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是什么?为什么有人力这么大。有人力这么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3-12-10
词语解释基本信息  lì   ①力量,力气,动物筋肉的效能:身强~壮。 引:1.身体器官的效能:目~,脑~。 2.一切事物的效能:电~,药~,浮~,说服~,生产~。   ②用极大的力量,尽力:~战,据理力争。   ③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叫力。力有三个要素,即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五笔:LT   部首:力   内码:529B   笔顺:35 字形来历  “力”是个象形字。“力”字在甲骨文中的形体:   ① 有学者认为:力颇像古代的犁形,上部为犁把,下部为耕地的犁头,古代称为“耒耜(lěisì)”。耕田要用力,所以“力”字就用为“力量”之“力”。   ② 有学者认为:力是手连臂的象形,手和臂加起来表示有力量。   ③ 有学者认为:力像“人筋之形”。《说文》:“力、筋也。象人筋之形。”筋下曰:肉之力也。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 详细释义  〈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耒形,有柄有尖,用以翻地。用耒表示执耒耕作需要花费力气。“力”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体力,力气)   1. 同本义 [effort;physical strength]   力,筋也。像人筋之形。——《说文》。筋下曰:肉之力也。二篆为转注。筋者其体,力者其用也。   其行之以货力。——《礼记·礼运》。注:“筋骸强者也。”   力农数耘。——《汉书·食货志》。注:“谓勤作之也。”   有力如虎,执辔如组。——《诗·邶风》   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以缚背刃,力上下,得绝。——唐·柳宗元《童区寄传》   吾力足以举百钧,而不足以举一羽。——《孟子·梁惠王上》   又如:四肢无力;力人(力气很大的人);力尽神危(力气精神都疲惫到极点);力软筋麻(力尽筋疲。筋疲力尽);力屈(力竭);力尽(力气用尽);力竭(力气用尽)   2. 力量 [force;power;strength]   战疾力。——《汉书·灌婴传》。注:“强力也。”   愿将军量力而处之。——《资治通鉴》   朽蠹不胜刀锯力,匠人虽巧欲何如?——韩愈《题木居士》   盛夏力作。——宋· 苏轼《教战守》   又如:力劣(力量薄弱);力薄(力量薄弱)   3. 能力 [ability;capability]   欲为陛下所为者甚众,顾力不能耳。——《史记·淮阴侯列传》   又如:理解力;才力(才能;能力);脑力(人的记忆、理解、想像等的能力);力用(能力和作用);力怯(力小胆怯)   4. 威力;权势 [power;might;influence]   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孟子》   又如:权力(政治上的强制力量);暴力(强制力;武力);力征(以武力征伐);力正(以武力征伐);力制(以权力统御、控制);力攻(以武力攻伐);力役(以武力征伐);力政(以武力为政,暴政)   5. 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凡能使物体获得加速度或者发生形变的作用都称为力 [force]。如:摩擦力;斥力;引力;合力;冲力;压力;阻力;推力;拉力   6. 劳役;仆役 [penal servitude;forced labour;(domestic)servant]   为力不同科,古之道也。——《论语》   又如:力役(劳役);力征(力役之征)   7. 本指制法成治之功,后泛指功劳 [merit]   事功曰劳,治功曰力。——《周礼》   拥佑太子,颇有力焉。——《汉书》   8. 兵士 [soldier]   率见力决战。——《宋书·谢诲传》   9. 姓   〈动〉   1. 勤;致力,努力;从事于 [engage]   古训是式,威仪是力。——《诗·大雅·烝民》   力周公正先天下。——《汉书·王莽传》。注:“勉力也。”   郡中莫不耕稼力田。——《汉书·召信臣传》   又如:力农(从事于农业);力田(致力耕种);力耕(努力耕作);力碌碌(匆忙的样子)   2. 役使 [work;use]   视贱躯之可力,倾尽而为。——宋· 叶适《湖南运判到任谢表》   又如:力役(强制老百姓从事的一种无偿劳动,是徭役的一种;服役;干体力活);力伐(力攻顽敌;力攻智取);极力指摘、驳斥   〈副〉   尽力,竭力 [do all one can;do one's utmost;try one’s best]   楼船力攻烧敌。——《汉书·南粤王传》   游子常贫苦,力子天所富。——《后汉书·樊晔传》   力请客。——明· 魏禧《大铁椎传》   力主变法。——清· 梁启超《谭嗣同传》   力摧豪强。——清· 张廷玉《明史》   力叮不释。——《聊斋志异·促织》   又如:力正(尽力匡正);力子(勤勉力行的人);力田(致力农耕);力疾(尽力支撑着病体);力战(全力作战);力邓(勉强,奋力);力力碌碌(勤敏的样子) 编辑本段物理学名词   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力”。当物体受其他物体的作用后,能使物体获得加速度(速度或动量发生变化)或者发生形变的都称为“力”。它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在力学的范围内,所谓形变是指物体的形状和体积的变化。所谓运动状态的变化指的是物体的速度变化,包括速度大小或方向的变化,即产生加速度。