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实施讲述与讲授原则,高效发挥讲述与讲授教育教学作用

如题所述

  讲述与讲授基本功是课堂教学最基本的技能,是教师在课堂上运用自己的口头语言向学生描述事件、论证道理、说明事物,使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对讲述与讲授的态度已不再是完全地排斥甚至是放弃了,这种传统的备受鞭笞的教学方法越来越被人们更加理性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之中。恰当而适时地运用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更加高效地吸纳新知,从而达到教学目的。这就要求教师精心地设计教学内容,把握教学时机,严格控制时间,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倾听能力和思维能力。


    讲述与讲授的教学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讲述与讲授要以学生为主体

  新课程实施初期,许多教师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不知道该怎样上课了。原因之一在于:传统的课堂,教师的讲述与讲授占据绝大部分时间,教师习惯于口若悬河似的灌输,学生成为被动的接受者,一言堂的现象比较普遍。而新课程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应当实现角色的转变。于是,许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便错误地认为教师就应当彻底从讲台上走下来,完全放弃讲述与讲授,自己退而成为课堂的附属品,讲述和讲授的基本功逐渐地弱化。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讲述与讲授者,应当始终把学生看作是课堂的中心,将学生视为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把现成的知识讲给学生,并认为学生只要认真听讲就能够获得知识。而实际上,学生对任何知识的真正掌握都是建立自己的独立思考之上的。教师把知识讲解得很清楚明白的同时,还应当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同步参与,这样就把学生实际存在的疑问和障碍牵引出来。否则,学生不仅对知识本身掌握不牢固,更谈不上举一反三加以迁移应用,从而促进能力的发展。

  2、讲述与讲授要适当恰切

  讲述与讲授时,教师往往更多关注自我,如:怎么讲,怎样才能讲得全面、细致、深刻、透彻,久而久之,教师对自我要求的标准越来越高,也就越来越关注自我的“讲”,从形式到内容,无形中,把自我摆在了中心地位,而忽视了学生的存在。不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一味地挖掘教材的深度、拓展知识的广度;不顾学生接受程度,为了尽快完成教学任务加快进度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讲述与讲授要讲究实效 

  讲述与讲授容易抑制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在讲述与讲授的同时,应当兼顾学生的倾听与思考,讲的目的,是为了学生能够更多、更快、更好地接受,而学生是否能够接受,接受多少,更需要讲述与讲授者通过多种方式去判断、评估,并根据具体情况对进一步的讲述与讲授做出相应的调整。


    讲述与讲授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1、合理的选择讲述与讲授的时机

  讲述与讲授通常用在学习课文之初,交待学习目标、范围、要点和要求的时候,或者介绍作家作品、背景以及相关课外知识的时候,还有,在分析课文中的某些重点、难点,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有些时候,为了创设情境,也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讲述。

  2、精心组织讲述与讲授的内容

  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的长篇大论,势必会给学生带来思维的怠惰,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因此,要求教师讲述与讲授的内容要集中、精炼,中心要明确,重点突出,目的是紧扣关键突破难点,解决疑点。同时还要求教师语言准确、简明,条理清晰,深入浅出。更要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的空间。

  3、适当调整语速语调增强讲述与讲授的吸引力 

  教师要使自己的讲述与讲授具有感染力,不单纯要注意措辞用语,还需要注意吐字发音、语速、语调以及使用无声语言等。首先发音吐字应准确、清晰,这是对教师最基本的要求。其次,教师的语调、语速也要根据说话内容、环境而确定。讲述与讲授的过程中,要根据课堂学生的数量控制音量的大小强弱。要根据话语内容的重要程度控制语速的缓急,选择适当的停顿。教师的体态、动作表情的变化,也是传递信息的辅助手段,如目光交流、表情变换、手势辅助等。这些如果运用得好,那么就会增强表达效果,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4-03
一、讲授法的利与弊
讲授作为一种方法,指的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直接向学生系统连贯地传授知识的方法。从教师教的角度来说,讲授法是一种传授型的教学手段;从学生的角度来说,讲授法是一种接受型的学习方式。
(一)讲授法的利
1. 讲授法有利于大幅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和效率
讲授法具有两个特殊的优点,即通俗化和直接性。教师的讲授能使深奥、抽象的课本知识变成具体形象、浅显通俗的东西,从而排除学生对知识的神秘感和畏难情绪,使学习真正成为可能和轻松的事情;讲授法采取定论的形式(而不是问题的形式或其它形式)直接向学生传递知识,避免了认识过程中的许多不必要的曲折和困难,这比学生自己去摸索知识可少走不少弯路。所以,讲授法在传授知识方面具有无法取代的简捷和高效两大优点,这也就是讲授法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在现行的班级授课制里,采用讲授法能有效地保证让绝大部分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人类花费漫长时间积累起来的知识和技能,奥苏伯尔说得对:“学生获取大量整体的学科知识,主要是通过有意义接受学习、设计适当的教材和讲授教学实现的。”
2. 讲授法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教材,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全面发展
教材作为学生学习的学科知识体系的一个蓝本,不仅汇集着系统的学科知识,而且还蕴藏着许多其它有价值的内容,如学科的思想观点、思维方法以及情感因素。但是,由于教材的编写要受到书面形式等因素的限制,对学生来说,不仅知识本身不好读懂,其所潜藏的内涵更是不易发现。而教师由于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能够比较全面、准确地领会教材编写意图,吃透教材,挖掘教材的深邃内涵。所以,正是借助教师的系统讲授和透辟分析,学生才得以比较深刻准确地掌握教材,从而不仅学到学科的系统知识,而且还领会和掌握了蕴含在学科知识体系中的学科思想观点、思维方法和情感因素。这样,学生的学科能力也就得到了全面提高。
3. 讲授法有利于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导作用,使学生得到远比教材多得多的东西
任何真正有效的讲授都必定是溶进了教师自身的学识、修养、情感,流露出教师内心的真、善、美。所以,讲授对教师来说,不仅是知识方法的输出,也是内心世界的展现。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感染和熏陶着学生的心灵。可以说,它是学生认识人生、认识世界的一面镜子,也是学生精神财富的重要源泉。
4. 讲授法是其它方法的基础
从教的角度来说,任何方法都离不开教师的“讲”,其它各种方法在运用时都必须与讲授相结合,只有这样,其它各种方法才能充分发挥其价值。所以,可以认为,讲授是其它方法的工具,教师只要讲得好,其它各种方法的有效运用才有了前提。从学的角度来看,接受法也是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基本的方法,其它各种学习方法的掌握大多是建立在接受法的基础上。学生只有学会了“听讲”,才有可能潜移默化地或自觉系统地把教师的教法内化为自己的学法,从而真正地学会学习,掌握各种方法。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