鹤林玉露的文言文翻译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10-05

1. 文言文,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的翻译

张无垢谪①横浦,寓②城西宝界寺。

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③辄④执⑤书立窗下,就⑥明⑦而读。如是者⑧十四年。

洎⑨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选自北宋· 罗大经 《 鹤林玉露 》) 译文 张无垢被贬官到横浦后,住在城西的宝界寺。

他的寝室里有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依靠着晨光读书。像这样(坚持)十四年。

等到他回到北方后,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到现在依然还存在。 注释 张无垢:即作者罗大经( 有争议 ),南宋时人,自号无垢居士,因触怒秦桧而受降职 谪(zhé):被贬官;降职远调( 封建时代 把高级官员降级并调到边远的地方做官)。

寓:住在。 昧爽:拂晓,破晓;天刚亮。

昧,昏暗。爽:明朗,清亮。

辄:总是 执:拿着。 就:依靠。

明:动词作名词,阳光 如是者:像这样。 洎(jì):等到 。

趺(fū):同“跗”,脚背。 然:……的样子。

犹:仍然。 横浦:古水名。

即今广东北江翁源浈水。

2. 鹤林玉露文言文翻译

张无垢谪①横浦,寓②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③辄④执⑤书立窗下,就⑥明⑦而读.如是者⑧十四年.洎⑨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选自北宋· 罗大经 《 鹤林玉露 》)\x0d译文\x0d张无垢被贬官到横浦后,住在城西的宝界寺.他的寝室里有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依靠着晨光读书.像这样(坚持)十四年.等到他回到北方后,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到现在依然还存在.\x0d注释\x0d张无垢:即作者罗大经( 有争议 ),南宋时人,自号无垢居士,因触怒秦桧而受降职\x0d谪(zhé):被贬官;降职远调( 封建时代 把高级官员降级并调到边远的地方做官).\x0d寓:住在.\x0d昧爽:拂晓,破晓;天刚亮.昧,昏暗.爽:明朗,清亮.\x0d辄:总是\x0d执:拿着.\x0d就:依靠.\x0d明:动词作名词,阳光\x0d如是者:像这样.\x0d洎(jì):等到 .\x0d趺(fū):同“跗”,脚背.\x0d然:……的样子.\x0d犹:仍然.\x0d横浦:古水名.即今广东北江翁源浈水。

3. 文言文,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的翻译

张无垢谪①横浦,寓②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③辄④执⑤书立窗下,就⑥明⑦而读。如是者⑧十四年。洎⑨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选自北宋· 罗大经 《 鹤林玉露 》)

译文

张无垢被贬官到横浦后,住在城西的宝界寺。他的寝室里有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依靠着晨光读书。像这样(坚持)十四年。等到他回到北方后,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到现在依然还存在。

注释

张无垢:即作者罗大经( 有争议 ),南宋时人,自号无垢居士,因触怒秦桧而受降职

谪(zhé):被贬官;降职远调( 封建时代 把高级官员降级并调到边远的地方做官)。

寓:住在。

昧爽:拂晓,破晓;天刚亮。昧,昏暗。爽:明朗,清亮。

辄:总是

执:拿着。

就:依靠。

明:动词作名词,阳光

如是者:像这样。

洎(jì):等到 。

趺(fū):同“跗”,脚背。

然:……的样子。

犹:仍然。

横浦:古水名。即今广东北江翁源浈水。

4. 【鹤林玉露阅读答案】

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 【原文】 张无垢谪横浦,寓城西宝界寺.其寝室有短窗,每日昧爽执书立窗下,就明而读.如是者十四年.洎北归,窗下石上,双趺之迹隐然,至今犹存. 【译文】 张九成被贬官到横浦,住在城西的界寺.他住的房间一扇短窗,每天天将亮时,他总是拿着书本站在窗下,就着微弱的晨光读书.这样一直坚持了十四年这久.等到他回到北方了,在窗下的石头上,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阅读训练】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张无垢谪横浦 ②每日昧爽辄执书立窗下 ③就明而读 ④如是者十四年 2.翻译划线的句子. 3.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 A.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如是者十四年 B.其如土石何 其寝室有短窗 4.这个故事叙述张九成勤奋学习的事迹.‚天才出自勤奋‛这是古今学者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真理,请举出几个古今中外的有关这个方面的例子. 答案:(七)1.①降职远调贬官②总是③光,光亮④这 2.双脚踏出的痕迹还隐约可见. 3.A 4.略。

