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蝎子蜈蚣的方法是什么

它们的习性是什么 需要注意什么 投资多少

蝎子的养殖方法:蝎场的选择:蝎房应建在地势略高,无农药或化肥污染处。蝎房四周开窗,以利空气流通,窗口要有纱窗,以防外界天敌侵人。蝎房附近注意要有便捷的水源,以保证蝎子的饮水和环境的合理湿度。

蝎子食物的选择:饲料多样性以便促进蝎子健康成长,不仅有人工繁殖的黄粉虫,也需要配合多种食物。投食时间一般应放在天黑前l小时进行,每次投喂量应根据蝎群及蝎龄的大小适量供应,供水时间应放在投食前两个小时进行。

蝎子的繁殖:蝎子在人工饲养过程中,会有新生蝎子出现,在小蝎子生长中有差异,需要及时分养,防止未蜕皮的残杀正在蜕皮的。管理上需要跟上,及时将同龄蝎放在一起,做到及时分养,以利于同步生长。

蝎子养殖的温度:蝎子生长发育最适宜的温度为25~39℃之间。气温在35~39℃,蝎子最为活跃,生长发育加快,产仔、交配也大都在此温度范围内进行。超过43℃时,蝎子很快死亡。

养殖蝎子经验的不断积累:初入养殖蝎子这个行业,可以从小规模入手,以便更好的学习养蝎子技术及总结经验,小规模养殖可以减少风险,更好的了解蝎子的生活习性和活动规律。
做好定期定时投放食料,对伤、弱、病蝎做到及时处理。重视蝎场卫生,经常打扫蝎粪和残食,保持水池的清洁,让蝎始终有一个干净、舒适的生活环境。

