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名的由来?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9-02-03

贵阳因为在贵山的南面所以叫贵阳。贵阳”名字最早出现在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郡在贵山之阳故名。另一种说法是,由于贵阳气候常年多阴雨,民间有“天无三日晴”的俗语,贵阳是因为“阳贵”得名。贵阳,贵州省省会,简称筑、金筑,有“林城”之美誉。

春秋时期,今贵阳属牂牁国辖地。战国时属夜郎国范围。两汉时期隶属柯郡。

唐朝,在乌江以南设羁縻州,贵阳属矩州。

宋代,称贵阳为贵州,宣和元年(1119年),更矩州为贵州。

元朝时期,设八番顺元宣慰司都元帅府于顺元城(今贵阳)。

扩展资料:

贵阳别称筑城有三种说法

第一种说法是贵阳简称“筑”是因乐器“筑”得名。

第二种说法是“筑”的称谓直接来于“竹”。贵阳地本来多竹,其中有一种叫“筀竹”。这些文字表明“贵竹”源于“桂竹”或“筀竹”。

第三种说法是贵阳多“竹”。此说的依据是贵阳城中心是“黑羊箐”,“箐”字又有“山间大竹林”的含义,所以“筑”源于“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贵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28

贵阳因为在贵山的南面所以得名。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版《贵州图经新志》记:郡在贵山之阳,故名贵阳。意思是说:县郡位于贵山的南面,所以叫贵阳。

贵阳之名较早见于明《贵州图经新志》,元代始建顺元城,明永乐年间,贵州建省,贵阳成为贵州省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境内有30多种少数民族,有山地、河流、峡谷、湖泊、岩溶、洞穴、瀑布、原始森林、人文、古城楼阁等32种旅游景点。

扩展资料:

民国三年(1914年),废贵阳府设贵阳县,贵州分为3道,贵阳县属黔中道,为道治;移贵筑县驻扎佐,旋移息烽,改名息烽县。民国九年(1920年),废黔中道,贵阳县直隶于贵州省长公署。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别全省为8个行政督察区,贵阳县属第一行政督察区。次年,贵阳县直隶于省政府。民国三十年(1941年)7月1日,撤贵阳县设贵阳市,另置贵筑县驻花溪,直至解放时未变动。1949年11月15日,贵阳解放,11月23日成立贵阳市人民政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贵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推荐于2019-08-05

贵阳名的由来:

贵阳,贵州省省会,简称筑、金筑,有“林城”之美誉,因境内贵山之南而得名。“贵阳”之名较早见于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郡在贵山之阳故名。贵阳因为在贵山的南面所以得名。因贵阳古代盛产竹子而闻名,故用“竹”的谐音“筑”来作为贵阳的简称。

一说由于贵阳气候常年多阴雨,民间有“天无三日晴”的俗语,贵阳是因为“阳贵”得名。另一说则是这里的地名源于贵山,因为山南为阳故名贵阳。贵阳名源于贵山,贵山又称贵人峰,贵阳虽因贵山之阳得名,但贵山所处何地则一直存在争议。

扩展资料:

1568年(明隆庆二年)6月,明王朝政府将程番府由程番(今惠水县)移至今贵阳地。第二年3月,改程番府为贵阳府。贵阳就是从那时候起开始正式作为行政区域的名称存在的。1914年1月,除贵阳府,设贵阳县,这是贵阳作为县名的开始。

1941年7月1日,取消贵阳县,正式成立贵阳市,从此以后,贵阳作为市的名称,一直延用至今。1949年11月15日,贵阳解放,11月23日成立贵阳市人民政府。

贵阳简介:

贵阳,贵州省省会,简称筑、金筑,有“林城”之美誉,因境内贵山之南而得名。是贵州省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交通中心和西南地区重要的交通、通信枢纽、工业基地及商贸旅游服务中心。西南地区中心城市之一、全国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全国综合性铁路枢纽。

位于贵州省中部,东南与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瓮安、龙里、惠水、长顺4县接壤,西靠安顺地区平坝县和毕节地区织金县,北邻毕节地区黔西、金沙2县和遵义市播州区。贵阳地处黔中山原丘陵中部,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海拔1100米左右。