5. 文言文,张无垢勤学《鹤林玉露》的翻译

苗刘之乱,张魏公在秀州,议举勤王之师。一夕独坐,从者皆寝,忽一人持刃立于烛后,公知为刺客,徐问曰:“岂非苗傅、刘正彦遣汝来杀我乎?”曰:“然!”公曰:“若是,则取吾首去可也。”曰:“我亦知书,宁肯为贼用?况公忠义如此,岂忍害公?恐公防闲不严,有继至者,故来相告尔!”公问:“欲金帛乎?”笑曰:“杀公何患无财?”“然则留事我乎?”曰:“我有老母在河北,未可留也。”问其姓名,俛而不答。摄衣跃而登屋,屋瓦无声。时方月明,去如飞。明日,公命取死囚斩之,曰:“夜来获奸细。”公后尝于河北物色之,不可得,此又贤于鉏麑矣!孰谓世间无奇男子乎?殆是唐剑客之流也。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

译文:

苗傅、刘正彦作乱时,魏公张浚在浙江嘉兴,商讨举兵以清王室之患。一天晚间独坐之时,随从都睡了,忽见一人拿着刀站在烛架之后。张知是刺客,从容不迫地问:“莫非苗、刘二人派你来杀我么?”回答:“是的!”张说:“要是这样,把我的脑袋拿去吧!”那人说:“我也读过书,岂肯给贼人效力?况且我公如此忠义,怎忍下手?只怕我公防卫不严,还有陆续派来的人,所以来通知一声。”张问:“想得到金银绢帛么?”他笑了笑说:“杀掉我公,还愁没有钱?”张又问:“那么留下来当差行么?”他回答:“我还有老娘在河北,不可留。”问他的姓名,低着头不出声,撩衣一跃上房,瓦片没一点响动。当时月白如昼,他飞一样的消逝了。明天,魏公取出死囚一名斩首,说;“这是夜间捉到的奸细。”魏公后来常常到河北去打听,始终不见此人。这又比刺赵盾的鉏麑强多了!谁说世上没有奇男子呢?大概是唐代剑客之流吧!

原注:鉏麑:春秋时晋国力士,晋灵公恨大臣赵盾多次进谏,派其行刺。清晨前往,见盾盛服将朝,坐而假寐,不忍下后,退而触槐自杀。事见《左传 宣公二年》。

按本篇实有其事,《宋史 张浚传》:“初,浚次秀州,尝夜坐,警备甚严,忽有客至前,出一纸怀中曰:‘此苗傅、刘正彦募贼公赏格也。’浚问欲何如?客曰:‘仆,河北人,粗读书,知逆顺,岂以身为贼用?特见为备不严,恐有后来者耳。’浚下,执其手,问姓名,不告而去。浚翌日斩死囚徇于众曰:‘此苗、刘刺客也。’私识其状貌物色之,终不遇。”

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金人攻扬州,高宗仓皇渡江出逃,大将王渊与内侍康履护驾至镇江。奉国军节度使刘光世未赶上护驾,怕高宗怪罪于他,便在驾前哭泣诬告王渊专管江上海船,不给他所部兵马渡江。渊一气之下,斩江北都巡检皇甫佐以自解。自此,渊失众将心。统制官苗傅自负世代为将,因渊被重用,嫉妒不服。时,宦官康履专权,与渊关系甚密,及渊入枢密府,傅等疑其由康履推荐,由此更怀恨在心,便暗中与威州刺史刘正彦密谋,以除宦官为名,设伏兵于城北桥下,待渊退朝,一拥而上,将其擒拿,诬以勾结宦官谋反,先斩渊,后杀康履等宦官百余人。逼高宗退位,拥立先皇幼子赵旉为帝,改元明受,隆祐太后垂帘听政。苗、刘二人以为妇人孺子执政,可以为所欲为。苗傅、刘正彦发动的这场叛乱,史称“苗刘之乱”。

在这次叛乱中,在秀州拥有重兵的韩世忠的儿子以及夫人梁红玉也被叛军扣压。但韩世忠善于用兵,作战勇敢,威名素著,苗傅等人对他颇为忌惮,对梁红玉母子颇为客气。

叛乱发生之后,宋高宗的行动已是毫无自由,宰相朱胜非与隆裕太后密商,派梁红玉出城,驰往秀州,催促韩世忠火速进兵杭州勤王,并由太后封梁红玉为安国夫人,封韩世忠为御营平寇左将军。这里商量妥当,朱胜非就对苗傅说:“韩世忠听到事变后,不立即前来,说明他正在犹豫,举棋不定,如果你能派他的妻子前往迎接,劝韩世忠投奔你,那么你力量大增,别的人就用不着惧怕了。”苗傅听后大喜,认为是一条好计,立即派梁红玉出城,梁红玉回家抱了儿子,跨上马背,疾驰而去,一昼夜赶到秀州。韩世忠在了解了一切情况后,当即会同张浚、刘光世,带兵平定了苗傅等人的叛乱。苗傅、刘正彦被生擒,后被凌迟处死。高宗复位后,下令为王渊等人平反,追赠王渊开府仪同三司,累加少保,并升任韩世忠为武胜军节度使,不久又拜为江浙制置使。

是这个吗?