蜈蚣的养殖方法:
一、常温养殖
常温养殖即完全依赖自然界的温度变化来进行蜈蚣养殖,随着一年四季温度的变化蜈蚣也相应地出现复苏期、生长繁殖期、催肥期和冬眠期几个过程。常温养殖具有如下特点:①技术简单,管理方便;②投资少,无需建造暖房及安装取暖设备。因此常温养殖是一种较好的养殖形式。
从立冬到小雪前后,气温逐渐下降至10℃以下,蜈蚣开始进入冬眠状态。这时要在养殖池内盖草帘防止寒风吹袭。在整个冬季养殖池半月通风一次,同时往池内垛体四周洒水保证垛体潮湿,给蜈蚣提供一个良好的越冬场所。这一切操作活动均应选在风和日丽的中午进行,时间以2小时左右为宜。
立春后气温回升,蜈蚣慢慢苏醒,气温上升至15℃时,少数蜈蚣开始出来活动。气温升至20℃时大部分蜈蚣开始出来活动觅食,这时蜈蚣处于恢复期,活动和消化能力都不旺盛,这期间应少量喂食,循序渐进,逐步增大喂食量,切忌大量喂食,以免造成腹涨死亡。同时还要注意对意外寒潮的保温工作。随着气温的继续升高,可适量增大饲料投喂量,清明至小满,气温增至25℃左右,绝大部分蜈蚣出动觅食,消化能力强,食量大增,这时应供应充足的饲料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由于气温升高,池内水分蒸发加快,因此必须每日往池内喷洒足量的水分,随着气温的升高喷水量逐渐加大,蜈蚣进入最佳生长期,活动量大,食量骤增,生长发育旺盛,蜈蚣的产卵及孵化都在这段时间内进行。
秋季气温下降,当年孵出的小蜈蚣已长至5~7厘米,由于小蜈蚣的生长发育特别快,体内的脂肪积蓄较少,为保证其良好过冬,必须供应足量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高的肉、蛋及豆腐类食物,使其储存足够的脂肪及能量,为期安全越冬打下基础。
二、加温养殖
蜈蚣的加温养殖又称无冬眠养殖,即采用人工控温的方法打破蜈蚣的冬眠习性,使其一年四季都处于良好的生长发育状态。加温养殖最关键的设备是具有一定面积的可以加温、控温和有良好保温条件的暖房。这些暖房可以新建,也可以利用现有的普通民房、塑料大棚改造,无论那种暖房都必须符合以下四项原则:第一,经济实用;第二,具备加温和保温条件;第三,能保持较好的通风;第四,结构科学合理,便于管理。
加温养殖在日常管理方面与常温养殖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以下三点:第一,注意控制温度,使之保持在20℃~36℃之间;第二,水分蒸发加快,必须及时补充足量的水分;第三,由于暖房温度高,通风相对较差,必须及时清理蜈蚣吃剩的饲料,以免腐烂变质,形成难闻的气味。
三、交叉养殖法
所谓交叉养殖即将加温养殖与常温养殖相结合,达到在有限的场地内最大限度地扩大生产规模的目的。春暖花开的季节,室外温度升到20℃以上时,可将暖房内的小蜈蚣(5厘米左右)移到常温池内饲养,最大限度地腾出暖房空间。移到常温池内的小蜈蚣经过四个月的生长期即可达到12厘米以上,这时你就可以出售了。这批蜈蚣售出后,如果您的暖房饲养池不足,可以继续取出一批蜈蚣至常温池饲养,如此反复,可达到扩大生产规模,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的目的。交叉养殖法特别适用于有独家小院的养殖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5-01
、喜群居:蜈蚣有大小聚居在一起的习惯,同群的蜈蚣能和睦相处,很少发生斗殴而自相残杀的现象,如果栖息地太小,蜈蚣太多时,老的蜈蚣会自动走开,另寻栖息地。 2、蜈蚣胆小怕惊,稍微受到惊吓,就会停止摄食,舍窝亡命逃走,或蜷缩不动,正在产卵的雌蜈蚣则会立即停止产卵,而孵卵的蜈蚣受惊后则一反常态会把卵吃掉。 3、喜欢阴暗潮湿。野生的蜈蚣大多栖息在山坡、田野、路旁、杂草丛生的地方,或栖息在柴堆及屋瓦隙间,也常在厨房墙角边等阴暗的角落里栖息,在猪舍、鸡舍周围的砖瓦下面也常见到蜈蚣的足迹。 4、白天在窝内栖息,夜间出来活动。晚上8~12时是蜈蚣活动的高峰,一般到凌晨4时前陆续回窝休息,天亮以后就难以见到蜈蚣了。 白天蜈蚣的视力很差,稍微远一点的东西就看不清楚,因此难于觅食及防御敌害,它只*一对细长的伸向前方的触角探路行动,晚上也要*触角来搜捕猎物进行觅食。 