力是物体(或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前者是受力物体,后者是施力物体。只要有力的作用,就一定有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平常所说,物体受到了力,而没指明施力物体,但施力物体一定是存在的。不管是直接接触物体间的力,还是间接接触的物体间的力作用;也不管是宏观物体间的力作用,还是微观物体间的力作用,都不能离开物体而单独存在的。力的作用与物质的运动一样要通过时间和空间来实现。而且,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变化量或物体形态的变化量,取决于力对时间和空间的累积效应。根据力的定义,对任何一个物体,力与它产生的加速度方向相同,它的大小与物体所产生的加速度成正比。且两力作用于同一物体所产生的加速度,是该两力分别作用于该物体所产生的加速度的矢量和。   物理学中所指的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相互作用是指一个物体的运动会因为其他物体的存在而改变。如何定量地描述相互作用呢?我们定义某时刻作用在某物体上的力这种相互作用正比于该物体此刻速度的变化率[1],也正比于该物体的质量。如果选取一定的单位制取比例系数为一就是牛顿定义的力的定量方法,即F=ma.其中m代表物体的惯性质量,a代表加速度。此公式使用国际单位制,质量单位用千克,加速度单位用米每二次方秒,所以SI中力的单位是千克米每二次方秒(kg·m/s^2),即牛顿(N)。 为什么要这样定义呢?因为定义任何概念的原则就是要便于使用。我们可以从最基本的事实出发研究这种定义的合理性。这些事实是:时空的均匀性与各向同性,任意惯性系的平权等等 基本信息  定义: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大小、方向、作用点是力的三要素。   也可定义为动量对时间的变化率。   国际单位:牛顿,简称牛,符号是N。这是为了纪念英国科学家伊萨克·牛顿而命名的。   1 N=1 kg*m/(s^2)   测量工具:弹簧秤(测力计)   力的分类:   1)根据力的性质可分为重力(万有引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等。   2)根据力的效果可分为拉力、张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等。   3)根据研究对象可分为外力和内力。   力的作用效果:   1)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   2)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速度大小、运动方向、两者同时改变)。 性质  物质性: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这种作用,力是不能摆脱物体而独立存在的。   相互性: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   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传递速度:力的传递速度是光速,力属于偶矢量。   同时性:力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独立性:一个力的作用并不影响另一个力的作用。 力的描述  力的图示:用一条有向线段把力的三要素准确的表达出来的方式成为力的图示。大小用有标度的线段的长短表示,方向用箭头表示,作用点用箭头或箭尾表示,力的方向所沿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力的图示用于力的计算。   力的示意图:不需要画出力的标度,只用一带箭头的线段示意出力的大小和方向,力的示意图用于力的受力分析。 力的单位及换算  单位   牛顿(N)   千克力(kgf)   换算   1 N=1 kg*m/(s^2)   1 kgf=9.80665 N   1 dyn=10^(-5) N   1 N≈0.10197 kgf   1 N=10^5 dyn   注:1,牛是法定单位,其余是非法定单位。   2,我国过去也有将千克力作为单位。   公式   F=ma(牛顿第二定律公式)   G=mg(g=9.8 N/kg)   g为重力加速度,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所受到的重力约为9.8牛顿。 平衡力  当一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我们则说该物体受到平衡力。   例如:当一辆车匀速直线行驶(忽略受到的其他力),我们则说该车的牵引力等于阻力。 力学  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是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和平衡规律及其应用的。力学可分为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三部分。静力学是以讨论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平衡状态的条件为主。运动学是撇开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来研究物体机械运动的描述方法,而不涉及引起运动的原因。动力学是讨论质点系统所受的力和压力作用下发生的运动两者之间的关系。力学也可按所研究物体的性质分为质点力学、刚体力学和连续介质力学。连续介质通常分为固体和流体,固体包括弹性体和塑性体,而流体则包括液体和气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