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云南将军,一生百战百胜,还打过一次连日军都下跪求饶的胜仗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18


抗日战争爆发后,罗炳辉(红军创始人之一、云南彝良人)被派到新四军,任第一支队副司令员(时任司令员陈毅),率部活动于南京、镇江、金坛、句容一带。

1939年春,罗炳辉部从皖南突破敌人的封锁线,北渡长江,到达江北皖东地区。当时罗炳辉已担任新四军第五支队司令员,主要对侵华日军开展游击战争。

1940年4月,日军从津浦路滁县出发,占领铁路东边的来安县城,龟缩在大别山地区的国民党旧政权人员(主要是来自广西的桂军)不是望风而逃,就是附敌为逆。

罗炳辉率新四军第五支队正在来安、盱眙间游击,得到敌人占领来安的消息,决定乘敌立足未定,夺回县城。五支队在他的指挥下,以英勇的夜战突入城中,守城敌伪完全被歼灭。

1940年秋,驻大别山的新桂系军队与日军签定共同反共防共协定,桂军李品仙部乘日军向定远、盱眙发动“扫荡”时,大举进攻抗日根据地。

罗炳辉部星夜从铁路东边越过封锁线,策援路西定远南部的新四军第四支队。

战斗中,他的斗篷给子弹打穿了,但他镇定如常,果断指挥部队。这次战斗彻底捣毁施家集顽固派新桂系汉奸队伍的巢穴,缴了十挺崭新的轻机枪,700余支长短枪。

1941年皖南事变后,罗炳辉被任命为新四军第二师副师长,1942年又升任该师师长。

3月间,日军从高邮、天长、扬州、仪征各处向淮南军区驻地“蚕食”。

罗炳辉为打击敌人,粉碎其“蚕食”政策,即亲率一部主力驻于扬州至仪征间,开始以小部队夜袭,伏击敌人,使敌人非常恼火,便集结兵力要来“扫荡”。

罗炳辉把主力隐蔽起来,四周十余里的部队作梅花形布置。布置好了,他很安心,估计敌人是会来的,各方部队分段配备,层层抵抗,主力一定可以机动歼灭来犯之敌。

那天晚上,他解了绑腿,心想可以安稳地睡一觉了。这是他的习惯,布置好部队,他就沉着而安闲地休息,一点也不着急。

拂晓时,重机枪密集射击,和钢炮、迫击炮齐发的声音,把罗炳辉震醒了。枪炮声很近!他蹙着眉头,脸上很沉着,但心里却很奇怪,怎么没有报告来?怎么枪炮声就发生在梅花形阵地的中心?

他把警卫部队拉到有利地形,立即判断出:日军一个大队直向梅花形阵地中的一点攻击,这一路的部队警戒太疏忽了,被敌人潜行逼近到村口,才仓皇退却。

这时,罗炳辉指挥少数警卫部队向敌人冲击,用一部分兵力侧击。这次激烈的抗击继续了两小时。

这时,别处的梅花形部队从侧背向敌人扰袭。敌人没料到会遭遇伏击,想在四周运动占领有利阵地,又受到四周梅花形小部队的袭击,不敢乱动。终于,敌人见势不妙,即边打边撤。

罗炳辉见敌人开始退却,即令附近部队追击。敌人大乱,一部被我包围。我军以大刀猛冲,与敌肉搏, 有的日军吓得举枪下跪,哀求饶命。

与此同时,我外围部队在扬州到仪征公路上的十二里岔,伏击敌 汽车 ,将日军一小队全歼,伪军全部生俘。

这次战斗,我军共击毙日军200多人,生俘伪军100余人,缴获的武器和军用品甚多。这就是淮南有名的“仪征战斗”。

仪征战斗,罗炳辉在仪征以北12 里按梅花桩式设伏。新四军以劣势装备毙伤日伪军500 多人,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

罗炳辉创造的“梅花桩”打法多次以少胜多,战绩卓著,为新四军提供了大量的装备支持。

1945年春,日军“扫荡”高邮湖、洪泽湖中间地区。这时,罗炳辉正犯肠胃病,加上高血压症,病得很厉害,行动时只能依靠担架,但他在外围仍顽强地坚持指挥作战。

罗炳辉躺在床上,昏迷地呻吟着。他肠胃出血,四五天来咳出很多血。8月10日,警卫员把苏军出兵中国东北的消息传告诉了罗炳辉。

听到苏军出兵东北的消息,罗炳辉精神立即振奋起来,他让人把朱德总司令的命令读给他听。当他听到朱总司令宣布所有为八路军、新四军所包围的日军都应立即缴械,否则坚决予以消灭时,便翻过身来,认真地和同志们讨论受降的各种部署。

蒋介石则命令敌伪继续“维持治安”,等他从峨嵋山下来“接收”。日军也表示坚决不向新四军缴械,反而配合从大别山中倾巢出动的桂军向新四军进攻。

形势很明显变成“蒋敌伪合流”,许多汉奸、伪军头子都被蒋介石委任为“先遣司令”、“挺进司令”。

敌人不投降,就消灭它,罗炳辉坚持要去指挥江北的战斗。他说: “战斗是百病的良药!我已经有几百次经验了,不论是什么病,一亲临战斗就会好的!”

罗炳辉指挥部队收复来安、六合、天长、盱眙等县城。他到处动员新区的干部和人民,组织他们修筑自卫工事,并召开人民代表座谈会,宣布我军政策,还深入调查民间疾苦。

1945年10月,罗炳辉率领新四军二师北上鲁南,接受日军和伪军的投降。当时,蒋介石命令日伪军不能向新四军交枪,还把汪伪军都改编为国民政府军,并联合未缴械的日军向解放区进攻。

罗炳辉率部歼灭了韩庄(徐州北津浦线上)的日伪军,与兄弟部队共同保卫了鲁南。蒋介石不断向徐州增兵,准备沿着津浦路进攻解放区。

有一次,罗炳辉在战地忽然晕倒了,流了很多鼻血,军部劝他回后方休养,他恳切地拒绝了。后来,他又一次在火线上晕倒,好久不省人事。他怕这样误了战机,才接受同志们的劝告,于12月底回临沂休养。

1946年4月,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帮助下,开始向苏皖鲁各解放区进攻。罗炳辉被任命为新四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又带病出征。

他抱着自我牺牲的决心,从病榻上起来,跨上了战马。

当时,汤恩伯的部队正由南京向苏北推进,徐州的蒋军也向津浦路北段及陇海路东段进攻。罗炳辉指挥部队,一夜间就拔除了敌人自诩为“铜墙铁壁”的中兴煤矿(枣庄)的伪军据点,使徐州的蒋军受到当头一棒。

在整个枣庄战役中,罗炳辉率部共歼灭国军2.8万余人,招降4000余人,揭开了解放战争的序幕,同时它也是是解放战争中的第一次大捷。

枣庄战役迟滞了蒋军北进,为新四军主力部队向东北进军创造了条件,赢得了时间,并挫败了蒋介石打通津浦路的计划。

1946年6月20日清晨,罗炳辉由峄县指挥所乘 汽车 回临沂后方,突患脑溢血,昏迷不醒,反复抢救无效……

毛泽东用三句话,“ 正派耿直 ”,“ 在 滇军 中是革命的 ”,“ 战争经验丰富,有军事才能,很会打仗 ”,高度评价他的一生。

1989年,罗炳辉被中央军委确定为中国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