6. 【鹤林玉露的字词解释,及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意思鹤林玉露是文言

《鹤林玉露》,笔记集.宋代罗大经撰.罗大经(1196—1242)字景纶,号儒林,又号鹤林.取杜甫《赠虞十五司马》诗“爽气金无豁,精淡玉露繁”之意写成笔记《鹤林玉露》一书.目 绳锯木断 发音 shéng jù mù duàn 释义 用绳当锯子,也能把木头锯断.比喻力量虽小,只要坚持下去,事情就能成功.出处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水滴石穿水一直下滴,时间长了能把石头滴穿.比喻只要坚持不懈,细微之力也能做出很难办的事.也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原始:《汉书·枚乘传》:“泰山之溜穿石,单极之绠断干.水非石之钻,索非木之锯,渐靡使之然也.”后引: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十卷:“乖崖援笔判云:'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7. 学过《龚遂治渤海郡》和《鹤林玉露》的快进阿

译文]龚遂,字少卿,是山阳郡南平阳县人.因为通晓儒学做了官,做到昌邑王国的郎中令,为昌邑王刘贺效力.汉宣帝刘询即位,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渤海及其邻郡年成不好,盗贼纷纷出现,当地郡守无法捉拿制服.皇上想选拔善于治理的人,丞相御史推荐龚遂可以胜任,皇上任命他做渤海郡太守.当时龚遂已经70多岁了,被召见时,由于他个子矮小,宣帝远远望见,觉得跟传闻中的龚遂不相合,心里有点轻视他,对他说:“渤海郡政事荒废,秩序紊乱,我很担忧.先生准备怎样平息那里的盗贼,使我称心满意呢?”龚遂回答说:“渤海郡地处海滨,距京城很远,没有受到陛下圣明的教化,那里的百姓被饥寒所困,而官吏们不体贴,所以使您的本来纯洁善良的臣民偷来您的兵器,在您的土地上玩玩罢了.您现在是想要我用武力战胜他们呢,还是安抚他们呢?”宣帝听了龚遂的应对,很高兴,就回答说:“既然选用贤良的人,本来就是想要安抚百姓.”龚遂说:“我听说治理秩序混乱的百姓就如同解紊乱的绳子,不能急躁;只能慢慢地来,然后才能治理.我希望丞相御史暂时不要用法令条文来约束我,让我能够根据实际情况,不呈报上级而按照最有效的办法处理事情.”宣帝答应了他的要求,格外赏赐他黄金物品派遣他上任.(本文已被浏览148次)查找更多关于[汉书《龚遂治渤海郡》原文及译文]的信息。

8. 翻译一段古文,张居正大传中的

张居正《与王继津论君臣之义》【原文】唐虞之世,九官十二牧,师师济济,各效其能,岂必人为禹稷,位皆百揆,而后惬于心哉?诚欣于时世之遇也。

方今尧舜在上,属任忠贤,仆躬履贯鱼之行,寤寐孜孜,用天下贤者,效之于上。士生于今,义无所逃,以其时则可矣。

公乃独傲然远引,慨慕巢由,嘲哂禹契,欲自越乎不可逃之分,而背乎不易得之时,此愚蒙之所未譬也。虽然,人各有志,何可相强?聊为道其区区如此,惟高明裁之。

【译文】唐尧和虞舜的时代,(天下)设有九个中央大官十二个州的官员,人才济济,(大家)各自(为国家)效力,岂能人人一定都称为大禹、后稷,职位都在宰相,而后才能心里痛快呢?实在是为遇上这样美好的时代而高兴啊。如今像尧舜一样的圣君在上,任用忠心贤明之人,我亲身履行向皇帝推荐贤才的职责,日夜勤勉,任命天下的贤才,为皇上效力。

士人生在当今的时代,在道义上无所逃避,根据时势来做就可以了。您却高傲地远游,慨叹仰慕巢父、许由那样的隐士,嘲笑夏禹和契那样的贤才,自己想逃过不可逃避的本分,而背弃不易遇到的美好时代,这是愚昧不明的心还没有通明啊。

