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旱的成因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2

一、天灾:
气象学角度,国家气候中心首席专家任福民介绍,这是有气象资料以来,西南地区遭遇的最严重干旱。干旱的原因是降水少、气温高,两重原因共同作用,加上持续时间很长 。任福民介绍,云南、贵州等西南地区的气候特点是雨季和干季分明。2009年雨季时降水量就很少,八月份后降水逐渐停了,相当于雨季提前结束。之后降水量一直偏少,跟历史同期比较,云南、贵州都是历史最少的。
与此相反的是,在这200天里,气温平均偏高1到2℃,跟历史相比,云南气温同期历史最高,贵州排第三。
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与网友在线交流时说,云贵一带从2000年初至今一直处在降水偏少、温度偏高的大气候背景下。2010年至2013年持续降水偏少、温度偏高的大背景下,旱情更严重了。
全球气候变暖,太平洋厄尔尼诺现象加剧破坏了大气结构,造成海洋季风无法登陆形成降雨。从大气环流形势看,入冬以来,南支槽偏弱,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湿气流比较弱,致水汽供应不足,加之南方地区气候对厄尔尼诺现象的响应滞后,西南地区容易出现气象干旱。
“可以说,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和强度增大,是全球气候变化造成的。”王学锋说,不仅仅是旱灾,各种应接不暇的极端天气也蜂拥而至。就比如“北方下大雪、南方闹大旱”这样的极端反常天气就在我国越来越频繁地出现。
气候专家、四川省气候中心主任马振峰,从气候学角度详细解读了2010年的“旱”。
一是青藏高原的高原热力因素。四川省受“世界屋脊”的影响较大,青藏高原2009年冬积雪少,高原热力因素好,影响出现干旱。
二是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在此影响下,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向东走,将热带水汽带走,导致我国东部降水较多。与之相反,热带水汽减少,由南方进入到西南的水汽也偏少了。
三是冷空气时机没有掌握好。虽然今冬有数次冷空气影响我国,但大多数冷空气在北方开始偏东移动,直接从四川省的边缘“溜”了过去。加上秦岭的关系,如果冷空气不够“强势”,翻不过那座山,依然无法对盆地造成影响。即使有时候冷空气进入盆地,与暖空气形成了降雨的第一个条件:对流天气,但形成降雨的第二个条件“水汽”如果不丰富,依然无法形成降水。“这是一个需要配合的过程。”
GBN全球气候报告提到2010年中国气候中国南部地区在2010年前后将发生持续整整10年的特大干旱。中国“南涝北旱”的降水分布型,到时候可能变成“北涝南旱”的降水分布型,但专家分析2010年的大旱与此关联不大。
二、人祸:
(一)地区水利工程长期失修,地方对水利建设长期投入不足。
(二)不科学的种植。有人认为云南及广西近些年为了经济原因,大规模种植吸取地下水较多的桉树和橡胶树,破坏原有植被,是造成今次旱灾的一个原因。
(三)河流上的水利设施对生态环境和气候的负面影响。在一条大渡河上建356座大坝,对生态造成严重破坏也是造成气候异常,大地干旱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