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山街道的龙山三珍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30

神奇古老的土地培育出了独具特色的名优特产——龙山黑陶、龙山小米、龙山豆腐被誉为“龙山三珍”,其中龙山小米被认定为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
龙山文化的代表作——黑陶已绝迹数千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催绿了祖国原野,也使龙山黑陶奇葩重新绽放艳丽。龙山蛋壳黑陶以“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声如磬,掂之飘忽若无,敲之铮铮有声”而闻名于世,而今,龙山街道办事处不仅研制成功蛋壳陶,而且增加了仿古、人物、动物、花瓶、文房四宝等多门类、多品种的制品,产品获得北京国际博览会银奖,不仅畅销国内,在国外尤其是周边国家也有很大市场。
龙山小米曾为贡米,据说为乾隆皇帝到章丘时御定。谷子在中国有近万年的种植历史,西河遗址的聚落种植谷子必然有一定水平。龙山境内的肥水沃土又为种植谷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龙山小米色金黄、粒大圆,煮后米油飘浮厚厚一层,香味四溢,有“一家做饭四邻香”之誉。据省食品质量检测站分析检验,龙山小米含淀粉64%、蛋白质14.3%、脂肪3.6%,人体所需氨基酸及微量元素钙60%、铁44%、锌34%。龙山小米是哺育婴幼儿和老人病者保健食品,尤其是糖尿病人的理想保健食品。
龙山小米。境内著名特产龙山小米已有2000多年的种植历史,为清代全国四大贡米(金谷米、龙山米、沁州米、桃花米)之一,以其性粘、味香、富有油脂而闻名于世,价格昂贵,被誉为“龙米”。
据传说,清乾隆皇帝出巡,路经龙山下榻用膳,接驾的是章丘西关名门望族高如恂。为博得乾隆欢心,高家摆出山珍海味,辅以锦歌艳舞,皇帝不悦。高如恂忽然想到了龙山小米。在乾隆皇帝用“小饭”(点心)的时候,高如恂急忙启奏道:“奴才备有龙米金汤,望万岁品尝。”乾隆皇帝听后寻思:羹汤之类,朕不知喝过多少,这“龙米金汤”未曾听过,随传旨速上。当银碗金汤端上时,乾隆细观,碗中汤色金黄,粘凝均匀,表面氤氲浮着一层米油之气,未曾入口,香气早已入鼻,入口之后,更感浓香外溢。乾隆食后意犹未尽,一边回味,一边赞誉:“真乃银碗金汤!‘龙米’之说出自何处?”高如恂答道:“此米产于县邑西南龙山镇石人坡,故名‘龙米’。”乾隆大悦,随传旨速集龙米数斗,一半送京城赐朝中大臣们品尝,一半随驾携带,分赐沿途地方官员。并传下口喻:龙山小米乃上乘佳品,后岁岁朝贡。后亲题“天开寿域”四个大字赐予高如恂。
龙山小米产地以龙山街道办事处北石人坡为中心,南至白谷堆,北至兰家庄,西至芦家寨(历城区),东至平陵城,方圆5公里。尤其以龙山村石人坡的400亩地最为闻名。这一带的适宜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加上传统的栽培技术,最宜谷子的生长发育。所以龙山小米籽大粒圆,色泽金黄,性粘味香,营养丰富。特别是煮粥时,表面浮一层黄亮的米质油,是产妇、老人的佳补食品。济南有名的“八宝粥”“王家甜沫”等小吃,均用龙山小米做原料。据中国农科院化验,龙山小米蛋白质、脂肪、赖氨酸、淀粉、维生素含量均超过其它小米。
使人啧啧连声、不断称奇的还有龙山豆腐。龙山豆腐是不用卤、不用石膏,而是用龙山特有的井水点浆做成的豆腐。其特点是质白胎嫩、细腻滑口、富有韧性,拌、煎、炒、煮都不破碎,且越煎越煮越鼓胀。因其特殊的风味,声名远扬。龙山豆腐不仅吃起来滑嫩,不苦不涩,而且各种做法有各种做法的味道。有这样一个传说:龙山一个叫王致和的,因做的豆腐好吃,突发奇想,带豆腐去京城给皇帝进贡,皇帝一定喜欢。可那时交通不便,等他将豆腐带到北京,豆腐却臭了,他不禁叫苦连天,回家的盘缠也不够了,没办法,臭豆腐也得想办法吃了。可也奇,臭豆腐也有臭豆腐的美妙味道,于是,一种名吃也就此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