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王熙凤人物赏析400字~谢~!

如题所述

希望对你有帮助:在处世应对中,感觉王熙凤像一个高明的心理学家,她非常善于察言观色,辨风测向,常常是对方还没有说出口呢,她已经猜到了;对方刚说呢,她已经办了,这种例子是很多的。你看,林黛玉出场,刚进贾府,王夫人说是不是拿料子做衣裳呀?王熙凤说“我早都预备下了”。这个地方脂砚斋有一个评语:她并没有预备衣料,她是随机应变,但是王夫人就点头相信了。比如大观园那个诗社起来,探春这里刚出口,说王熙凤我们想请你做个“监社御史”,探春一说,王熙凤马上就猜到你们是缺个“进钱的铜商”,你们是想要赞助了,那么她说“我明儿立刻上任,放下五十两银子给你们慢慢作会社东道”。你这边刚刚说,她那里早就猜到了,大家都笑起来,所以李纨说:“你真真是水晶心肝玻璃人”。说这个王熙凤通体透亮。 王熙凤这种揣测对方的心理,善于察言观色本事超出任何一个人,这个人物形象是比较复杂的。有的时候,她还可以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同一件事,原来这样说,现在又那样说,但是她都说的入情在理,十分动听。例如邢夫人要讨鸳鸯。邢夫人先来找王熙凤商量,说老爷想讨鸳鸯作妾,就是把这件事先跟王熙凤说,王熙凤一听,她就连忙回说,“别去碰这个钉子,”她脱口而出,她说“老太太离了鸳鸯,饭也吃不成了,何况说老爷放着身子不保养,官儿也不好生做”,反劝告邢夫人,“明放着不中用,反招出没意思来,太太别恼,我是不敢去的。”她先这样说,觉得这个事情根本是不行的,但是这个邢夫人呢一点也听不进去,反而冷笑说:“大家子三房四妾都使得,这么个花白胡子的……”意思说要个妾有什么不可以,她说老太太未必好驳回。反而埋怨王熙凤,说我还没有去你倒派我不是。王熙凤听了邢夫人这话,知道邢夫人听不进去,邢夫人气性大发,王熙凤知道刚才那番实话全不对路,就立即调头转向,改换话锋,连忙陪笑:“太太这话说得极是,我能活了多大,知道什么轻重,想来父母跟前,别说一个丫头,就是那么大的活宝贝,不给老爷给谁,”而且她举出例子,她说那个贾琏,贾赦邢夫人的儿子,贾琏有了不是,老爷太太恨得那样,及至见了面,依旧拿心爱的东西赏他。是说老爷太太待贾琏,父母待儿子这样,如今老太太待老爷自然也是那样了。你看她这个出言何等现成,何等有说服力。当时邢夫人又喜欢起来。同样是讨鸳鸯这件事,一正一反的两番说辞,同出于王熙凤之口,居然都通情达理,动听入耳。像这样能够顺应对方心里,急转直下又不落痕迹,像这样一种本领在《红楼梦》里,只有在王熙凤身上可以看得到。所以说王熙凤的这种机心,机变之速真是能够让人叹为观止。说到机心,《红楼梦》里面还有最著名的关于王熙凤的机心谋略的事件,如果说刚才讲到的是一些普通的人际关系,普通的跟家族成员之间的交往,那么一旦遇到哪件事是王熙凤利害攸关的,是损害到王熙凤的尊严的,危及到她地位的,那么王熙凤就会使出她浑身的解数,她的机心谋略在这个时候会表现得淋 漓尽致。如果说,“杀伐决断”表现她的阳而威的一面,那么她的机心谋略则表现她阴而狠的一面。在这里不能不说到,那两个著名的事件:一个叫“毒设相思局”;一个叫“赚取尤二姐”,所谓“弄小巧用借剑杀人”。王熙凤这个人对人的优势不只于金钱权势,在心理状态上,她也常常保持一种强者的优胜地位,这是一种重要的优势。那么贾瑞和尤二姐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这也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故事,他们的死也是不同性质的死。但是有一点是类似的,最初他们对王熙凤而言,开初都有某种优势,接着都是在王熙凤的导演下转为劣势,最终走上绝路。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12
王熙凤其人 :