属于亚热带湿润温和型气候,年平均气温15.3℃,年平均相对湿度77%,2016年森林覆盖率为46.5%,有森林公园11个。截至2017年,贵阳市下辖6个市辖区,3个县,代管1个县级市。2017年,常住人口480.20万人,2017年实现生产总值3537.96亿元,人均生产总值75327元。

2018年11月,贵阳入选“2018中国地级小康城市100强”,排第49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贵阳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2-18

贵阳因位于境内贵山之南而得名,延用至今。

1990年出版的《贵阳史话》一书谈到贵山时说:“贵阳地名的产生,源于城北偏东,距古城约5华里的贵山。因城在贵山之南,故名贵阳。

隆庆三年(1569)三月,改新迁程番府为贵阳府。万历十四年(1586)置新贵县,附郭,隶于贵阳府。二十九年(1601)升贵阳府为贵阳军民府。三十六年(1618)析新贵县、定番州地置贵定县,仍隶贵阳军民府。

扩展资料

民国三年(1914年),废贵阳府设贵阳县,贵州分为3道,贵阳县属黔中道,为道治;移贵筑县驻扎佐,旋移息烽,改名息烽县。

民国三十年(1941年)7月1日,撤贵阳县设贵阳市,另置贵筑县驻花溪,直至解放时未变动。 

1949年11月15日,贵阳解放,11月23日成立贵阳市人民政府。

2006年7月6日,国务院同意贵阳市人民政府驻地由南明区市府路迁至观山湖区林城东路。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贵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贵阳

参考资料来源:贵阳市人民政府-建制沿革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5个回答  2013-10-16
阳开始称“贵州”是北宋初期的事。据地方志书记载,北宋初年,彝族先民的一支乌蛮人(旧志书称乌蛮,或卢鹿族,亦称罗罗族)占领了贵阳,建立了少数民族政权。宋太祖开宝七年(974年),乌蛮首领普贵朝贡于宋王朝,宋太祖赵匡胤有《敕普贵书》,其文称:“惟尔贵州,远在要服。”同时“赐王爵,以镇一方。”(《大明一统志》语)此后,“贵州”之名开始见政府公文、史书。

  但那时的“贵州”主要指今贵阳。虽然在整个宋朝,今贵阳地还有大万谷落总管府、黑羊箐等名称,但以“贵州”之名存在的时间最长。

  宋朝时贵阳已有土砌城墙,居民主要是少数民族,以仡佬族、苗族、布依族和彝族的先民为多。

  元朝至元十六年(1279年),元军占领了今贵阳地,屯驻城中,将贵州城更名为顺元城,意思是“顺服元朝”,但这只是统治者一厢情愿的想法,老百姓仍称“贵州”,就连元朝蒙古人所写的《招捕总录》一书,也依然称今贵阳地为“贵州”。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元王朝设八番顺元都元帅府驻此。

  元朝的贵州城仍是土城,在今贵阳市城区南部。居民以世居少数民族为主,也有随元军而来的蒙古人、回族人。

  明朝贵阳仍叫“贵州”。永乐十一年(1413年),贵州布政使司成立后,“贵州”开始作为省名。此后,“贵州”既是贵阳的城市名,又是贵州省名,两者并行不悖。直到明末崇祯十一年(1638年)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游贵阳时,还在他写的《徐霞客游记》中,称贵阳为贵州城。

  但自明初开始,“贵阳”一名逐渐成为今贵阳地的主要名称,另一名称“贵竹”也开始使用。明朝的贵阳已经有了石砌的城墙,城市范围扩大许多。居民除少数民族外,汉族亦大量涌入。

  “贵州”现在是我们生活的省份的名称,可是,“贵州”曾经作为贵阳的历史名称,连续使用了宋、元、明三朝,时间持续了600年。

  “贵州”一名的来源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贵州省殷商时属鬼方,“贵州”和鬼方有历史渊源,“贵”字就是从“鬼”字演变而来,两字读音略同。 “贵”字由“鬼”字演变而来之说,现在看来肯定站不住脚,因为“贵州”之称始于北宋初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