5、具有舔舐的习性 蜈蚣用第1小颚末节及基节突起上的稠密绒毛、第2小颚末节背面上刷状的刚毛,以及口中吐出的唾液,经常舔舐触角、步足外,也会把自己窝穴舔舐得干干净净 6、温度蜈蚣是变温动物,它的一切活动常与温度相关。蜈蚣生长发育最适温度为25℃~32℃,当温度为11℃~15℃时,蜈蚣的觅食减少,停止交配、产卵。温度下降至10℃以下时,蜈蚣则停止一切活动,钻入松土中(或窝土中),蜷缩一团,进入冬眠,可是当温度升到33℃~35℃时,由于体内水分散失,它的一切活动都暂停下来。如果温度升到36℃以上时,体内失水太多,则使身体干枯而死亡。 7.湿度;饲养室内空气相对湿度为60%~70%、窝土湿度为10%~20%时,蜈蚣的一切生命活动最为活跃,也就是说这是蜈蚣生长发育最适合的湿度。 二、蜈蚣的食性。 蜈蚣属肉食性动物,其性凶猛,不但吃食弱小动物,还敢向比它大几倍的动物进攻。蜈蚣喜食各种昆虫,如蟋蟀、蝗虫、金龟子、稻苞虫、蚱蜢、蜘蛛及各种蝇、蜂类的卵或蛹,也爱吃蚯蚓、蜗牛、蛞蝓,此外也会捕食蜥蜴、壁虎、蛙类、小鱼等。当食物缺乏或水分减少之时,也会吃西瓜、黄瓜、苹果等多汁瓜果,以及幼嫩青草、蔬菜等来维持生命活动。 蜈蚣有饮水的习性,人工饲养蜈蚣时需供给清洁的饮水,可把饮水装在浅盘中,让其自由饮水。 三、前期准备工作 场地的准备:人工饲养蜈蚣的主要方式有箱养法、缸养法和池养法三种。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创造蜈蚣栖息隐身的缝隙和窝穴,并且大小适中,要选择安静的环境,饲养场所要尽量保持清静,减少对蜈蚣产生不必要的惊吓干扰,影响蜈蚣的正常生长活动。 设施的准备:蜈蚣的饲养设施较为简单,主要根据养殖方法来准备设施,但无论可种养殖方法,蜈蚣的饲养土一定要准备,其土必须疏松、肥沃和潮湿。, 饲料的准备:由于蜈蚣喜爱食昆虫,因此要预先解决蜈蚣的饲料问题。 防疫的准备:蜈蚣易生绿僵菌病、黑斑点病、胃肠炎、蜈蚣咽喉部溃疡病、脱壳病等病、因此要掌握防疫知识,定期进行消毒,投喂药物进行预防。 四、饲养的基本知识 春季饲养 早春气温较低,复苏出蛰的蜈蚣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活动力及消化力均不强。清明后调整窝土湿度为20%,此阶段温度低于15℃,不喂食,以免进食过早或暴食暴饮而导致腹胀。初开食时,以600条为例,先用半片食母生研为粉末,拌奶粉水让蜈蚣吸吮,需喂2~3天,对蜈蚣有健胃助消化作用。 夏季饲养 立夏以后,蜈蚣开始频繁活动,气温在25℃时进入配种期。这个时期湿度要调节好,过干易影响胚胎发育,过湿则易生病,此期窝土以手捏成团,手松能散开,含水22%~25%为宜。蜈蚣产卵、孵化需要安静的环境,若有惊扰,易发生吃掉卵粒及幼体的现象。因此,要勤观察,做好查窝引产工作,将待产卵的雌体分开饲养。 在炎热的夏季,要做好降温防暑工作。调节温度在20℃~32℃之间。每天除饲料保鲜外,每月对蜈蚣可能发生的疾病给予1~2次预防药,以保证蜈蚣安全度夏,顺利完成孵化任务。 秋季饲养 立秋后转入多雨季节,此期间窝土湿度在22%左右。秋分后,当空气相对湿度为75%左右时,蜈蚣的食量剧增,代谢过程也加快,要加大供食量,好让蜈蚣生长发育,以利于蜕皮和贮积营养。 冬季饲养蜈蚣每年11月底天气转冷时逐渐进入冬眠状态,入冬后要采取各种措施防寒,一般养殖池内温度保持在25℃左右,这样蜈蚣越冬不眠,可提高其繁殖能力 刚养的话可以少养点试验一下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05-02
蜈蚣我还没研究过。不过蝎子的话我现在就养着玩呢。蝎子喜欢潮湿而又干燥的地方,喜欢淡淡的绿光。怕噪音和震动,各种气味蝎子要是碰到的话也会死。尤其是装修气味。吃的话,我现在喂的是从鸟市买的那种面包虫。在有就是样的时候尽量把窝做的好点,我现在的就不好,只能把怀孕的分开了。怀孕的蝎子,温度要保持在35到38度之间。那样有利于生产,生了小蝎子后,伙食一定要跟上,不然大蝎子就完了。蝎子窝怎么搭的话,你上百度弄吧,我不会传照片。投资的话,我现在也是刚闹着玩,蝎子也是抓的野的,不过,我想应该不大,主要其实就是场地比较不好找也比较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