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主管部门为学生减负,校方家长为什么并不买账?

如题所述

随着寒假的结束,各个城市的中小学生已经开始正常的上课学习,可是有的省份为中小学生减负,做了部分的规定。比如小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不得大于六个小时,晚上完成家庭作业超过10点钟即可拒写等等,上各种培训班也成调查的重点。小编在这里想到,教育主管部门的做法和想法非常好,可为中小学生减负这么多年,为什么没有效果,家长为什么不满意?甚至有得家长认为孩子不上培训班能行吗?其实真正的讲起来,就是到目前为止,中考、高考是国内最公正的人才选拔方式。就是这一个原因,导致为中小学生减负成为一句空话。

我国的教育体制,把考试是作为人才选拔的一种手段,从中考开始,九年义务制教育后就是中考,成绩好得上高中,成绩差得上技校或者走向社会参加工作,然后就是高考,内容和目的也是选拔制。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其定义应该是把每个人特有的才能开发出来,并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人生发展之路。但是现在考试成为对教育结果的唯一评价标准。因此有相当部分家长对为学生减负持有强烈的反感情绪。

现在考试是选拔手段,强调分等功能,这种功能使学生,特别是学习困难学生在学习上变得更加困难,这一部分学生在淘汰、挑选的过程中,一再失败,无法发现自己的潜能,无法激励自己,从而失去个体发展过程中的内在动力。其实,学习困难的学生只是在书本知识学习中困难,而在其它方面并不一定是这样。教育应该是让每一个人都能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并且掌握社会生存技能完全的人。

因此,教育主管的部门应该不能就减负而减负,应该改变考试的教育评价目的,放弃鉴别和选择的功能。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