王熙凤是贾府的实际当权派。她主持荣国府,协理宁国府,而且交通官府,为所欲为。这是个政治性很强的人物,不是普通的贵族家庭的管家婆。她的显著特点就是“弄权”,一手抓权,一手抓钱,十足表现出剥削阶级的权欲和贪欲。王熙凤不仅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了一个阶级。“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不光是王熙凤的个人命运,也是垂死的封建阶级和他们所代表的反动社会制度彻底崩溃的形象写照。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这两句道出了正在走向没落的一切反动阶级的共同规律。王熙凤是四大家族中首屈一指的“末世之才”,在短暂的几年掌权中,她极尽权术机变、残忍阴毒之能事,制造了许多罪恶,直接死在她手里的就有好几条人命。但这一切只不过为她自己的最后垮台准备了条件。
《红楼梦》中王熙凤这个艺术形象具有丰富性和复杂性,《红楼梦》问世以来,在红学史上,对王熙凤的各种评语也是非常多的,认为她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把王熙凤叫做“女曹操”,称之为“胭脂虎”,就是母老虎。在许多评论中,就是“恨王熙凤,骂王熙凤,不见王熙凤想王熙凤”,这恐怕是每一个《红楼梦》偏爱者都会有的一种感受。
王熙凤这个人物在《红楼梦》当中的地位相当重要,可以说这个形象具有独特性。她有一种支柱作用,一种艺术结构上的、艺术机体意义上的一种聚焦的作用,或者说是一种辐射的作用。因为《红楼梦》不仅是写薛宝钗和林黛玉的爱情婚姻,作者还写了这个大家族中四百多个人物。如果没有了王熙凤,那么《红楼梦》的结果会如何。可以说,如果把贾府中长幼、尊卑、亲疏、嫡庶、主奴等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比作一张网的话,那么王熙凤这个人物就处在一个相对中心的位置上。从而突出了这一人物形象的独特性,她要同各种各样的人物打交道,所谓上有三层公婆,中有无数叔嫂妯娌兄弟姐妹以至姨娘婢妾,下层有一大群管家陪房奴仆丫环小厮等等。王熙凤同其中任何一个人物或者联结、或者矛盾、或者又联结又矛盾的这样的关系,都是某一种社会关系的反映。按说王熙凤在整个贾府当中,她的辈份是很低的,她是孙子媳妇,那么为什么像王熙凤这样一个人物能够来当家呢?这个原因,或者说是多种矛盾发展的结果。她有娘家“金陵王”的背景,她有贾母的靠山,有邢王二夫人矛盾的牵制,当然还有她本人才干欲望的主观条件。同时也就把王熙凤推到了火山口上,成了众矢之的,众多旧矛盾的结果又成了新矛盾的导因。她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形象!可以说,在王熙凤身上概括了各种各样的矛盾,一种家长理短的那种家务事,所谓叔嫂斗法、妇姑勃溪之类,不是那样的。因为在中国封建的宗法社会里,家国是同构的,历来一脉相通,家是国的一种简化的形式。封建帝王“家天下”内的权势消长、朋党倾轧、派系争斗,它的雏形,它的胚胎都可以在家族里面看到。所以从那个王熙凤,以她为焦点的,或者说她辐射出去的种种矛盾,就是给人一种纵深感,不能够就事论事的看成是一种家族的矛盾。以王熙凤这个艺术形象所能包容的社会生活的广阔程度来说,也是其他形象难以企及的,比如,放债生息这样一个细节。王熙凤是把那个月钱拿出来去放高利贷,小说里面不只一次的写到,平儿说过,“每年少说也得翻出一千银子来”,连数目都很具体。这样的经济细节放在别的人物身上是不可能的,比如说老爷太太不会做这种事,不屑做这种事,姑娘小姐她们根本不理财,那么只有王熙凤能够承担。所以王熙凤这个形象的社会触角是最长的,可以越出贾府的门墙,可以伸向官府,可以伸向佛门,可以伸向宫廷等,也就是说从反映生活的深度和广度来说,王熙凤这个艺术形象是不可代替的、不可缺少的。如果少了王熙凤,《红楼梦》在它反映生活的深广度方面,就要受到极大的削弱,甚至就不成其为《红楼梦》。
第2个回答  2021-04-20

第3个回答  2013-06-12
