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说的道理

古典名著《大学》要说的道理是什么啊??急啊!!!!!!

《大学》-内容概要

《大学》
《大学》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礼记》中的一篇。宋代程颢、程颐特别重视《大学》,曾分别将它从《礼记》中抽出来加以改编,使之独立成篇。朱熹在二程改编的基础上继续加工,分为“经”、“传”,作成章句,通过注释阐发己意,并将它和《论语》、《孟子》、《中庸》合编为《四书》,在封建社会后期影响极大。朱熹认为其中“经”是曾参记述孔子的话。“传”是曾参门人记述曾参的话,但无明确根据。清初陈确曾著《大学辨》予以反驳,认为“决非秦以前儒者所作”。当代学者有人认为是秦汉之际儒者所作;也有人认为《大学》所说的“家”、“国”、“天下”分别属于大夫、诸侯、天子所有,反映了秦统一以前的情况,当是战国时期儒家的作品。

《大学》着重阐述了个人道德修养与社会治乱的关系,以“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为修养的目标。 又提出实现天下大治的八个步骤,即 “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中每一个都以前一个为先决条件,而“修身”是其中最根本的、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前四个是“修身”的方法途径,后三个是“修身”的必然效果。从天子到庶人“皆以修身为本”,每个社会成员特别是统治者道德修养的好坏决定着社会的治乱。它的合理方面是明确肯定道德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但把作为社会意识形态之一的道德夸大为决定因素,则是一种唯心主义的观点。宋明理学把总括封建纲常的“理”或 “知” 看作天地万物的主宰,是对这一观点的继承和发展。《大学》和《中庸》一样提倡“慎独”,主张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诚心诚意地恪守道德规范。这作为一种修养方法有合理之处,但也含有轻视社会实践、偏重内心修养的倾向。《大学》反对统治者贪得无厌,不择手段地聚敛财货,提出“德者本也,财者末也”,“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这些论点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9-15
1、提供教学和研究条件和授权颁发学位的高等教育机关。分为综合大学、专科大学或学院。通常设有许多专业,再由几个相近的专业组成系。这里的专科的含义是专门科目,如医科大学、农业大学、林业大学、药科大学等;不是指专科学校,即高职高专,如职业技术学院等。
  广义的大学,也包括学历层面意义上的专科学校。
  现代大学的概念,来自英文university(A university is an institution where students study for degrees and where academic research is done)。
  2、儒家基本经典之一。原为《礼记》中的一篇。相传为曾子作,近代许多学者认为是秦汉之际儒家作品。全面总结了先秦儒家关于道德修养、道德作用及其与治国平天下的关系。南宋朱熹把它与《论语》、《孟子》、《中庸》合称为“四书”。
  3、[古]∶聚集在特定地点传播和吸收高深领域知识的一群人的团体。
第2个回答  2019-11-26
有道理,女孩长得漂亮,女孩自己很自负,往往生活在甜言蜜语中,是被哄大的;其实,男人喜欢和漂亮的女人在一起是不假,但是往往不放心,所以,最后受到伤害的还是女人,而原因还要归结在女人身上。因此有红颜祸水,红颜薄命之说。
第3个回答  2013-11-11
《大学》的开头不是说了嘛——“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意思是大学问的道理在于彰明高尚的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