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女性意识在明清文学的觉醒(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7
(二)、个体、自由观念上的觉醒

在王阳明、李贽、汤显祖等文学大家、哲学家的不断启蒙下,尊重人性和个体需求,渴望脱离礼教的窒梏枷锁,注重生活质量成为当时女性所向往的目标。如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为例,书中描写了诸多家世、出身、性情不一的女子,然而她们都具备对于诗书的热爱及对自由的向往的共性。全书中林黛玉创作的诗词最多,抒发性情,追求真我;史湘云,在史家劳苦做活到深夜,一旦来到大观园,整个的放飞自我,诗才敏捷,不让黛玉,一气呵成写就《海棠诗》二首。曹雪芹塑造了以贾家为中心的一群文艺女子,赏花吟月,结社赋诗,互拈佳句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反映,亦成为当时女性对个人生活、精神自由的追求。《红楼梦》书浓墨重彩地叙写了她们几次结社的情形。春有海棠诗,秋有菊花诗,“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中,她们抢着联句,锦心绣口,咳玉唾珠。在最后一次诗社的次年春的咏柳絮词的活动中,她们去除叔嫂姐妹等称呼,各各起了号做诗翁,在诗社这方净土中暂避世俗。

再如《桃花扇》中的李香君,她对爱情的追求不亚于杜丽娘和崔莺莺等。李香君是秦淮名妓,和复社文人侯方域相爱。他们的爱情除了色、艺、才、情外,还有共同的政治信仰。李香君对幸福爱情的追求,自始至终和政治斗争密切联系,她自觉地把个人命运、爱情和政治相联系,把婚姻的幸福上升到志同道合的政治追求上,使爱情蒙上了政治色彩,让自我意识的觉醒视野更为开阔。李香君所追求的不只是人身自由,爱情幸福,还进一步追求对国家、对民族利益命运的捍卫和关心。

明清女性意识觉醒的社会背景

明清时期南方经济发展迅速,女性的社会影响力得到提升,加上明代中期手工业与工商业的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对传统的封建经济结构形成了威胁,商品经济由此诞生。与此同时,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社会经济产生影响时,更为深刻地是对思想文化的冲击。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朝末年的思想解放思潮得到发展,各种文学社团由此产生,所组织的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均有女性的身影,极大地扩大了女性生活与交际范围。值得注重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不仅促进社会现象的改变,而且也提高了社会对人本身的要求,在女性层面表现为: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相夫教子、繁衍后代,才能和德行也成为女性的标准。一些反传统观念的思想得到传播,在这些新的观念里,女性是可以成为影响社会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其次,明清社会大环境也更加利于女性意识的觉醒。在明朝,女性是可以走出家门,走进公众的视野里的。她们可以与男性文人进行平等交流,频繁的活动和密切的交往都在明朝得到鼎盛的发展,在这一时代,男性名士可以招收女性弟子,如毛奇龄和袁枚,这一现象一定程度激励了女性对自我的肯定、和女性意识的觉醒。

以明朝后期的作品《牡丹亭》为例,当时社会矛盾尖锐,思想斗争十分复杂。传统的封建卫道者为挽救大厦将倾、礼崩乐坏的局面,加强了对人民思想的钳制。女性处在社会底层,在精神和肉体层面受到禁锢和迫害更加深重。另一方面,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传统思想观念收到强烈冲击,王阳明的“心学”的传播,加速了思想文化领域的变革,文人士子就反对封建专制与皇权的绝对性,思考人的主体意识,其中李贽的思想更是离经叛道。《牡丹亭》作者汤显祖深受李贽等人的影响,主张人的主体意识,崇尚真性情。同时,市民阶级的兴起加速了精神需求的扩大,女主人公杜丽娘的追求爱意的勇敢,和表达男女情欲的渴求都远远突破了传统思想观念的范畴。杜丽娘的女性意识的自我觉醒,猛烈抨击了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不合理和压抑,也因此她成为女性追求自我的代表者。

结语

社会的变革,女性走向社会历史舞台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女性的才华和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都将是中国古代明清文学史上最绚丽的一笔。可以说,女性主体自我意识的觉醒,映射着时代进步文化的痕迹,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