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这几个关键,无形的陪伴同样会产生强大的教育力量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5
“有一种深情,来自遥远的顾盼;有一种关爱,来自真实的 情感 ;无形的陪伴暖意相连……”。

很多家长误解为,陪伴就是一味地呆在孩子身边。其实不然,真正意义上的陪伴,不是形影不离,而是精神上的不离不弃,哪怕相隔千里万里的距离,也是陪伴。

那些常年在外打工的家长,那些双双忙于工作的父母,只要你们对孩子倾注足够的真心,付出足够的关爱,同样能做到高质量的陪伴,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无形的陪伴,要达到理想的效果,必须把握的关键是什么呢?

无形的陪伴,必须基于家长和孩子心心相印、相互理解的基础之上。由于不能和孩子朝夕相处,你们一定要向孩子做好解释,让孩子明白,你们不能陪伴的原因,让孩子理解,你们付出的意义,让孩子知道,你们百忙之中忘不了的牵挂……。坦诚的交流,有助于消除误解,深入地交心,有助于孩子平静地接受现实,保持心灵的安宁,增进亲子 情感 。

父(母)子同心,其利断金。做为家长日夜操劳,养家糊口,是为了家庭幸福;做为子女,一心向学,立志成才,是为了家庭的幸福。家长安心工作,学生专心学习,各司其职,和谐共生,是对彼此最大的支持。

身居千里之外,更需传递温暖;远离孩子的视线,更要播洒爱的 情感 。

孩子感觉孤单的时候,你一个有温度的电话;孩子学习失去信心的时候,你几句鼓励赞赏的语言;孩子遇到困难止步不前的时候,你充满激情和希望的召唤……,定能滋润孩子的心田,给予孩子无穷的力量。

因此,做为家长,你们必须弄清孩子心中所求,适时地给予心理上的安慰、物质上的帮助。留守的孩子心灵比较脆弱,必须小心地呵护;有时又比较浮躁,需要耐心地关照。总之,要做到想孩子之所想,急孩子之所急,确保孩子乐观进取、快乐成长。

要付出真爱,不能溺爱。当孩子提出无理要求时,既要坚守底线,又要对孩子进行细致入微的教育,让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无形的陪伴,需要对孩子承担更多的教育责任。我们不仅要关心孩子的生活,还要关心孩子的学习,多方位下手,承担起力所能及的家庭教育职责,陪伴孩子一路成长。

对于孩子习惯品格的培养,有的家长采用了让孩子自我评述、自我矫正的方法,很值得借鉴。

他们和孩子商定,每周一次的电话聊天,或者微信聊天,融入一个孩子自述本周表现的环节。家长倾听,孩子边表述、边反思。对于孩子的亮点,家长给予恰当的赞赏与表扬;对于孩子没有做到、但已经认识到的毛病,家长予以肯定和鼓励;对于孩子既没有做到、又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家长适时提醒,并帮助孩子树立改正的信心和勇气。

这样做,既锻炼了孩子的表达能力,又提高了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效果很好。

对于孩子的学习,不少家长充满期望,显得急躁而又不得法。你们不在孩子身边,切忌对孩子的批评不当,伤了孩子的心啊。

平时要通过老师,或者询问孩子,多了解他的学习情况,重在矫正不良的学习习惯,给孩子加油鼓劲。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考前我们给孩子打电话,一定要记得不给孩子过多的压力,让孩子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相信你能行,相信你一定能考好!”成绩进步了、优秀了,家长一定要给予足够的奖励;孩子退步了、落后了,你们也不要批评和责备,而是尽心尽力帮孩子分析原因,找到提高成绩的方法。

虽不能陪伴孩子身边,但在孩子心里,一直听能到家长期待他成功的召唤,促使他自强,促使他奋进。这就是无形的陪伴要追求的理想效果。

“强者顺势而为,智者借力打力”。无形的陪伴,必须依靠有形的力量,才能实现理想的目标。这个力量,来自陪在孩子身边的其他监护人,来自孩子的老师们。

智慧的家长,和老师、和其他监护人保持着紧密的关系,并定时联系。一方面准确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掌握孩子的发展动向;一方面通过沟通协调,形成对孩子的教育共识,三方联动,默契配合,采取有区别的、得力的教育措施,有力促进孩子的身心 健康 发展。

特别是对于问题学生,三方更应该及时互通有无,分工协作要恰到好处,老师为主力,发挥专业教育的优势,重在警示和惩戒;家长做后盾,发挥家庭教育的魅力,重在德育和感化;其他监护人为辅助,发挥亲情的作用,重在开导和看护,从而形成三位一体的管理网络,为学生转化提供多重保障。

无形的陪伴做得再好,如果孩子出现的问题严重,靠老师和其他监护人,不足以解决问题,那么无论您这位家长再忙,哪怕牺牲工作,也要回到孩子身边来。毕竟孩子亲爸亲妈的作用和职责,是任何人都替代不了的。

孩子的问题,从小处说,关乎孩子的一生,关乎家庭的幸福;从大处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我们怎么付出都是值得的!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