正册 判词八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凡鸟,典故出《世说新语 简傲》,稽康与吕安是要好得朋友,有一次,吕安想念朋友,往访稽康,恰值稽康已外出,稽康的哥哥嵇喜出门迎接,吕安不肯入内,只在门上题了个“凤”字即离开。稽喜见了大为高兴,却不知道吕安题“凤”字,实则是讥讽他为“凡鸟”,是庸才一个。判词活用了这一典故。 从,顺从(贾府的最高统治者贾母)。 令,发号施令,作威作福 人木,拆字法,合而为“休”。 金陵,南京。 这首判词是写王熙凤的。 王熙凤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 王熙凤是贾、王、史、薛四大家族中王家的女儿,由贾政的夫人也就是她的姑姑王氏作主,嫁给了贾赦的儿子贾琏。她的娘家是宦官之家,婆家是京都显贵,她自己嫁过来以后,又当上了荣国府内宅的主管,真是志得意满,万千尊荣集于一身了。 王熙凤自幼就被冒充男儿教养,她性格泼辣,敢作敢当,人人都叫她“凤辣子”。她的“模样又己标致,言谈又极爽利,心机又及深细,竟是男人万不及义的”。 王熙凤长着“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她“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朱唇未启笑先闻”,是一个“明是一把火,暗是一把刀”的厉害角色。在荣国府的“老祖宗”贾母面前,除了贾母最宠爱的孙子贾宝玉以外,众人都敛声屏息,低眉顺眼,惟独王熙凤可以谈笑自若,用她的伶牙俐齿讨贾母德喜欢。 表面上美丽、风光的王熙凤其实暗地里做了许多伤天害理的事情: 王熙凤去宁国府探望生病的贾蓉媳妇回来,在园子里遇上了贾家的远亲贾瑞。她看贾瑞举止轻浮,申请恍惚,猜测他对自己不怀好意,就下决心要整治贾瑞。她假意和贾瑞虚与委蛇,诱骗他夜入荣国府,把他狠狠地羞辱了一番。当时正是腊月天气,王熙凤反指使小厮把他关进弄堂,又饿又冻地捱了一夜,第二天早上,王熙凤又设计敲诈,逼贾瑞写下欠50两银子的欠条,还指使人浇了贾瑞一身粪尿。贾瑞又羞又病,很快死去。 贾蓉媳妇病故,王熙凤协助宁国府大办丧事时,听铁槛寺老尼姑说财主女儿张金哥被长安府府太爷的小舅子李衙内看上,打发人求亲,但张金哥早已接受了守备家的聘礼,两家相持不下,王熙凤索要3000两银子的贿赂,假托贾琏的名义写信给长安节度使,迫使守备忍气吞声收回聘礼。张金哥听到这个消息,用府绳悄悄自缢,守备的儿子也投河自尽。 王熙凤掌管荣国府里小姐、丫环们的月钱,她常常扣住月钱不发,拿到外面去放高利贷,一年下来竟赚了上千两银子。 王熙凤过生日时,贾母让贾珍媳妇尤氏为她操办寿宴。她喝得大醉回到自己的住处,发现丈夫与仆妇鲍二家的通奸。王熙凤炉火中烧,冲进去打跑了鲍二家的,又打骂贾琏。后来,鲍尔家的因此被逼死,王熙凤也只是让贾琏拿出200两银子了结。 过了不久,王熙凤又听到丈夫养外室的风声。在她声色俱厉的讯问下,下人们供出贾琏偷娶尤氏的异母姐姐尤二姐的事。王熙凤气坏了,但颇有心计的她此时却不哭不闹。她命令下人按照自己正室样子收拾出一间东厢房,又备好车马去迎接尤二姐。她对尤二姐假意甜言蜜语,以礼相待,劝说尤二姐进入了荣国府。尤二姐进府以后,王熙凤指使下人冷言冷语讥讽她,连她吃的饭菜都是剩下的。王熙凤听说尤二姐退过一门亲事,就指使人到官府告贾琏“强逼退亲,停妻再娶”。她还跑到尤氏那里撒泼哭闹,说自己为这场官司花了500两银子,迫使尤氏答应补上。后来王熙凤又用借刀杀人计挑唆贾琏的小妾秋桐欺辱尤二姐,尤二姐果然被秋桐折磨生病,不堪忍受凌辱,吞金自杀。 就连造成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三个人爱情悲剧的“调包儿”主意,也是王熙凤出的。 但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随着钟鸣鼎食的荣国府和宁国府的衰败,王熙凤也必然落得可悲的下场。 锦衣军查抄贾家,罪名之一就是王熙凤过去指使人状告贾琏依材仗势抢占他人之妻为妾,后来又加上凌逼致死。这使本来就已经生病的王熙凤十分羞惭,急怒之下昏了过去。醒来后,她无可奈何地说:“如今枉费心机,挣了一辈子强,偏偏儿落在人后了!” 贾母死后,王熙凤想恢复往日的风光,应承操办丧事。然而今不如昔,没有钱了,贾家里里外外乱成一团。王熙凤左右为难,又听到许多风言风语,一股急火攻心,她口吐鲜血,不能理事。 王熙凤请到远亲刘姥姥,把女儿巧姐托付给她。不久,王熙凤就死了,包裹她尸体的只有一张破席。 王熙凤一生争强好胜,贪婪狠毒,她曾经呼风唤雨,纵横捭阖,但最终难逃众叛亲离、穷困潦倒的命运。本回答被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