虽然这样,但是人各有志,怎么能够勉强您呢?暂且为您说一说我如此的心意,只希望高明的人来裁断是非吧。【注释】1、唐虞:唐尧与虞舜的并称。

亦指尧与舜的时代,古人以为太平盛世。《论语·泰伯》:“唐 虞之际,于斯为盛。”

《史记·汲郑列传》:“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宋刘过《沁园春·寿》词:“平章处,看人如伊吕,世似唐虞。”郭沫若《星空·孤竹君之二子》诗:“我好像置身在唐虞时代以前。”

2、九官:古传舜设置的九个大臣。《汉书·刘向传》:“臣闻舜命九官,济济相让,和之至也。”

颜师古注:“《尚书》:禹作司空,弃后稷,契司徒,咎繇作士,垂共工,益朕虞,伯夷秩宗,夔典乐,龙纳言,凡九官也。”唐杜牧《上李太尉论 *** 书》:“虽九官事舜,十人佐周,校于太尉,未可为比。”

后泛指九卿六部的中央官员。《南齐书·乐志》:“六典联事,九官列序。”

宋叶适《纪纲一》:“自尧舜已来,外有岳牧,内有九官,一以制度,颁以文告。”3、十二牧:传说中舜时十二州的长官。

《书·舜典》:“咨十有二牧。曰:食哉惟时,柔远能迩,惇德允元,而难任人,蛮夷率服。”

蔡沉集传:“十二牧,十二州之牧也。”明唐顺之《廷试策》:“虽哲如尧舜,而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内则九官、十六相以为岳牧之倡,外则四岳、十二牧以任总领之责。”

清侯方域《朋党论下》:“昔者圣明之世,元恺之贤,必与九官、十二牧相知者也。”后泛指古代地方长官。

清魏源《〈圣武记〉叙》:“尝观周、汉、唐、宋、金、元、明之中叶矣……人见其材云布乎九列、十二牧,而不知其槁伏于灌莽也。”4、师师:众多貌。

宋苏轼《紫宸殿正旦教坊词》:“欲识太平全盛事,师师鵷鹭满云台。”章炳麟《肃政箴》:“师师群吏,布在九共。”

5、济济:众多貌。《诗·大雅·旱麓》:“瞻彼旱麓,榛楛济济。”

毛传:“济济,众多也。”唐卢纶《元日早朝呈故省诸公》诗:“济济延多士,跹跹舞百蛮。”

郑观应《盛世危言·西学》:“数年之后有不人才济济者,吾不信也。”李劼人《 *** 》第三部第九章:“偌大的广场,已是人众济济。”

6、百揆(kuí):总理国政之官。《书·舜典》:“纳于百揆,百揆时叙。”

蔡沉集传:“百揆者,揆度庶政之官,惟唐虞有之,犹周之冢宰也。”《旧唐书·代宗纪》:“唐虞之际,内有百揆,庶政惟和。”

宋王安石《夔说》:“将有治于天下,则可以无相乎,故命禹以宅百揆也。”明张居正《赠毕石庵宰朝邑叙》:“昔者帝舜起匹夫,摄百揆。

及为天子,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好问,好察迩言。”7、惬心:快心,满意。

《后汉书·杨彪传》:“司隶校尉阳球因此奏诛甫,天下莫不惬心。”唐元结《游潓泉云泉上学者》诗:“惬心则自适,喜尚人或殊。”

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常有一词作成,自己亦既惬心,似乎不必再改。”8、属任:委任,任用。

《史记·萧相国世家》:“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汉荀悦《汉纪·高祖纪二》:“项王喑呜叱咤,千人皆靡,然不能属任贤将,特匹夫之勇耳。”

宋苏辙《论张颉不可用札子》:“臣屡以为言,而朝廷属任义问之意不衰。”清徐乾学《通议大夫纳兰君墓志铭》:“于此亦足以知上所以属任之者非一日矣。”

9、仆:用于自称的谦词,我。10、躬履:亲身履行。

《孔丛子·嘉言》:“(仲尼)言称先王,躬履谦让。”《汉书·宣帝纪》:“孝武皇帝躬履仁义。”

《北史·裴侠传》:“侠躬履俭素,爱人如子,所食唯菽麦盐菜而已。”11、贯鱼:《易·剥》:“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

王弼注:“贯鱼,谓此众阴也,骈头相次,似贯鱼也。”高亨注:“贯,穿也。

贯鱼者个个相次,不得相越,以喻人有排定之顺序……爻辞言:统治者如贯鱼之排定顺序,用宫人而宠爱之,轮流当夕,则宫人不致争宠吃醋,相妒相轧,乃无不利。”后因指以次进御,不偏爱。

《后汉书·文苑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