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游|祖庙,圣域最深处,有人间的烟火气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3
我在佛山长大,家里有人信佛,小时候逢节假日,常和家人一起到仁寿寺吃斋饭。仁寿寺的斋饭做得很好,寺庙外的人吃出来的依旧是寺庙外的味道。

祖庙和仁寿寺在同一条路上,印象中却从未和家人一起进去游玩过。后来搬家,素食店也多了起来,便鲜少再去了。今日碰巧在附近办事,见天色尚早,就起了逛园子的心思。

祖庙,不是寺庙,这里供奉着北方玄武大帝,有少见的黄飞鸿真人照,有孔庙,有叶问堂,还有唱戏用的万福台,独独没有佛像。与其说是庙,更像是一座集政权,族权等为一体的民俗大观园。

佛山所有出名的值得考究的东西,诸如木雕、砖雕、石雕、陶塑、灰塑、铁铸这类的,大多都能在祖庙,或者说是祖庙博物馆里看到代表作。

这座博物馆跟别处的不太一样,并没有严格的馆内外之分。进了门,目所能及的,都是展品,有仿制的,也有得是上年头的物件。

庙内石雕很多,大都是狮和龙。佛山有舞狮的文化,逢假期庆典,必要有舞狮助兴。在黄飞鸿纪念馆中,每日都会有舞狮表演。我去了几次,总是错过,实在遗憾。

进门往左,第一眼看见的,是叶问堂。说起叶问,不得不谈咏春。佛山是武术之乡,江湖已经不再是那个江湖,佛山无影脚也只能在电影里看看。唯有咏春,被传承得很好。

在佛山,学咏春拳的地方比跆拳道馆容易找。

我也是学过两手的,许久未曾练习,动作已经忘了不少。只是还记得,教我的师兄,长得挺好看的。

和传统的中国武术一样,咏春拳没有“速成”的说法。不扎扎实实的学个七八年,打出来的拳空有架子,没有骨和气。

这刀,我见师兄耍过。在学校晚会上,他老人家这把双刀耍得很是出色,吸引了不少迷妹。

离开叶问堂,往前走,能看见铁炮,便是到了褒宠牌坊。每一处屋棱,每一笔描金,每一块青石板都有时间的影子和岭南的味道。

祖庙里没有西方极乐世界的禅香味,装满了人间的烟火气。老人家年纪大了,家里每人陪着说话,带上老棋盘,拧着泡着铁观音的水杯,晃悠悠的走进院子里,自会有棋友凑上来。没有棋盘也不要紧,看得手痒了,起劲了,就来上一盘,杀他个片甲不留。

穿过园林,穿过长廊,再走就到了黄飞鸿纪念馆。屋檐上的雕塑和描金,让白墙青瓦平添几分肃穆和奢华。极限挑战第三季曾在这里取景,综艺节目里罗志祥学会了佛山无影脚,小绵羊修成了蛤蟆功。

穿过长廊,穿过一扇又一扇刻满精致图案的木门,跟着鼓声和叫好声,就能找到舞狮场。依旧是晚了一步,只能拍到表演结束后披着校服外套,还没来得及换下舞狮服的少年。

下午四点的阳光在红柱子上投下的光影很好看,明暗的层次感是光的馈赠。倾斜度较大的屋顶设计,蕴藏排水和散热的考量。

双龙壁的后面,就是整个祖庙古建筑群的心脏,藏着祖庙之所以为祖庙的答案。

踏上紫霄宫的台阶,心中只剩庄严和肃穆,喧哗,嗔笑都是不合规矩的,突生一种难以表达的厚重感。南国桃园里的大雄宝殿,是我佛慈悲,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的敞阔和恢弘,是渡。而祖庙里的紫霄宫,是荡魔除障,有相脱生,持念平等,悉灭险峻贪嗔的敬畏和庄严,是恕。

紫霄宫正殿供奉着北方玄武大帝,铜像身长九尺五寸,重2.5吨。

北帝被百姓视作北方七神之宿,镇北方,主风雨,为阴阳交化万物之象征,为戈事之主持,为司命之神,注生。

北帝铜像前设有功德箱和红布蒲团,时有跪拜者。他们中有穿着香云纱,描了眉的老人,也有polo衫配牛仔裤的青年。双手合十,默念所求事,心怀虔诚,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

万福台,顺治年间就有人在上面唱粤剧,逢演出台下必宾客满座,至今依旧。万福台上的戏,原本不是唱给人看的,唱的也大多是济世,讼世之作,以求北帝庇佑,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各路戏班,也都以能登上万福台为荣。

出了万福台,下一个是北帝展馆,也是祖庙博物馆里最精彩的部分。

也许北帝展馆才是我们印象中的现代化博物馆,关于北帝的传说和岭南传统的“三雕两塑”和铁铸的疑问都能从这里得到一个相对完整的回答。馆内展品众多,结合现代化的投影设备和游戏软件,寓教于乐,适合带小孩子参观。

出了北帝展馆,抬头就是孔庙。供奉着道家祖师的地方给儒家圣人留了一席之地,怪哉,怪哉。

为激励佛山学子发奋学习,祖庙在此开设了儿童开笔典礼,承袭祖制,为孩童举行开蒙仪式。奏礼乐,聆师训,赠期景红条,感先贤志向,敲启智钟,以状元井中水浸状元巾,朱砂点额,礼成。

祖庙博物馆中的孔庙,并未遵循文庙的规制,除孔圣殿外,原建筑中的其他部分已荡然无存。这种纪念儒家圣贤和尊孔的活动,也带着浓郁的族权宗祠色彩。

要进祖庙博物馆参观,需先往前走两步,在售票大厅里买票,一张二十,六十以上半价,支持微信购票。

售票大厅是这两年新建的,两三层的建筑物,对外开放两处,售票厅和纪念品商店。

每次来祖庙,都能见到他不同的新和旧。这次停留的时间不多,若有机会,定要再来。

祖庙这座博物馆,陈列的不只有展品,还有人间的烟火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