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付出的得以回报?

如题所述

在你能够培养出完美的自制习惯之前,你一定要了解“报复’,的法则。

我们在这儿使用“报复”一词,其意思是指“回报”。而不是复仇,或是寻求复仇。

如果我伤害了你,你一有机会就会对我报复。如果我对你说了不公平的话,你将会以同样不公平的话来报复我,甚至比我所说的还要更恶劣。

在另一方面,如果我帮了你的忙,可能的话,你将帮我更人将会告诉你,他们并未获得好机会。你可以对他们的行为作一整天的观察,以便对这9个人作更进一步的正确分析。我敢保证,你将会发现,他们在这一天的每个小时当中,正不知不觉地把自动来到他们面前的良好机会推掉。

有一天,拿破仑·希尔站在一家商店出售手套的柜台前,和受雇于这家商店的一名年轻人聊天。他告诉拿破仑·希尔,他在这家商店服务已经4年了,但由于这家商店的“短视”,他的服务并未受到店方的赏识,因此,他目前正在寻找其他工作,准备跳槽。

在他们谈话中间,有位顾客走到他面前,要求看一些帽子。这位年轻店员对这名顾客请求置之不理,一直继续和希尔谈话,虽然这名顾客已经显出不耐烦的神情,但他还是不理。最后,他把话说完了,这才转身向那名顾客说:“这儿不是帽子专柜。”那名顾客又问,帽子专柜在什么地方。这位年轻人回答说:“你去问那边的管理员好了,他会告诉你怎么找到帽子专柜。”

4年多来,这位年轻人一直处于一个很好的机会中;但他却不知道。他本来可以和他所服务过的每个人结成好朋友,而这些人可以使他成为这家店里最有价值的人。因为这些人都会成为他的老顾客,而不断回来同他交易。

但是,他拒绝或忽视运用自制力,对顾客的询问不搭不理,或是冷淡地随便回答一声,就把好机会一个又一个地损失掉了。

某一个下雨天的下午,有位老妇人走进匹兹堡的一家百货公司,漫无目的地在公司内闲逛,很显然是一副不打算买东西的态度。大多数的售货员只对她瞧上一眼,然后就自顾自地忙着整理货架上的商品,以避免这位老太太去麻烦他们。其中一位年轻的男店员看到了她,立刻主动地向她打招呼,很有礼貌地问她,是否有需要他服务的地方。这位老太太对他说,她只是进来躲雨罢了,并不打算买大的忙。

只要能够正确使用这项法则,我可以要你作出我希望你去做的任何事情。如果我希望获得你的尊敬、你的友谊,以及你的合作,我可以向你提供我的友谊及合作,然后获得你的这一切。

有一次,拿破仑。希尔带着两个儿子——小拿破仑和詹姆斯前往公园,去喂园里的小鸟和麻雀。小拿破仑买了一袋花生,詹姆斯买了一包“乖乖”。

詹姆斯突然想到要拿点花生看看。他没有得到小拿破仑的允许,就自己凑过去抓住那一小袋花生。他没有抓到,小拿破仑立刻施予“报复”,左拳打出去,重重地打在詹姆斯的下巴上。

这时候,拿破仑·希尔想到了关于“报复法则”的实验,于是对詹姆斯说:“儿子,你拿花生的态度不对。打开你的‘乖乖’,拿一些‘乖乖’给你的弟弟,看看有什么结果。”拿破仑·希尔费了一番唇舌说服他答应这样做。接着,发生了一件很不平常的事。小拿破仑尚未伸手接过“乖乖”,就坚持把他的一些花生倒进詹姆斯的外衣口袋中。

这就是“报复”法则。小孩子们通过学习和运用这种“报复”法则,使他们避免了许多次的打架。

如果你能研究、了解及聪明地运用“报复”法则,你将会成为一个效率高而且成功的推销员。

要想精通并有效地运用这项法则,第一步,而且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培养自制。你必须学会忍受各种惩罚及取笑,却不能想要采取同样的报复。这种自制力,是你想要精通“报复”法则所必须付出的代价。

当一名愤怒的人开始辱骂及嘲笑你时,不管是不是公正,你必须记住:

如果你也以相同的态度报复,那么,你的心理程度将被拉到与那个人相同,因此,那个人实际上已经控制了你。

在另一方面,如果你拒绝生气,维持你对自己的控制,保持冷静与沉着,那么,这等于已维持了你所有的正常情绪,因而可经由它们获得理智。你会让对方大吃一惊。你所用来报复的武器是他所不熟悉的,因此,你很轻易地就能控制他。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是不容否认的。

确切地说,你所接触到的每一个人都是一面心灵的镜子,你可以从这面镜子里清楚地看出你完整的心理态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