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美术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能力

如题所述

【摘 要】美术教育的重要功能在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作为一线的美术教师如何在美术课上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审美意识的培养是按一定的目的要求,对受教育者施以积极影响的一种有计划的美感教育活动,它要通过对人们的不断启发和长期的训练、熏陶的教育过程使之逐渐获得美感能力。这种美感能力由少积多,学生的审美意识就会不断地加深。【关键词】初中美术;审美意识;能力培养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作为担负着实施美育重任的中小学美术教学,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以审美教育为主线,在他们的心灵中播撒美的种子,培养其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其鉴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以美育德,以德育人,使其成为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怎样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呢?我在日常教学中作了以下探索:1.在欣赏课教学中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首先是中外人物画欣赏。由于主客观条件不同,不同的学生不仅在审美感受能力上有高低之分,而且在审美趣味、审美标准方面存在着性质上的差异。有一阶段学生以时髦、流行为标准,大量购买小摊上的“美人照”和“卡通片”,在文具盒上、课本笔记本上、课桌凳上到处粘贴。针对这一实际,我搜集学生当中有代表性的明星画片和课本上的人物画相比较。问学生:画片上的人物美还是课本上的人物美,有的学生单从人物面部五官来判断,认为画片上的明星美,我耐心地启发引导学生:平常我们判断一个人是否美,不能单从脸面身材着眼,还应注意人的神态、表情、姿势、气质是否美。同样,欣赏人物画,除了看画面单个人是否符合美的特点外,还应注意画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是否美。同时应欣赏各种人物画的技法特点,它为表现画面人物美采用了那些技法。最后还必须注意绘画艺术与摄影艺术之间的区别。是山水画欣赏。教学中国山水画欣赏,要改变过去欣赏课由老师自己津津乐道一幅画一幅画一讲到底的作法,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调动学生的欣赏积极性。我先出示一组课本上所选的中国画,提出问题:你认为哪幅画面最美,美在什么地方?并让前后桌四个同学成为一组展开讨论,这样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各抒己见,都能说出点自己的见解。但学生终归是学生,他们往往不能对一幅画作出全面的多角度的评价。其次是山水画欣赏。教学中国山水画欣赏,要改变过去欣赏课由老师自己津津乐道一幅画一幅画一讲到底的作法,激发学生的欣赏兴趣,调动学生的欣赏积极性。我先出示一组课本上所选的中国画,提出问题:你认为哪幅画面最美,美在什么地方?并让前后桌四个同学成为一组展开讨论,这样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各抒己见,都能说出点自己的见解。但学生终归是学生,他们往往不能对一幅画作出全面的多角度的评价。首先是在熟悉的校园环境中发现美。校园中的建筑物、环境美化、绿化、净化等无不充满美的因素,引导学生发现熟悉的校园环境中的美能够激发他们爱学校、爱老师、爱生活的感情。对学校的建筑物,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前后两幢教学大楼的空间组合之美,体形之美,比例尺度之美,质感色调之美,象征手法之美以及由此体现出的气势情趣等,并让学生感受主建筑物和周围环境的关系,体会是和谐交融之美,还是对比烘托之美。对校园雕塑等景点,重点引导学生观察自己所居城区的建筑物哪些是美的,哪些不符合美的规律。最后,让学生运用发现校园环境美的方法,发现家庭环境中的美,对家庭中家具的摆放、工艺品的陈设、整个家庭环境气氛协调中美的因素予以挖掘发现,对不美的因素加以剔除。其次是选择能激发学生绘画兴趣和激情的写生对象,培养学生发现美的能力。市内的双珠公园是学生比较爱去的地方,但带他们去写生,一阵新鲜感过去后,却又不免有些失望之情:公园设施太简陋,比青岛的中山公园、栈桥风光差远了。这是便引导学生:不是生活中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感受平凡生活中的美也是提高审美能力的重要方面,公园虽然算不上高级,但也有许多美的地方,就看你能不能发现。一片小草,几簇小花,长得那样茂盛,充满勃勃生机,正是一种自然美。那在人工湖划船的一家三口,他们尽情地欢笑交谈,是那样悠然自得,这正是一种生活情趣美。在这样引导下,学生都能用自己的眼光去发现别人看来司空见惯的事物的美,一堂写生课上完,收获颇丰。3.角色融入,同化审美标准虽然世界是一个“地球村”,艺术繁荣交流早已打破了地域的局限,但我们还应充分认识到由于种族、地域、宗教、意识形态的差异导致的文化与艺术的多元化。而这些并非是小学生所能理解的,因此在教学中我常让学生进行角色的转换,“想一想如果你在那个年代,那个地方你会怎样看待这样的作品呢?”再如《非洲雕刻》中,我出示了两张女性图片,一张是黄种人,一张是黑种人,当然两张的服装打扮也是不一样的。我问学生:如果你是非洲人,你更容易接受哪个?为什么?学生们唧唧喳喳地讨论上了,“我喜欢黄种人,很漂亮”,“现在我们要假想自己是黑种人,我们非洲要耐晒,肤色要健康,身材要象这幅画一样健硕才美,“在非洲这样鲜艳的服装才美……,”其实这样身份是让学生学会用多角度的眼光去了解、审视艺术作品,以宽容、开放的眼光看待事物。总之,在物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审美已成为我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到运用美术创作弘扬美好生活,小到运用色彩、造型、构图等美术原理进行家庭摆设,以及个人日常穿衣戴帽等。一般地说,人的审美能力与创造美的能力是成正比的。当然,创作中眼高手低的情况是常有的,要想创造美,还必须有相当的技巧基本功。作为一个美术教师最引以为自豪的莫过于自己的学生成名成家了,但通过美术教学而成为“家”的,毕竟寥寥无几,我们要培养的毕竟是普普通通的劳动者,如果能通过美术教学,培养他们高尚的审美情操,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那也很值得自慰。有些人虽非画家,却能够欣赏名家之作,能够欣赏不也是一种素质的提高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