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取经路线图 唐玄奘取经路线为何舍近求远?

如题所述

一、唐玄奘取经路线图为:经兰州到凉州(姑藏),继昼伏夜行,至瓜州,再经玉门关,越过五烽,渡流沙,备尝艰苦,抵达伊吾(哈密),至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县境)。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礼遇。

后经屈支(今新疆库车)、凌山(耶木素尔岭)、碎叶城、迦毕试国、赤建国(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飒秣建国(今撒马尔罕城之东)、葱岭、铁门。到达货罗国故地(今葱岭西、乌浒河南一带)。

南下经缚喝国(今阿富汗北境巴尔赫)、揭职国(今阿富汗加兹地方)、大雪山、梵衍那国(今阿富汗之巴米扬)、犍双罗国(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及其毗连的阿富汗东部一带)、乌伏那国(巴基斯坦之斯瓦特地区),到达迦湿弥罗国(今克什米尔),行程13800余里。

二、取经路线为何舍近求远。

唐僧走的这条路,虽然现在看上去很绕远,但在古代,却是一条很成熟的到印度的路线,也是被证明到印度可行的路线,因为这条路线与有汉以来,商旅们走了千年的丝绸之路,正是一条路。

同样的是从西安出发,途经新疆、中亚,然后南下到达印度,这条路是古代旱路到达印度的唯一一条路,所以唐僧走这条路有其时代背景,虽然绕远,但也没办法,毕竟这条路很多人走过,沿途也有补给。

扩展资料:

《西游记》 中,玄奘出发前唐太宗李世民亲自送行,并有两人结拜之举,故而书中称其为“御弟”。其实历史上并非如此。初唐时期国家尚未完全安定,边界地区尤其不稳,国人出境受到严格限制。

玄奘几次申请“通关文牒”都未获批准。贞观三年(629年),长安大灾,官府允许百姓“随丰就食”,也即到有粮食的地区去找饭吃。玄奘就混在灾民的队伍中,出长安,过天水,到达了凉州(今甘肃武威)。

凉州是古丝绸之路的要冲,也是军事要地。玄奘在此住了几天,就踏上西行之旅。但凉州都督李大亮严格执行边境管理制度,派人将他追回。既然走不了,玄奘就在凉州为僧俗讲解佛法,影响甚大。

听众中有当时的河西佛教领袖、凉州慧威法师,他有感于玄奘的决心和宏愿,遂密派两位弟子趁夜偷偷送玄奘出关,到达今甘肃安西县东。

此时凉州都督的飞骑也赶到了,让瓜州刺史李昌拦截玄奘。但瓜州刺史李昌崇信佛教,带着公文,到玄奘住处当面将之撕毁,并向他详细介绍了西出玉门关的情况,又资助了一匹白马。一个月后,玄奘乘着白马,独自踏上西行之路。

17年后,玄奘返国再次经过凉州时,受到的则是“国礼”的待遇。在这里他再次见到了自己的老朋友慧威法师。虽是世外高人,但久别重逢,想必也难免嘘唏。而他抵达长安之后,也终于获得了李世民的隆重接待。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玄奘 (唐代著名高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丝绸之路 (古代连接中西方的商道)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湖南频道>>娱乐>>高僧玄奘:为取经“偷渡”17年 记录110个国家风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