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编码DNA绰号的由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6-12

在生物学的广阔领域中,基因被赋予了重要角色,它们是DNA中的特殊序列,负责编码特定的蛋白质,就像夜空中璀璨的星星,散布在人类的遗传蓝图——基因组中。然而,这些星星之间的广大区域并非全部参与编码,有些DNA片段并未具备产生蛋白质的能力,被称为"非编码DNA"。


关于这些非编码DNA的命名,源自于加州理工学院的大野·乾在1972年的洞察。他将其比喻为"垃圾基因",因为它们的功能长期以来并不明确。早期的研究曾估计,人类基因组,即所有遗传信息的总和,包含大约10万个基因。然而,这个数字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到21世纪初已减至2至3万个。这表明,尽管基因数量众多,但它们所占据的DNA序列仅占人类基因组的2%左右,剩下的98%被看作是"无用的垃圾"。


因此,非编码DNA的占比远超我们最初的认识,它们的存在虽然看似无意义,但可能在生物学的复杂网络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科学家们仍在探索这些"垃圾"的奥秘,以揭示它们在基因表达调控、遗传信息的存储和传递等方面可能扮演的角色。每一处看似无用的角落,都可能隐藏着生命的神秘面纱。
扩展资料

非编码DNA(或称“垃圾DNA”),是指不包含制造蛋白质的指令,或是只能制造出无转译能力RNA的DNA序列。此类DNA在真核生物的基因组中占有大多数。有很长的一段时间科学家们没有认为这些非编码的作用,因此,这些重复的DNA片段被冠以垃圾DNA的称号。随着时间的推移,科学家们对垃圾DNA的认识逐渐深入,慢慢地发现其实很多非编码DNA有着其独特的作用,它们在基因剪切等方面起重要的作用。

    官方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