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有什么风俗习惯?

好奇

1、拔雉毛

广西苗族小伙子向意中人求爱,在芦笙上插上一支美丽的野鸡毛,对着姑娘吹起动听的曲子。小伙子舞动着芦笙使野鸡毛轻拂着姑娘的脸颊。假如姑娘有意,就随手拨下芦笙上的野鸡毛;反之,就不拔而转身走开。

2、半路“抓亲”

此风俗流行于湘西苗族地区。姑娘结婚时,由六个年轻姑娘和一位40多岁的中年妇女组成送亲队伍。迎亲队伍由六个小伙子和两个姑娘组成。

两支队伍都在清晨五更相向出发,相会后,迎亲队伍把挑来的糯米饭交给送亲的大嫂,大嫂把盛新娘用品的竹篮交给迎亲的姑娘,然后起把糯米饭给大家吃。

这时迎亲的一个姑娘说:“婆婆,谁是我家嫂嫂啊?”话音没落,送亲的姑娘将新娘紧紧围在中间保护起来。迎亲的小伙子和姑娘们就设法去“抓”新娘。最终新娘还是被“抓”走了,送亲的也便完成了任务。迎亲的带走新娘,双方道别而去。

3、半夜搬家

是云南祥云县茶朗哨乡苗族的一种世代相传的习俗。旧社会半夜搬家是为躲避财主的债务,如今已失去本来的意义,成为一种传统的民族活动了。不论谁搬家,村里人都来帮忙祝贺。

他们把要搬走的东西放在院子中间,吹芦笙、吹唢呐,弹三弦,大家围着家具起舞,歌舞一停,主人忙给客人敬酒。把家具搬放在新房院后,再次围成圈跳起欢快的舞蹈。

跳舞的圈子十分讲究,中间一圈是小孩,象征苗家的希望和未来;第二圈是姑娘,象征美好的花朵;第三圈是小伙子,象征着苗家兴旺坚强;第四、五圈是老人,表示苗家儿女在老一辈培养、教育下茁壮成长。


扩展资料:

苗族的禁忌

湘西苗族日常生活禁忌较多,如不准在家里或夜里打口哨;忌震龙岩(堂屋中央有块盖板岩,下面安放龙的祭品,是龙的栖息之所);父母在,晚辈不能包白帕。

早起至早餐时间内,忌说“龙”、“蛇”、“虎”、“豹”和“鬼”;每年立春后,连续忌5个“戊”日,当天不准挑水,不准动土;立春五“戊”为“春社”,社在“戊”前一日为“小社”,在“戊”后一日为“大社”。

小社杀羊,大社杀猪,以祭社菩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清吉,六畜兴旺;过年前后,从腊月二十三日至正月十五日一段,忌理发、忌在太阳下晒衣、忌妇女用针钱、忌三脚架上插柴烧、忌财物外出、忌搓绳子、生辰属犬鼠者忌扫地;年三十忌推磨、梳头。

正月初一至初三忌煮饭(先用甑子蒸好饭)、除夕杀公鸡只吃肉禁喝汤等;开春后,人牛出工,都要选个好日子,人是“马、鼠、狗”三个日子好,母牛逢“鼠日”出工,产牛儿多,公牛逢“马日”出工力气大。

抛粮下种也选种子,“羊日”忌下谷种,说是枯焦日,“蛇、牛、鸡”日忌下包谷种,说是红煞日,均不利于庄稼的生长,以“马、猴”日下种最好;“过年”、“大端午”、“七月半”忌妇女串门;立秋忌围园圃、扯菜。

农历每月初五、十四、廿三日为月忌日,忌开头办喜事;吴姓忌吃狗肉;龙姓忌吃羊肉;屋前后所谓龙脉线上和已葬前不准埋人,如果有犯禁忌,可能引起诉讼和械斗;有的苗家忌外人进屋坐在火坑的正面和左边(传说那是祖先神位)等。以上禁忌各地有所不同,现大部分已被新的习俗所取代。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苗族的习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