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年北京中考语文文言文 文言文题目

如题所述

阅读《桃花源记》
(节选)
,完成第
12-14
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
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
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
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2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绝境
(2)未果,寻病终
寻: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14作者笔下桃花源人生活的美好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概括)(3分)

甲〕
若夫淫雨霏霏,
连月不开,
阴风怒号,
浊浪排空;
日星隐曜,
山岳潜形;
商旅不行,
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
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
皓月千里,
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
渔歌互答,
此乐何极!
登斯楼也,
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
山间之四时也。
朝而往,
暮而归,
四时之景不同,
而乐亦无穷也。

(欧阳修《醉翁亭记》


9
.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4
分)

①春和景



景:

②四时之景

不同

景:

③而或

长烟一空

或:

④把

酒临风

把:

10.
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
分)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11.
下列句中“/”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若夫/淫雨霏霏
B.
感极而/悲者矣

C.
其/喜洋洋者矣
D.
四时之景/不同

12.
比较甲乙两个文段,在下面表格的空格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13.乙段中“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的“乐”与甲段中作者的“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乐”,内涵有什么不同?(2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