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话的语气,决定了你的运气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2
1

你说话的语气,藏着你的修养

蔡康永有一句话:“你说什么样的话,你就是什么样的人。”

意思是一个人说话的内容,代表着一个人的形象。

同样,说话的语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修养。

宋庆龄,风华永存的一代奇女子。

15岁那年,宋庆龄去美国女子大学留学。

有一次,班上在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说:

“那些所谓的文明古国,特别是亚洲的中国,已经被历史淘汰了。”

宋庆龄听到后连连摇头,但没有打断他,而是耐心等他说完。

然后站了起来,用坚定而柔和的语调反驳了美国同学所说的话:

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

有人说中国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它不会永远睡下去。

总有一天,它的吼声将震惊世界。

因为它有广阔的土地,勤劳的人民,悠久的历史,富饶的物产,有无数革命志士,为了它的振兴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说完之后教室里面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这柔和的声音,犹如一阵春风,直击美国同学的内心,比大声责骂更来得彻底。

虽是柔声细语,却能极致温和有力。

有人这样形容过宋庆龄的声音,就像莎士比亚书中写的一样:“她的声音柔和、安详。”

其实,宋庆龄不止是在公共场合说话温和。

对家人朋友,或者陌生人、敌人,她也依旧能以春风般的语气和他人进行对话。

正所谓有理不在声高。

强势的语气也许会让人信服,但温情的言语实则更让人心服。

言语,是最有效的药方,也是最锋利的刀刃。

好的语气,能让人如沐春风,也能事半功倍。能化解尴尬,也能解决各种问题。

语气不同,说话的效果不同。

在公共场合,温和的语气,体现的是对别人尊重。

和家人交流,温和的语气,体现的是对家庭的爱和包容。

和陌生人说话,温和的语气,可以给你带来更多好人缘。

温和,不是妥协,而是一种极致的力量。

温和,是一种无法抗拒的魅力。

2

你说话的语气,决定了一个家的温度

前几天,约了好久没见面的老友吃饭。

刚吃完没多久,好友佟年就接到了老公的问候电话。

“你需要我来接吗?这么晚我不太放心你。”

“不用,我们有几个人呢,等会我自己坐车回家。”

“那你可得小心呀,上车了就给我发信息,我到路口来接你。”

听着电话里温柔绵密的对话,旁边的好友打起趣来:

“你们都结婚这么多年了,你老公说话还是这么温柔呀。”

佟年笑着说:

“是啊,他说话一直都是这种温文尔雅的感觉。其实,不止是对我,对身边的人,对孩子都是这种温文尔雅的感觉。

更神奇的是,在他的影响下,我现在说话都变得温柔多了,和自己父母少了很多矛盾。

平时和他发生矛盾,想吵都吵不起来。”

语言,真是神奇的东西。

温和的语言,就像黑夜中的一盏明灯,给孩子其善意引导,给家人带来温暖。

《奇葩说》里说过这么一句话:

“人生的困扰,说到底,十之八九,问题都出在人际关系。

而人际关系的困扰,说到底,十之八九,都是因为沟通出了问题。”

在生活中,同样一句话,不同的语气,起到的效果会截然不同。

尖锐的语气容易引发矛盾,造成家庭隔阂,拉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消磨彼此的感情。

而温和的语气可以化解双方的误会,让彼此换位思考,让两颗心靠得更近。

柔声细语,是一个家庭最好的家风。

愿我们都能边学边爱,和世界、和家人好好相处。

3

你说话的语气,决定了你的运气

三毛曾说:“我笑,便面如春花。定是能感动人的,任他是谁。” 

好的语气就像明媚的阳光,拥有温暖内心的力量。

语气好的人,运气都不会差。

在《红楼梦》里有一个角色——不管是书里还是书外,都受到人人欢迎。

那就是薛宝钗。

在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大家玩起了行酒令。

轮到黛玉行令时,她脱口说出了 “良辰美景奈何天”、“纱窗也没有红娘报”。

敏锐的宝钗,一下听出了这些句子来自于禁书《牡丹亭》。

但她没有当场戳穿黛玉,而是事后把黛玉拉到旁边。轻声地进行自嘲,表示自己看过《牡丹亭》。

这样一来,既保全了黛玉的面子,又成功拉拢了黛玉。

从那以后,黛玉逢人便说宝钗好,两人的关系也更亲密了。

语言都是有温度的,决定温度的正是你说话的语气。

好的语气,是一个人最极致的、最暖心的表达。

蔡康永曾说:

“说话是一件我们靠用一点心,就可以不断进步的事。尽管说话一定涉及别人,就像在路上开车一样……

但不能因为别人乱开车,我们也就跟着豁出去乱开,因为事关自己的人生幸福。”

还记得武汉火车站的面馆的砍人事件吗?

冲突的原因很简单,只是因为面涨了一块钱。

本来可以好好说的事情,结果因老板一句:

“我说多少钱就多少钱,吃不起就别吃,给老子滚!”

却不想遇到了烂人,最后丢了性命。

如果老板能够温和的解释:

“不好意思,因最近物价上涨了,所以我们的面价也涨了一块,请谅解。”

事情可能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圣经》里说:“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语暴戾,触动怒气。”

其实也是在告诫大家,与人交流要和善温柔,不要以怒引怒。

作家毕淑敏曾讲过这么一个故事。

在医学课上,老师问大家:

“用酒精消毒的时候,什么浓度为好?”

很多人都回答是越高越好,老师摇摇头说:

“太高浓度的酒精,会使细菌的外币凝固成一道屏障,后续的酒精杀不进去,细菌在壁垒后依然活着。

最有效的,是把酒精的浓度调得柔和一些,润物无声地渗透进去,效果才佳。”

毕淑敏说,那是她第一次明白了,柔和有时比风暴更有力量。

确实如此。

柔和,是一种特别的内在力量。

能化解很多矛盾,能驱散不安的心绪,能安慰受伤的心灵。

能滋养温馨的家庭,也能让世间开出最美的花。

愿大家都能好好说话,用温和的言语,活出自己的春天,被世界温柔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