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彝和黑彝有什么差别 具体的

很重要的

白彝和黑彝是两个次族群,两者有何具体的区别?事实上,彝族原本没有“黑白红”之分,只有“六祖分支”之说。据史料记载,在凉山彝族传统的政治体系里,彝族分五个社会等级:兹、诺、曲诺、阿加和嘎西。兹和诺是贵族等级。兹是土司,即历代中央政府任命的本民族地方官员。诺没有政府的任命,但拥有强大的家族,他们是古代的外来征服者。曲诺是平民阶层,是自由民。他们虽然名义上隶属于某一家族的诺,但他们有自己的财产,有的本身就是奴隶主。阿加和嘎西是奴隶阶层。阿加有自己的房屋和少量的财产,但没有自由,他们的主子可以随意买卖他们。

请注意,在凉山彝族传统的政治体系里,并没有白彝和黑彝之分,更不存在什么,黑彝是奴隶主贵族,一言九鼎,豪华富有,仆妾成群;白彝是奴隶,被统治阶层,卑弱贫穷。事实上,从数量上看,白彝占凉彝人口的一半。据清末民初的资料显示,凉彝五个等级的人口中,黑彝(诺合)占6.9%,白彝(曲诺)约50%,而且,白彝不一定都比黑彝穷,事实上有的白彝很富,拥有大量土地财产,甚至还有奴隶,所以也是奴隶主。或者,就算不是奴隶主,那也至少是平民,或者叫自由民。

白彝呢,和外界的民间交往比较活跃,尤其是和汉区毗邻地带的白彝,学到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商贸繁荣,追求财富,有“熟彝”之称,有人说他们是汉人与黑彝之间的民间桥梁。那么黑彝有什么呢?黑彝被汉人叫做“生彝”,多数居住在高山地带,交通不便,生产低下,物质匮乏。黑彝不愿意和外族相处,倔强地保持着尚武精神,坚守纯粹血统。

布拖县政府农委的阿措主任说,黑彝、白彝是血统上的划分,不是经济上的,解放后划阶级成分时,有的黑彝划成了贫农,也有白彝划成地主的。据史料记载,解放前有的黑彝已很破落,甚至到白彝的田地里当佃农。把土地租给佃农种是封建社会农业的一个特点,在凉山边缘明清时代就开始了,在凉山腹地不多。黑彝屈尊去当佃农,无疑是奴隶社会走向崩盘的一个信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06-16
说起凉山彝族的等级社会,人们心目中最鲜明的一对角色是黑彝和白彝。在外界大多数人印象里,黑彝是奴隶主贵族,一言九鼎,豪华富有,仆妾成群;白彝是奴隶,被统治阶层,卑弱贫穷。其实并不都是那么回事。首先,白彝不算是奴隶,而是平民,或者叫自由民,他们占凉彝人口的一半。第二,白彝不一定都比黑彝穷,事实上有的白彝很富,拥有大量土地财产,甚至还有奴隶,所以也是奴隶主。第三,凉山彝族社会有五个等级,并不只有黑彝和白彝这一对欢喜冤家。注意,这些是清末、民国到解放初期民改前的情况。

凉山奴隶社会博物馆坐落在西昌城外的泸山上,遥遥面对邛海另一侧拔地而起的凉山山原。按博物馆的资料,在清末民初,凉彝五个等级的人口分布如下:兹莫占1%,黑彝(诺合)6.9%,白彝(曲诺)约50%,阿加33%,呷西约10%。副馆长尔布什哈说,这个橄榄形分布两头小中间大,符合大多数事情的规律。

凉彝等级社会最有意思的一个特点,是各等级的政治、社会、经济地位可以分离。比如土司,可以傲于人前的是政治地位,面对彝人他们是朝廷的代表,面对朝廷则是彝人的代表。毕摩(祭司),说不上有啥政治地位,也说不上富裕,但他们是知识分子,担任人神鬼之媒,享有崇高社会地位,谚语说毕摩在兹莫面前不起立,要是毕摩起立了,兹莫会诚惶诚恐觉得尴尬。白彝呢,和外界的民间交往比较活跃,尤其是和汉区毗邻地带的白彝,学到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商贸繁荣,追求财富,有“熟彝”之称,有人说他们是汉人与黑彝之间的民间桥梁。那么黑彝有什么呢?黑彝被汉人叫做“生彝”,多数居住在高山地带,交通不便,生产低下,物质匮乏。黑彝不愿意和外族相处,倔强地保持着尚武精神,坚守纯粹血统。

布拖县政府农委的阿措主任告诉我,黑彝、白彝是血统上的划分,不是经济上的,解放后划阶级成分时,有的黑彝划成了贫农,也有白彝划成地主的。我在资料上看见,解放前有的黑彝已很破落,甚至到白彝的田地里当佃农。把土地租给佃农种是封建社会农业的一个特点,在凉山边缘明清时代就开始了,在凉山腹地不多。黑彝屈尊去当佃农,无疑是奴隶社会走向崩盘的一个信号。

