双廊镇
2006年,投资75万元完成卫生院综合楼建设,新农合参合人数14813人,参合率达87%,2006年接收门诊、住院人数14330人次,共补偿医疗费用386796元,农民得到了真正的实惠;计划生育工作健康发展,136户享受了“奖优免补”政策,推进“少生快富”进程,切实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年内无计划外出生,流动人口无违法生育,“三术”任务完成239例,完成率达134%,
完成农业人口新领取《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53户,占全年任务数49户的108%,投入经费15万元,占财政转移支付经费总数的1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5‰以内;民政社会保障工作体系不断健全,实施低保133户,330人,五保户19户,实施复明手术6例;救助救济困难群众245户,827人,补助金额91509元;自然灾害救济金4.5万元;发放军烈属优抚金72409元。

文化教育
编辑
2006年全镇社会各项事业有了极大发展,镇内有初级中学一所,占地面积28亩,有教师43人,15个教学班,在校生901人,毕业班有90人被上一级学校录取。有7所完小,13个校点,62个班,在校生1586人,有教师92人,其中女教师22人、大专学历43人,中师38人、其它11人。学校占地总面积35276平方米,校舍建筑总面积9343平方米,有图书14327册。
全镇建有文化站1个、图书室1个、业余文娱宣传队6个,极大的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双廊镇不断完善和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快镇、村两级文化阵地建设,实现了每个村委会拥有一个文化活动室,并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

基础设施
编辑
双廊镇已实现通水、通电 、通路、通电视、通电话等五通,镇集贸市场有路灯。镇到市道路为柏油路面,共有62公里,建有集贸市场1个。
2006年,投资135万元,完成大石弹石公路二期工程,太阳坪、玉亮村、白草等6500米的道路建设;投资8万元,完成大建旁等3个环湖泵站建设;投资35万元,完成石块、青山、伙山、五星等村委会6个自然村人畜饮水建设工程7件,管线总长25000米,解决了890户,3800人的饮水问题;投资59万元,完成烟水工程4件,兴建水池(水窖)80个,修复灌溉沟3840米,硬化沟渠1650米;投资550万元,完成双廊变电站建设;投资138万元建设5个温饱示范村,其中完成125户茅草房改造。农业产业化、水利化、科技化水平有新的提高,在现代农业建设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农业发展后劲增强。

新农村建设
编辑
双廊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及时成立机构,健全制度,围绕解决好当前农业最迫切、农村最需要解决、农民受益最直接的问题,举全镇上下之力,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加强领导,健全机构。成立了镇新农村建设领导组和扶贫开发协调领导组。
二是调查摸底,制定规划。扶贫开发下派挂职领导和市下派新农村建设工作队指导员与各村委会相互配合,深入实际,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理清思路,把农民的实际需求作为谋划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的决策依据,制定了扶贫开发项目村实施规划和各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三是广泛宣传,营造氛围。加大新农村建设宣传力度,动员全社会力量,使广大群众深刻认识自己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积极参与到新农村建设中,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新农村建设,共建和谐社会的良好局面。
四是典型引路,示范带动。将五星村确定为我镇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在镇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为示范村筹集10.5万元作为启动资金,有力推进示范村工作的顺利开展。
五是抢抓机遇,狠抓落实。在镇、村各级领导、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和群众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下,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程和新农村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新农村建设中,青山村抓住大丽铁路建设以及有丰富石材资源的条件,因地制宜,开发了两个大型石料场,并引进江尾水泥厂,投资400万元建起青山石灰石粗料加工厂,青山工业园区建设已初具雏形。同时该村的种植业、以乳牛为主的养殖业得到了很大发展,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村容村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双廊村委会玉几岛村民依托南诏风情岛景区和名人效应,以农家乐的形式开展旅游接待服务,在双廊走出一条成功之路,岛上一改过去脏、乱、差的局面,环境卫生得到彻底改变,上岛旅游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虽然只收一点卫生费,但月收入都在3万元以上,使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长育村依托自身优势,在巩固粮食、烤烟、大蒜种植的基础上,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引进外资,创办大型养鸡场、鸵鸟养殖场和养猪场,项目启动有力促进该村的经济发展。伙山、石块两个村抓住山区面积大的特点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契机,大力发展核桃种植产业和经济林果业,种植核桃2000多亩,改造旧犁园800多亩,走出了一条符合山区发展的路子。
总之,在新农村建设中,坚持抓生产发展,抓基础设施建设,抓村容村貌和环境整治,抓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积极培植富民产业,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基础设施有了明显改善,社会事业有了很大发展。种田不交税、上学不交费、看病不太贵、吃水不用挑、做饭不冒烟、看戏不出门的格局基本形成。

词条图册
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