早年间,土司是彝区全体人民的主子。后来黑彝部落崛起,轰走了多数土司,凉山腹地几乎全都成了黑彝的天下。于是白彝就形成了两拨,一拨在土司管下,另一拨在黑彝管下。但是有人指出,有的白彝部落既不归土司也不归黑彝统领,没有主子,不交贡赋也不服劳役,是真正的自由民。这说法看来是有根据的。网上有篇小说名叫《游荡的枪》,作者是宁南县的俄狄小丰,写的是从清朝晚年到民主改革期间发生在布拖、宁南交界地区的故事,其中就写到一个自行其是的牧猎部落,作者这么写:“尼罗汉草原上,世代居住着一个肥马轻裘的即是牧民又是猎户的家族,姓氏为吉司,那时的首领叫吉司木加,是个中年汉子。吉司氏族历来宣称草原是他们祖先与生俱来的家园,谁也夺不走。多少年来,许多部落对这片水草丰美的牧场垂涎三尺,但顽强的牧民不会让别人轻易得逞。吉司氏族因此成为少有的不受贵族统治的家族,长久地自由自在。”彝族人家论坛上2003年曾经发生一场讨论,有几个人说自己父辈所在的白彝部落解放前不属于任何黑彝或者土司管辖。他们说的这些部落在甘洛或者雷波、金阳,是凉山边缘。我想,不管这些部落是因土司垮台而获自由的,还是从来都没有过主子,总之有人指出他们的存在,是对官方描绘的凉山社会等级图的一个重要补充。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5-09-21
  黑彝和白彝统称为彝族,在古代黑彝为贵族,如果黑彝与白彝通婚,则会降为白彝
  彝族被外界称之为“黑彝”、“白彝”、“红彝”,而云南、贵州和广西地方的彝族也被称作“花彝”、“青彝”、“干彝”的。
  “黑彝”、“白彝”多居住在四川凉山,“红彝”多居金沙江河谷流域一带。据资料介绍,“红彝”和“花彝”因服饰多红或多花而得名,而“青彝”源自于当地彝族祖先崇拜青竹有关。凉山彝族中的“黑彝”、“白彝”是怎么来的呢?
  凉山彝语称“黑彝”为“诺”或“诺惹”,“白彝”称之为“曲”或“曲惹”。“诺”和“曲”是凉山彝族固有语。而“黑彝”与“白彝”是外来注释语。彝语中的“诺”和“曲”也不完全等同于汉语中的“黑彝”或“白彝”,在彝语中更无相对应的词,因约定俗成而被沿用。但“黑彝”、“白彝”、“红彝”、“青彝”等的含义毕竟模糊不清,有正名的必要
  彝族原本没有“黑白红”之分,只有“六祖分支”之说。四川凉山彝族总称为“诺蜀”,阿都方言区称“脸蜀”,自称为“尼”或“尼惹”。从古代历史上看,彝族社会曾分为“兹、莫、毕、格、卓”五个阶层。从近古史上看,凉山彝族社会又分“兹、诺、曲诺、阿甲、干席”等阶层。从“诺”、“曲诺”等字意表面上看,虽有“黑”、“白”之意,但根本没有现在的“黑彝、白彝”之含义。
  凉山原本无彝人居住,据传只有一种土著叫“朴苏乌伍”的人多居于石板房下。彝人部落酋长向北远征而来时,首先派遣了一大部分亲族兵马在前方征战开路,这部分人彝语叫“诺”;另用大部分兵马驻守在部落联盟酋长周围,这部分人叫“屈”。“诺”,有“悄悄地看”或“前线侦察”、“监视”等意;而“屈”后音变为“曲”,有看守、保卫、护垒的意思。“诺”在近古是一支英勇善战的彝族作战军队,后由远征夺得大片天下,而又无法与后方部落联盟酋长取得联系,故自然形成一个新的统治阶层,与外界不开亲。“曲”也是这样形成的。
  有汉书载凉山彝族中“黑彝”才是彝族,而白彝不是彝族的说法,这是错误的。其实“黑彝”“白彝”都源自于一个血脉,而且多半是爱情的结晶。比如说吉克氏,源于黑彝阿陆氏,俄其曲比氏源于黑彝俄其,瓦其氏源于黑彝金恩氏,布萨吉吾氏源于黑彝罗洪氏,吉古阿流氏源于黑彝洛米氏,沙马曲比、俄比、黑子惹所等氏均源于沙马土司氏等等。在凉山彝族“曲惹”(白彝)中许许多多是与“诺”同祖共宗的。
  所以说“黑彝”、“白彝”源自于一脉。
  而白彝即“曲”只是当时等级森严,“诺”(黑彝)爱上白彝姑娘而生育的子女就降成了“白彝”罢了。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9-09-02
说句明白话 弟弟给哥哥牵马,最后哥哥成了黑彝,弟弟成了白彝,其实彝族本来就是一家人,不管再咋个扯亲戚,扯到最后都扯的上关系,看过了太多说什么黑彝是贵族,白彝是娃子,什么黑彝血统要高贵,白彝血统要低一个档次,这些只不过是想要搞民族分裂的人的言论,不管是白彝还是黑彝,天下彝族都是一家人,民族团结才是最重要的。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19-03-30
从云南、贵州和周边汉族所谓的黑彝白彝角度来说,凉山彝族属是黑彝,而凉山彝族内部划分的黑彝白彝是从血统上划分的,现在周边汉区所流传的什么黑彝老背背,黑彝老刮刮··等骂人的语语言不是指的是我们所说的黑彝,而是指的是凉山所有的彝族,从这里外界对凉山彝族的称呼上看,凉山彝族总体上应该是黑彝。我们说的黑彝白彝应该是从血统上划分的,而不是外界上所说的纯粹的那种黑白之意。所以我觉得凉山彝族是不存在什么生彝,熟彝的那种之类,那种应该很适合是在云南和贵州所谓的黑彝和白彝分布地区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